使用 markdown-it 解析 markdown 代码(读 VuePress 三)
栏目: JavaScript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在此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我们介绍了 Vuepress 如何让 Markdown 支持 Vue 组件的,但没有提到非 Vue 组件的其他部分如何被解析。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Vuepress 是如何利用 markdown-it 来解析 markdown 代码的。markdown-it 是一个辅助解析 markdown 的库,可以完成从
在此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我们介绍了 Vuepress 如何让 Markdown 支持 Vue 组件的,但没有提到非 Vue 组件的其他部分如何被解析。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Vuepress 是如何利用 markdown-it 来解析 markdown 代码的。
markdown-it 简介
markdown-it 是一个辅助解析 markdown 的库,可以完成从 # test
到 <h1>test</h1>
的转换。
它同时支持浏览器环境和 Node 环境,本质上和 babel 类似,不同之处在于,babel 解析的是 JavaScript。
说到解析,markdown-it 官方给了一个在线示例,可以让我们直观地得到 markdown 经过解析后的结果。比如还是拿 # test
举例,会得到如下结果:
[ { "type": "heading_open", "tag": "h1", "attrs": null, "map": [ 0, 1 ], "nesting": 1, "level": 0, "children": null, "content": "", "markup": "#", "info": "", "meta": null, "block": true, "hidden": false }, { "type": "inline", "tag": "", "attrs": null, "map": [ 0, 1 ], "nesting": 0, "level": 1, "children": [ { "type": "text", "tag": "", "attrs": null, "map": null, "nesting": 0, "level": 0, "children": null, "content": "test", "markup": "", "info": "", "meta": null, "block": false, "hidden": false } ], "content": "test", "markup": "", "info": "", "meta": null, "block": true, "hidden": false }, { "type": "heading_close", "tag": "h1", "attrs": null, "map": null, "nesting": -1, "level": 0, "children": null, "content": "", "markup": "#", "info": "", "meta": null, "block": true, "hidden": false } ] 复制代码
经过 tokenizes 后,我们得到了一个 tokens:
我们也可以手动执行下面代码得到同样的结果:
const md = new MarkdownIt() let tokens = md.parse('# test') console.log(tokens) 复制代码
主要 API 介绍
模式
markdown-it 提供了三种模式:commonmark、default、zero。分别对应最严格、 GFM 、最宽松的解析模式。
解析
markdown-it 的解析规则大体上分为块(block)和内联(inline)两种。具体可体现为 MarkdownIt.block
对应的是解析块规则的 ParserBlock , MarkdownIt.inline
对应的是解析内联规则的 ParserInline , MarkdownIt.renderer.render
和 MarkdownIt.renderer.renderInline
分别对应按照块规则和内联规则生成 HTML 代码。
规则
在 MarkdownIt.renderer
中有一个特殊的属性:rules,它代表着对于 token 们的渲染规则,可以被使用者更新或扩展:
var md = require('markdown-it')(); md.renderer.rules.strong_open = function () { return '<b>'; }; md.renderer.rules.strong_close = function () { return '</b>'; }; var result = md.renderInline(...); 复制代码
比如这段代码就更新了渲染 strong_open 和 strong_close 这两种 token 的规则。
插件系统
markdown-it 官方说过:
We do a markdown parser. It should keep the "markdown spirit". Other things should be kept separate, in plugins, for example. We have no clear criteria, sorry. Probably, you will findCommonMark forum a useful read to understand us better.
一言以蔽之,就是 markdown-it 只做纯粹的 markdown 解析,想要更多的功能你得自己写插件。
所以,他们提供了一个 API:MarkdownIt.use
它可以将指定的插件加载到当前的解析器实例中:
var iterator = require('markdown-it-for-inline'); var md = require('markdown-it')() .use(iterator, 'foo_replace', 'text', function (tokens, idx) { tokens[idx].content = tokens[idx].content.replace(/foo/g, 'bar'); }); 复制代码
这段示例代码就将 markdown 代码中的 foo 全部替换成了 bar。
更多信息
可以访问我国庆期间翻译的 中文文档 ,或者官方API 文档。
vuepress 中的应用
vuepress 借助了 markdown-it 的诸多社区插件,如高亮代码、代码块包裹、emoji 等,同时也自行编写了很多 markdown-it 插件,如识别 vue 组件、内外链区分渲染等。
本文写自 2018 年国庆期间,对应 vuepress 代码版本为 v1.0.0-alpha.4。
入口
源码 主要做了下面五件事:
- 使用社区插件,如 emoji 识别、锚点、toc。
- 使用自定义插件,稍后详细说明。
- 使用 markdown-it-chain 支持链式调用 markdown-it,类似我在 第二篇文章 提到的 webpack-chain。
- 参数可以传 beforeInstantiate 和 afterInstantiate 这两个钩子,这样方便暴露 markdown-it 实例给外部。
- dataReturnable 自定义 render:
module.exports.dataReturnable = function dataReturnable (md) { // override render to allow custom plugins return data const render = md.render md.render = (...args) => { md.__data = {} const html = render.call(md, ...args) return { html, data: md.__data } } } 复制代码
相当于让 __data 作为一个全局变量了,存储各个插件要用到的数据。
识别 vue 组件
就做了一件事:替换默认的 htmlBlock 规则,这样就可以在根级别使用自定义的 vue 组件了。
module.exports = md => { md.block.ruler.at('html_block', htmlBlock) } 复制代码
这个 htmlBlock 函数和原生的 markdown-it 的 html_block 关键区别在哪呢?
答案是在 HTML_SEQUENCES 这个正则数组里添加了两个元素:
// PascalCase Components [/^<[A-Z]/, />/, true], // custom elements with hyphens [/^<\w+\-/, />/, true], 复制代码
很明显,这就是用来匹配帕斯卡写法(如 <Button/>
)和连字符(如 <button-1/>
)写法的组件的。
内容块
这个组件实际上是借助了社区的 markdown-it-container 插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 tip、warning、danger、v-pre 这四种内容块的 render 函数:
render (tokens, idx) { const token = tokens[idx] const info = token.info.trim().slice(klass.length).trim() if (token.nesting === 1) { return `<div class="${klass} custom-block"><p class="custom-block-title">${info || defaultTitle}</p>\n` } else { return `</div>\n` } } 复制代码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 token 的两个属性。
-
info 三个反引号后面跟的那个字符串。
-
nesting 属性:
1 0 -1
高亮代码
- 借助了prismjs 这个库
- 将 vue 和 html 看做是同一种语言:
if (lang === 'vue' || lang === 'html') { lang = 'markup' } 复制代码
- 对语言缩写做了兼容,如 md、ts、py
- 使用 wrap 函数对生成的高亮代码再做一层包装:
function wrap (code, lang) { if (lang === 'text') { code = escapeHtml(code) } return `<pre v-pre class="language-${lang}"><code>${code}</code></pre>` } 复制代码
高亮代码行
- 在 别人的代码 基础上修改的。
- 重写了 md.renderer.rules.fence 方法,关键是借助一个正则判断获取要高亮的代码行们:
const RE = /{([\d,-]+)}/ const lineNumbers = RE.exec(rawInfo)[1] .split(',') .map(v => v.split('-').map(v => parseInt(v, 10))) 复制代码
然后条件渲染:
if (inRange) { return `<div class="highlighted"> </div>` } return '<br>' 复制代码
最后返回高亮行代码 + 普通代码。
脚本提升
重写 md.renderer.rules.html_block 规则:
const RE = /^<(script|style)(?=(\s|>|$))/i md.renderer.rules.html_block = (tokens, idx) => { const content = tokens[idx].content const hoistedTags = md.__data.hoistedTags || (md.__data.hoistedTags = []) if (RE.test(content.trim())) { hoistedTags.push(content) return '' } else { return content } } 复制代码
将 style 和 script 标签保存在 __data 这个伪全局变量里。这部分数据会在 markdownLoader 中用到。
行号
重写 md.renderer.rules.fence 规则,通过换行符的数量来推算代码行数,并再包裹一层:
const lines = code.split('\n') const lineNumbersCode = [...Array(lines.length - 1)] .map((line, index) => `<span class="line-number">${index + 1}</span><br>`).join('') const lineNumbersWrapperCode = `<div class="line-numbers-wrapper">${lineNumbersCode}</div>` 复制代码
最后再得到最终代码:
const finalCode = rawCode .replace('<!--beforeend-->', `${lineNumbersWrapperCode}<!--beforeend-->`) .replace('extra-class', 'line-numbers-mode') return finalCode 复制代码
内外链区分
一个 a 链接,可能是跳往站内的,也有可能是跳往站外的。vuepress 将这两种链接做了一个区分,最终外链会比内链多渲染出一个图标:
要实现这点,vuepress 重写了 md.renderer.rules.link_open 和 md.renderer.rules.link_close 这两个规则。
先看 md.renderer.rules.link_open :
if (isExternal) { Object.entries(externalAttrs).forEach(([key, val]) => { token.attrSet(key, val) }) if (/_blank/i.test(externalAttrs['target'])) { hasOpenExternalLink = true } } else if (isSourceLink) { hasOpenRouterLink = true tokens[idx] = toRouterLink(token, link) } 复制代码
isExternal 便是外链的标志位,这时如果它为真,则直接设置 token 的属性即可,如果 isSourceLink 为真,则代表传入了个内链,整个 token 将会被替换成 toRouterLink(token, link)
:
function toRouterLink (token, link) { link[0] = 'to' let to = link[1] // convert link to filename and export it for existence check const links = md.__data.links || (md.__data.links = []) links.push(to) const indexMatch = to.match(indexRE) if (indexMatch) { const [, path, , hash] = indexMatch to = path + hash } else { to = to .replace(/\.md$/, '.html') .replace(/\.md(#.*)$/, '.html$1') } // relative path usage. if (!to.startsWith('/')) { to = ensureBeginningDotSlash(to) } // markdown-it encodes the uri link[1] = decodeURI(to) // export the router links for testing const routerLinks = md.__data.routerLinks || (md.__data.routerLinks = []) routerLinks.push(to) return Object.assign({}, token, { tag: 'router-link' }) } 复制代码
先是 href 被替换成 to,然后 to 又被替换成 .html 结尾的有效链接。
再来看 md.renderer.rules.link_close :
if (hasOpenRouterLink) { token.tag = 'router-link' hasOpenRouterLink = false } if (hasOpenExternalLink) { hasOpenExternalLink = false // add OutBoundLink to the beforeend of this link if it opens in _blank. return '<OutboundLink/>' + self.renderToken(tokens, idx, options) } return self.renderToken(tokens, idx, options) 复制代码
很明显,内链渲染 router-link 标签,外链渲染 OutboundLink 标签,也就是加了那个小图标的链接组件。
代码块包裹
这个插件重写了 md.renderer.rules.fence 方法,用来对 <pre>
标签再做一次包裹:
md.renderer.rules.fence = (...args) => { const [tokens, idx] = args const token = tokens[idx] const rawCode = fence(...args) return `<!--beforebegin--><div class="language-${token.info.trim()} extra-class">` + `<!--afterbegin-->${rawCode}<!--beforeend--></div><!--afterend-->` } 复制代码
将围栏代码拆成四个部分:beforebegin、afterbegin、beforeend、afterend。相当于给用户再自定义 markdown-it 插件提供了钩子。
锚点非 ascii 字符处理
这段代码最初是为了解决锚点中带中文或特殊字符无法正确跳转的问题。
处理的非 acsii 字符依次是:变音符号 -> C0控制符 -> 特殊字符 -> 连续出现2次以上的短杠(-) -> 用作开头或结尾的短杆。
最后将开头的数字加上下划线,全部转为小写。
代码片段引入
它在 md.block.ruler.fence 之前加入了个 snippet 规则,用作解析 <<< @/filepath
这样的代码:
const start = pos + 3 const end = state.skipSpacesBack(max, pos) const rawPath = state.src.slice(start, end).trim().replace(/^@/, root) const filename = rawPath.split(/[{:\s]/).shift() const content = fs.existsSync(filename) ? fs.readFileSync(filename).toString() : 'Not found: ' + filename 复制代码
它会把其中的文件路径拿出来和 root 路径拼起来,然后读取其中文件内容。因为还可以解析 <<< @/test/markdown/fragments/snippet.js{2}
这样附带行高亮的代码片段,所以需要用 split 截取真正的文件名。
结语
markdown 作为一门解释型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描述一件事物。同时,它又作为通往 HTML 的桥梁,最终可以生成美观简约的页面。
而 markdown-it 提供的解析器、渲染器以及插件系统,更是让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赋予 markdown 更多的魅力。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浅谈JavaScript代码预解析
- PostgreSQL 字符编码相关代码解析
- PostgreSQL 环境变量相关代码解析
- Istio Pilot 代码深度解析
- Istio 服务注册插件机制代码解析
- Istio 服务注册插件机制代码解析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