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Code Review 是保证代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许多研发团队中它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地。为什么会这样呢?本文希望用一个非常简单的观点来理解这个现象,并据此给出一点优化的想法。我们的观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代码评审,应该是每一位对代码质量有追求的开发同学都不会排斥的。但为什么我们认为这样的评审可行性不高呢?简单地组合一下上述的条件,就不难发现矛盾了。
Code Review 是保证代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许多研发团队中它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地。为什么会这样呢?本文希望用一个非常简单的观点来理解这个现象,并据此给出一点优化的想法。
观点
我们的观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 代码评审非常难同时满足高覆盖率、强约束力和低开销这三个条件 。这三个条件分别有什么含义呢?
- 高覆盖率 ,意味着评审需要覆盖项目中几乎所有的提交,而不是只评审新人的代码或者是批改暑假作业般的随机「抽查」。
- 强约束力 ,意味着在保证评审本身质量的基础上,评审中指出的问题都需要得到切实的解决,否则不应合并代码或发布正式版本。
- 低开销 (overhead) ,意味着评审不应占用过多宝贵的开发时间,更不应像某些会议那样提起来就让人皱眉头。
论证
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代码评审,应该是每一位对代码质量有追求的开发同学都不会排斥的。但为什么我们认为这样的评审可行性不高呢?简单地组合一下上述的条件,就不难发现矛盾了。
- 同时满足 高覆盖率 和 强约束力 的评审,时间是不可控的:为一些强调代码质量的开源项目贡献过 non-trivial 代码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即便是一个简单的 fix,其 PR 都可能因为实现手法和维护者的理解有偏差而长期保持在 Open 状态(俗称合不进去),更别说全新的特性与 API 了。
- 同时满足 高覆盖率 和 低开销 的评审,很容易流于形式:如果制度上约定必须对全部代码做评审,又不能耽误版本进度,那么这时候只要时间稍微一紧,评审就会变成日常回复 LGTM (Look Good To Me) 的走过场了。
- 同时满足 强约束力 和 低开销 的评审,很难覆盖到全部的代码库:一个版本中通常会有一些全新的特性。如果评审者并未参与这个新特性的开发,那么全量评审一个新特性的上千行代码,其难度跟打开一个没有读过的开源项目并马上指出其中的 bug 差不多。
折中
如果上述三者不可得兼,我们应该如何权衡呢?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多数软件项目快速迭代的性质与我们对「早点下班」的渴望,使得 低开销 这一条件通常很难被牺牲。那么在 覆盖率 和 约束力 之间该如何取舍呢?让我们回到「代码评审有什么作用」这个话题上吧。我们知道代码评审可以:
- 减少代码中的暗坑
- 提高被评审者的代码质量
- 让团队成员熟悉代码
如果评审本身就形同虚设,上面这些好处自然也只是空谈而已。因此,我们仍然很难放弃对 约束力 的要求。那么,如何改善这时 覆盖率 的问题呢?这里给出两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参考。
首先,来自 Google Subversion 团队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他们将代码评审与即时通信、会议、文档一起,视作团队中的 沟通方式
,而不是流程。这样,沟通方式之间就可以取长补短地提高团队效率。实际上, 在评审全新特性时「读不过来」的问题,就可以通过设计阶段的文档来缓解
:文档与评审同样是一对多的沟通,并且对文档中方案的讨论显然比直接讨论细节要更容易。一个需要 2 周时间左右开发出的全新特性,按照 问题定义 → 基本思路 → 实现概述 → 改进优化
的结构化方式编写的文档,其长度应该仅在千字左右,编写文档所需时间与开发时间应当不在一个量级,还能够节约在缺失文档时向其他同学当面沟通该特性的时间(当然,对那种顺手就能搞定的需求也要求文档化,就有些繁冗了)。
另外, 代码评审的覆盖率问题,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提交约定来优化
。在笔者翻译的 conventional-commits
规范中,每一次提交都可以通过形如 fix
/ feat
/ chore
/ refactor
的不同类型来做区分,来达成细粒度的可读提交历史。那么,在评审的 Pull Request / Merge Request 粒度上,为什么不能同样地应用该规范呢?如果我们按照这种方式区分了 PR 类型,这里就有不少的想象空间:
-
可以首先将评审的资源集中在
refactor
与perf
一类 PR 的评审上。 -
对于
feat
类型存在大量新代码的 PR,只需其提供了确保团队成员理解的文档,那么就只需要保证方案设计可接受,做保证代码风格一致级别的评审即可。 -
我们可以选择性忽略测试阶段可能数量众多的常规
fix
类 PR,但对版本发布后补充的hotfix
类 PR,仍然需要评审。 -
对不影响代码质量的
chore
与doc
类 PR 可以忽略评审。
总之,代码评审是一种沟通方式,希望它能够成为团队日常开发「文化」的一部分,而非束缚效率的死板流程。希望本文的想法对同样被评审困扰的同学有帮助 :)
P.S. 我们 base 厦门的前端工具(编辑器)团队缺人中,有意戳 这里 了解详情哈。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代码评审中的代码协同
- 代码评审的3种方法
- [译] 代码评审的 8 点建议
- 前端团队代码评审 CheckList 清单
- Gerrit 2.16.5 发布,代码评审工具
- Gerrit 2.15.11 发布,代码评审工具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