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102篇分享人:36氪新锐作者菜菜(素材来自哥大全球中心(北京)与中国人工智能三十人论坛联合举办精准医疗闭门研讨会)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102篇
分享人:36氪新锐作者菜菜(素材来自哥大全球中心(北京)与中国人工智能三十人论坛联合举办精准医疗闭门研讨会)
基因检测一直是近年来的投资热点。 36氪观察到,这个赛道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趋势——最大的增长点从单纯的测序服务转移到了数据价值挖掘。
基因检测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很多疾病的根源都是基因变异。
比如肺癌,就可以由多种基因突变导致。虽然一些肺癌病人的症状相似,但他们实际上属于不同种类的基因突变情况。有的用“药物A”能治好,而有的用“药物B”才能治好。如果能检测出病人究竟是哪种基因变异,就可以对症下药。
所以说,基因检测是从根源上发现疾病的原因,从而指导疾病的治疗。 基因检测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清楚疾病的原因,找到疑难病症的解决方案,探索技术边界。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庞大的基因数据库,特别是疾病相关的基因组数据库被建立起来。有了这些数据,各种基因相关的疾病就可以被准确检测,帮助医生对病人对症下药。比如,医生可以利用基因检测对肿瘤的类型进行分子分型,从而确定使用何种靶向治疗药物。
数据积沙成塔,渐渐形成规模
基因检测发展起来的最大推动力是技术进步。
世纪初的时候测一个人的基因组要花近1亿美元,而随着测序技术进步,2017年价格已经降到了将近1千美元。这是基因检测能商业化的关键。
2001-2017年基因组测序成本(图片来源:NHGRI)
随着商业化的日渐推进,机构、企业累计了大规模的数据,形成了自己的数据库。而且,这些数据在以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累积着。
下一个赢家,是先找到数据变现模式的人
“数据有用”,这是行业的共识。现在的难点在于“数据怎么用”?
对于这个问题,业界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了探索。
一个主流的“用数据”路径,就是挖掘基因组数据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然后做成产品。例如,科学家们发现“基因A”容易诱发乳腺癌, 就开发产品来专门检测这个基因位点,预测是否容易得乳腺癌。
另一个挖掘数据价值的路径,是运用AI等技术对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 ,发现一些未知的疾病相关基因,从而开发新的治疗方案。
虽然有以上尝试,但业界仍未找到理想的数据变现模式。 36氪分析,下一个赢家,将会是最先找到数据变现模式的公司。未来最大的增长点不是单纯的测序服务,而是数据价值挖掘。
36氪近期接触的几位投资人也表示,寻找数据变现模式,将会是行业趋势。未来几年内,应该会出现因找到数据变现模式而壮大的公司。
此次哥大全球中心(北京)与中国人工智能三十人论坛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与会嘉宾也对该趋势发表了见解。 诺禾致源CEO李瑞强在研讨会上说道:“基因数据增长很快,行业需要制订数据标准。确保基因数据质量可靠和合乎规范,才有利于今后挖掘数据的商业价值。”
一些医疗机构也表现出与基因检测企业合作的意愿。 首都儿科研究所的陈晓丽博士表示 :“医疗机构作为基因检测的服务对象,医疗机构的科研人员特别希望和商业基因检测方合作 ,共同建立中国人群的基因数据库,提高基因检测的规范化服务水平,真正为临床精准诊断做服务。”
注:参与研讨的嘉宾包括哥大儿科和医学Kennedy Family讲席教授Wendy Chung,哥大系统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哥大基因组中心副主任沈宇锋,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丽,北京友谊医院儿科主任崔红,德同资本合伙人许谦,华盖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施国敏,国投创新董事总经理肖治,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喻浴飞,国泰君安创新投执行董事刘晓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信息管理处常务副处长朱卫国和中国人工智能三十人论坛召集人曾辉。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华大基因未来成长四大亮点 基因合成业务想象空间大
- 基因测序性能提升5倍,华为云FPGA基因加速方案彰显技术创新能力
- 【安全帮】华大基因澄清:“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研究全部在境内完成
- 基因领域:总融资9.86亿美元与去年持平,基因治疗浪潮即将来袭【VB100】
- SOM基因表达聚类分析初探
- 10倍速!浪潮分享第三代基因测序计算优化方案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JSON 在线解析
在线 JSON 格式化工具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