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如何维护(替换)drawable xml是android开发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按照标准的Android布局开发模式,我们不得不为各种UI效果新建不同的xml文件进行描述,哪怕是简单的一个圆角。随着项目迭代,成百上千的xml连同那模棱两可的文件名,不仅让开发者复用或清理的成本难以估计,还使得项目体积急剧增大。因此,下面我们探索一种原理巧妙、适配全面的drawable替代方案。我们先概括下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方案,大致分为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继承某个(或某几个)常用的控件,然后将drawable.xml中的常
如何维护(替换)drawable xml是android开发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按照标准的Android布局开发模式,我们不得不为各种UI效果新建不同的xml文件进行描述,哪怕是简单的一个圆角。随着项目迭代,成百上千的xml连同那模棱两可的文件名,不仅让开发者复用或清理的成本难以估计,还使得项目体积急剧增大。因此,下面我们探索一种原理巧妙、适配全面的drawable替代方案。
传统方案总结
我们先概括下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方案,大致分为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是继承某个(或某几个)常用的控件,然后将drawable.xml中的常用属性作为当前控件的自定义属性,最后在控件内部动态生成drawable作为该控件的背景。这种方案的优点很明显:能直观地将drawable效果描述作为控件的属性定义在布局xml中,具有很好的可读性;但是缺点也不可忽视,这些属性并不能应用到任意控件,导致在很多时候还是不得不创建drawable.xml文件。
另一种方案则是将drawable的常用属性封装为代码API,以动态的方式在代码中生成并赋值给控件。这种方案理论上完全抛弃了drawable.xml,可以适配任意控件,但是若想完全以这种方式达到完全替换xml,个人觉得不可能,代码量大,关联性低是其最大的缺点,单看布局,无从知晓该控件的最终效果。不过,如果两相结合,作为对第一种方案的补充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新方案探索
上述两种方案各有千秋,但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我们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不能有一种「既具有高可读性,又能全面适配」的drawable.xml替代方案呢?也就是说能同时兼顾前面提到的两种方案的优点,高可读性意味着对drawable的描述需要作为属性定义在布局文件中、全面适配意味这些属性对任意控件都有效。思来想去,答案似乎只有一个:DataBinding。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已经隐隐猜到了,不过别急,容我娓娓道来。
DataBinding是Android官方推出的数据绑定库,尽管已有数年,但是我估计仍有部分开发者还没有接触甚至有些抵触,具体就不细说,但是我希望你暂且能拥抱它,继续阅读。
数据绑定让数据变化能直接反映到布局中,对于控件已有的属性,例如TextView的 android:text
属性,一旦通过DataBinding绑定:
<TextView android:text="@{name}"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 复制代码
在运行时内部就会调用TextView内部的setText方法。其实现原理的关键就是DataBinding通过提供的 @BindingAdapter
注解,该注解将任意指定的属性和任意指定的方法关联,DataBinding会在编译的时候动态生成的调用关系,而对于常用的控件,DataBinding已经预置了对应的注解方法,例如以下就是TextView的setText方法:
@BindingAdapter("android:text") public static void setText(TextView view, CharSequence text) { final CharSequence oldText = view.getText(); if (text == oldText || (text == null && oldText.length() == 0)) { return; } if (text instanceof Spanned) { if (text.equals(oldText)) { return; // No change in the spans, so don't set anything. } } else if (!haveContentsChanged(text, oldText)) { return; // No content changes, so don't set anything. } view.setText(text); } 复制代码
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这个 @BindingAdapter
注解,「任意指定的属性」这个属性并非特指我们在布局中Android提供的标准属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提供任意字符串作为属性,而任意方法很好理解,上面的代码片段很好的表达了这个意思,我们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这个方法的参数:第一个参数是指定注解中的属性的作用域,后面的参数则是和注解所声明的属性一一对应,那么结合到我们本文的主题,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新方案实现
提供一个用 @BindingAdapter
注解的方法,作用域指定为View(即任意控件);参数约定为drawable.xml中的属性,不就达到了目的吗。是否是感觉到一丝丝巧妙?既然方案有了,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实现。
限于drawable属性的丰富性,本文以常用的属性solid 和 corner为例展开。如以下片段所示:
@BindingAdapter(value = { "drawable_solidColor", "drawable_radius", }, requireAll = false) public static void setViewBackground(View v, int color, int radius) { GradientDrawable drawable = new GradientDrawable(); drawable.setColor(color); drawable.setCornerRadius(radius); view.setBackground(drawable); } 复制代码
上面代码片段定义了两个属性: drawable_solidColor
, drawable_radius
,分别表示solid的color和corner的radius属性,也就是说稍后我们就就可以在布局文件中为每个View都指定该属性了;
这里可能有朋友会产生疑问,drawable的属性那么多,这里只定义了两个还好,如果把所有的drawable属性都定义,那岂不是每个控件都要把每个属性都指定一次,即使不需要。所以还需要提一下 requireAll
参数,它表示是否需要每个属性都必须绑定了数据才会调用 setViewBackground
方法,设置为false后,就可以在布局文件中只指定需要的属性即可。
以上几行代码完成了基本定义,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
<layout> <TextView drawable_radius="@{10}" drawable_solidColor="@{0xffff0000}" android:layout_width="60dp" android:layout_height="60dp" /> <layout/> 复制代码
不用怀疑,就是这么简单,即使这里不贴出效果图,我想大家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来了,是不是觉得一目了然?以此类推,其它的drawable属性也可以通过本方案逐一实现。
总结
回顾本文,并没有任何复杂的代码或高深的逻辑组合,仅提出一种巧妙的drawable.xml替代方案,具有「既具有高可读性,又能全面适配」的特点。
从成本来说,本方案应该是最低的(特别是对一些已经在使用DataBinding的项目):只需要定义一个方法即可,而效果却是最优的:理论来讲,实现该方案后,可以减少99%的drawable.xml创建。 如果非要说出本方案的缺点,那么它的实现原理所依赖的核心库DataBinding可能是有些开发者所不能接受的。
读到这里,是否觉得意犹未尽?没错,我已依据本文的方案替大家整理好了几乎所有常用的drawable属性提交到了GitHub,核心依然是只有一个方法,直接可用。
Github地址: github.com/whataa/noDr…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fetch使用,ajax替代方案
- Async Generators 作为状态管理的替代方案
- React Suspense 提供 Redux 的替代方案
- [译] Async Generators 作为状态管理的替代方案
- 【modernPHP专题(5)】类多继承的替代方案Traits
- ReactOS 0.4.13 发布,Windows 系统的开源替代方案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
[美] 约翰·布罗克曼 / 付晓光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7-3 / 79.90元
➢人类是否因互联网的诞生进入了公平竞争的场域? “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我们的预测能力是否正在退化? 智人的第四阶段有哪些特征? 全球脑会使人类成为“超级英雄”吗? 虚拟现实技术会不会灭绝人类的真实体验? 还有更多不可预知答案的问题,你将在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 我们的心智正和互联网发生着永无止境的共振,人类思维会因此产生怎样的进化效应?本书编者约翰•布......一起来看看 《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