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最近一个月来使用dva 对公司存量项目进行重构,比较少时间写文章了。随着9月开学季节的到来,最近在使用的几个开源项目都迎来了重大更新。首先就是umi 终于迎来了 2.0 版本,具体介绍可以查看详见使用
最近一个月来使用dva 对公司存量项目进行重构,比较少时间写文章了。随着9月开学季节的到来,最近在使用的几个开源项目都迎来了重大更新。首先就是umi 终于迎来了 2.0 版本,具体介绍可以查看 发布 umi 2.0,可插拔的企业级 react 应用框架 。随之而来的是使用 umi@2 构建的 ant design pro 2.0 版本,具体介绍可以查看 漂亮的实力派 Ant Design Pro 2.0 正式发布 。今天终于有时间体验了 umi@2 ,想起我的 dva 学习之路的第一篇学习记录是使用 umi@1.X 构建的,刚好可以使用 umi 2.0 重新构建一下。本文是 umi-dva-user-dashboard 的 umi@2 版本实现,是 《umi + dva,完成用户管理的 CURD 应用》 文章的 umi@2 版本改写。代码仓库: umi2-dva-user-dashboard 。
Step 1. 使用 create-umi 脚手架初始化项目
使用 yarn create
命令:
$ mkdir umi2-dva-user-dashboard && cd umi2-dva-user-dashboard $ yarn create umi 复制代码
看到社区有小伙伴问到如何使用 npm 创建 umi 项目,首先使用 npm 安装 create-umi :
$ cnpm install -g create-umi 复制代码
安装好之后,进入项目,然后执行 create-umi
$ cd umi2-dva-user-dashboard $ create-umi 复制代码
注意官方推荐使用 yarn create
命令,因为能确保每次使用最新的脚手架。如果你和我一样,公司是内网开发环境只有npm私服,可以尝试使用 npm 命令。
完成上述操作后,进入 create-umi 交互式命令行,选择功能,这里选择 antd、dva 和 hard source
确定后,会根据你的选择自动创建好目录和文件:
然后手动安装依赖:
$ yarn 复制代码
或
$ cnpm install 复制代码
安装好依赖后启动项目:
$ yarn start 复制代码
或
$ npm start 复制代码
如果顺利,在浏览器打开 http://localhost:8000 可看到以下界面:
Step 2. 配置代理,能通过 RESTFul 的方式访问 http://localhost:8000/api/users
修改 .umirc.js
,加上 "proxy" 配置:
proxy: { "/api": { "target": "http://jsonplaceholder.typicode.com/", "changeOrigin": true, "pathRewrite": { "^/api" : "" } } }, 复制代码
注意,代理配置与 umi@1 的配置相同。
访问 http://localhost:8000/api/users ,就能访问到 jsonplaceholder.typicode.com/users 的数据。
Step 3. 生成 users 路由
umi 中文件即路由,所以我们要新增路由,新建文件即可,这里使用约定式路由。详见 umijs.org/zh/guide/ro… 。
新建 src/pages/users.js
,内容如下:
export default () => { return ( <div> Users Page </div> ) } 复制代码
然后访问 http://localhost:8000/users ,你会看到 Users Page
的输出:
这里看到页面多出了一个头部,原来是 create-umi 脚手架生成的项目会默认生成一个全局layout文件 src/layouts/index.js
, umi@1.X 版本就具有这个特性,详见官方文档全局layout
Step 4. 构造 users model 和 service
注意刚才建立的 src/pages/users.js
是简单的页面情况,目前需要和 model 与 service 组织到一起, 新建 src/pages/users/index.js
文件,将 src/pages/users.js
内容复制到 src/pages/users/index.js
文件中,然后删除 src/pages/users.js
文件。
create-umi 脚手架没有生成 request.js, 新建 src/utils/request.js
:
import fetch from 'dva/fetch'; function checkStatus(response) { if (response.status >= 200 && response.status < 300) { return response; } const error = new Error(response.statusText); error.response = response; throw error; } /** * Requests a URL, returning a promise. * * @param {string} url The URL we want to request * @param {object} [options] The options we want to pass to "fetch" * @return {object} An object containing either "data" or "err" */ export default async function request(url, options) { const response = await fetch(url, options); checkStatus(response); const data = await response.json(); const ret = { data, headers: {}, }; if (response.headers.get('x-total-count')) { ret.headers['x-total-count'] = response.headers.get('x-total-count'); } return ret; } 复制代码
新增 service: src/pages/users/services/users.js
,注意 umi@2 添加了 webpack alias @,指向 src 目录:
import request from '@/utils/request'; export function fetch({ page = 1 }) { return request(`/api/users?_page=${page}&_limit=5`); } 复制代码
注意这里的 page
参数默认为 1
, limit
参数设置为 5
新增 model: src/pages/users/models/users.js
,内容如下:
import * as usersService from '../services/users'; export default { namespace: 'users', state: { list: [], total: null, }, reducers: { save(state, { payload: { data: list, total } }) { return { ...state, list, total }; }, }, effects: { *fetch({ payload: { page } }, { call, put }) { const { data, headers } = yield call(usersService.fetch, { page }); yield put({ type: 'save', payload: { data, total: headers['x-total-count'] } }); }, }, subscriptions: { setup({ dispatch, history }) { return history.listen(({ pathname, query }) => { if (pathname === '/users') { dispatch({ type: 'fetch', payload: query }); } }); }, }, }; 复制代码
切换到浏览器(会自动刷新),应该没任何变化,因为数据虽然好了,但并没有视图与之关联。但是打开 Redux 开发者工具,应该可以看到 users/fetch
和 users/save
的 action 以及相关的 state 。
Step 5. 添加界面,让用户列表展现出来(与umi@1相同)
我们把组件存在 src/pages/users/components
里,所以在这里新建 Users.js
和 Users.css
。具体参考这个 Commit 。
需留意两件事:
src/constants.js
改完后,切换到浏览器,应该能看到带分页的用户列表。
有几点需要注意:
- Users.js 里面将 model 和组件连接了起来,注意
const { list, total, page } = state.users;
里面的users
为model
里面的namespace
名称。 - 我们没有手动注册 model,umi 帮我们进行了这一步操作, 详见
src/pages/.umi/DvaContainer.js
文件,该文件会自动更新。相关规则详见umi官网#model注册 一节。 - 可以直接使用 css module
Step 6. 添加 Header Menu
添加头部菜单组件,使得我们可以在首页和用户列表页之间来回切换。
参考这个 Commit 。
Step 7. 处理 loading 状态(与umi@1相同)
dva 有一个管理 effects 执行的 hook,并基于此封装了 dva-loading 插件。通过这个插件,我们可以不必一遍遍地写 showLoading 和 hideLoading,当发起请求时,插件会自动设置数据里的 loading 状态为 true 或 false 。然后我们在渲染 components 时绑定并根据这个数据进行渲染。
umi-plugin-dva 默认内置了 dva-loading 插件。
然后在 src/components/Users/Users.js
里绑定 loading 数据:
+ loading: state.loading.models.users, 复制代码
注意这里的 users
为 model
的 namespace
, 所以 dva-loading 的 loading 状态是对于 model 整体的。
具体参考这个 Commit 。
刷新浏览器,你的用户列表有 loading 了没?
Step 8. 处理分页(与umi@1相同)
只改一个文件 src/pages/users/components/Users.js
就好。
处理分页有两个思路:
- 发 action,请求新的分页数据,保存到 model,然后自动更新页面
- 切换路由 (由于之前监听了路由变化,所以后续的事情会自动处理)
我们用的是思路 2 的方式,好处是用户可以直接访问到 page 2 或其他页面。
参考这个 Commit 。
Step 9. 处理用户删除(与umi@1相同)
经过前面的 8 步,应用的整体脉络已经清晰,相信大家已经对整体流程也有了一定了解。
后面的功能调整基本都可以按照以下三步进行:
-
service
-
model
-
component 我们现在开始增加用户删除功能。
-
service, 修改
src/pages/users/services/users.js
:
export function remove(id) { return request(`/api/users/${id}`, { method: 'DELETE', }); } 复制代码
- model, 修改
src/pages/users/model.js
:
*remove({ payload: id }, { call, put, select }) { yield call(usersService.remove, id); const page = yield select(state => state.users.page); yield put({ type: 'fetch', payload: { page } }); }, 复制代码
- component, 修改
src/pages/users/components/Users.js
,替换deleteHandler
内容:
dispatch({ type: 'users/remove', payload: id, }); 复制代码
注意由于使用第三方api网站,数据并不会真的删除,只是删除api返回成功,选择删除后重新获取数据,仍然是原来的数据。
Step 10. 处理用户编辑(与umi@1相同)
处理用户编辑和前面的一样,遵循三步走:
src/pages/users/services/users.js
export function patch(id, values) { return request(`/api/users/${id}`, { method: 'PATCH', body: JSON.stringify(values), }); } 复制代码
再是 model,修改 src/pages/users/model.js
:
*patch({ payload: { id, values } }, { call, put, select }) { yield call(usersService.patch, id, values); const page = yield select(state => state.users.page); yield put({ type: 'fetch', payload: { page } }); }, 复制代码
最后是 component,详见 Commit 。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这里如何处理 Modal 的 visible 状态,有几种选择:
- 存 dva 的 model state 里
- 存 component state 里
另外,怎么存也是个问题,可以:
UserModal
完成后,切换到浏览器,应该就能对用户进行编辑了。
Step 11. 处理用户创建(与umi@1相同)
相比用户编辑,用户创建更简单些,因为可以共用 UserModal
组件。和 Step 10 比较类似,就不累述了,详见 Commit 。
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 CURD 应用。如果感兴趣,可以进一步看下 dva 和 umi 的资料:
(完)
总结
本文主要使用umi@2来完成 umi-dva-user-dashboard 项目。可以看到在业务代码上,和umi@1的写法基本一致,迁移成本比较低。目前手头的项目正在使用dva进行重构,暂时还没有使用 umi@2 的计划,不过会持续关注 umi 的成长的。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魔点科技完成6000万元Pre-B轮融资,将持续探索人脸识别场景化应用
- 利用python完成大学刷课(从0到完成的思路)
- 如何用短信完成XSS?
- 神经网络如何完成表征?
- 完成端口服务器模型
- 机器阅读(二)--模型(未完成)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编译原理
Alfred V.Aho、Jeffrey D.Ullman、Ravi Sethi / 李建中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3-8 / 55.00元
《编译原理》作者Alfred V.Aho、Ravi Sethi和Jeffrey D.Ullman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 科学家,他们在计算机科学理论、数据库等很多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编译原理》 是编译领域无可替代的经典著作,被广大计算机专业人士誉为“龙书”。《编译原理》一 直被世界各地的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贝尔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普 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广泛用作本科生和研究生编译原理......一起来看看 《编译原理》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