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默认参数,为API设计带来了哪些便利

栏目: Python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对默认参数的批评,主要是在其他语言中(静态语言,动态语言由于没有『方法重载』,出现得少)。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语法上不够自然,对看代码的人不友好。比如C++中:.如果没有充分的上下文,乍一看,还以为这是两个重载方法,给人带来了心智负担。

对默认参数的批评,主要是在其他语言中(静态语言,动态语言由于没有『方法重载』,出现得少)。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语法上不够自然,对看代码的人不友好。

比如C++中:

一个方法
void DoSomething(int a, int b=100);

调用的人
1. DoSomething(1)
2. DoSomething(1, 1000)
复制代码

.如果没有充分的上下文,乍一看,还以为这是两个重载方法,给人带来了心智负担。

所以在C++中,一般比较少使用默认参数。

Python是如何处理的

Python 中, 也不能避免上面的缺陷,甚至缺陷更加厉害 。比如还是上面的代码,Python允许你这样写代码:

1. DoSomething(1)
2. DoSomething(1, 1000)
3. DoSomething(1, b=1000)
复制代码

这就很坑爹了,要是参数一多,组合情况更加多,甚至还莫名其妙报错。1 是正常操作,2 是坏习惯的写法,3 是好习惯的写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Python 似乎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了。那么,是否应该『因为怕噎着,所以干脆不吃饭,饿死』?

正确的做法

完全不必如此。并且,这是体现作为 API 作者的素养的机会来了。

首先是 Python 3(假设 >= 3.5)。利用新特性即可,让调用端只能使用第 3 种写法。比如

def DoSomething(a, *, b=10, c=100, d=1000):
	pass
	
调用端只能:
要么按照不去理会默认参数:DoSomething(100)
要么多打点字符:DoSomething(100, b=100, c=11, d=0)     ( 这样,代码美观很多。 )
复制代码

其次是 Python 2。解决方案是:换 Python 3。或者你假设你旁边的 Python 使用者,都是高素质人才,大家都是坚定按照最佳实践写代码(这种概率有多大?)。

另外,现在已经没有人或文章,谈论 2 和 3的问题了。保守派的新项目,都是 Python 3.5 起 了( 俺们的新项目是 3. 6 )。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老码识途

老码识途

韩宏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2-8 / 56.00元

《老"码"识途:从机器码到框架的系统观逆向修炼之路》以逆向反汇编为线索,自底向上,从探索者的角度,原生态地刻画了对系统机制的学习,以及相关问题的猜测、追踪和解决过程,展现了系统级思维方式的淬炼方法。该思维方式是架构师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老"码"识途:从机器码到框架的系统观逆向修炼之路》内容涉及反汇编、底层调试、链接、加载、钩子、异常处理、测试驱动开发、对象模型和机制、线程类封装、跨平台技术、插......一起来看看 《老码识途》 这本书的介绍吧!

HTML 压缩/解压工具
HTML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HTML 代码

CSS 压缩/解压工具
CSS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CSS 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