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小众需求:自定义优化器。细想之下,不管用什么框架,自定义优化器这个需求可谓真的是小众中的小众。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任务我们都可以无脑地直接上Adam,而调参炼丹高手一般会用SGD来调出更好的效果,换言之不管是高手新手,都很少会有自定义优化器的需求。那这篇文章还有什么价值呢?有些场景下会有一点点作用。比如通过学习Keras中的优化器写法,你可以对梯度下降等算法有进一步的认识,你还可以顺带看到Keras的源码是多么简洁优雅。此外,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自定义优化器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功能,比如给一些简
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小众需求:自定义优化器。
细想之下,不管用什么框架,自定义优化器这个需求可谓真的是小众中的小众。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任务我们都可以无脑地直接上Adam,而调参炼丹高手一般会用SGD来调出更好的效果,换言之不管是高手新手,都很少会有自定义优化器的需求。
那这篇文章还有什么价值呢?有些场景下会有一点点作用。比如通过学习Keras中的优化器写法,你可以对梯度下降等算法有进一步的认识,你还可以顺带看到Keras的源码是多么简洁优雅。此外,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自定义优化器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功能,比如给一些简单的模型(例如Word2Vec)重写优化器(直接写死梯度,而不是用自动求导),可以使得算法更快;自定义优化器还可以实现诸如“软batch”的功能。
我们首先来看Keras中自带优化器的代码,位于:
https://github.com/keras-team/keras/blob/master/keras/optimizers.py简单起见,我们可以先挑SGD来看。当然,Keras中的SGD算法已经把momentum、nesterov、decay等整合进去了,这使用起来方便,但不利于学习。所以我稍微简化了一下,给出一个纯粹的SGD算法的例子:
from keras.legacy import interfaces from keras.optimizers import Optimizer from keras import backend as K class SGD(Optimizer): """Keras中简单自定义SGD优化器 """ def __init__(self, lr=0.01, **kwargs): super(SGD, self).__init__(**kwargs) with K.name_scope(self.__class__.__name__): self.iterations = K.variable(0, dtype='int64', name='iterations') self.lr = K.variable(lr, name='lr') @interfaces.legacy_get_updates_support def get_updates(self, loss, params): """主要的参数更新算法 """ grads = self.get_gradients(loss, params) # 获取梯度 self.updates = [K.update_add(self.iterations, 1)] # 定义赋值算子集合 self.weights = [self.iterations] # 优化器带来的权重,在保存模型时会被保存 for p, g in zip(params, grads): # 梯度下降 new_p = p - self.lr * g # 如果有约束,对参数加上约束 if getattr(p, 'constraint', None) is not None: new_p = p.constraint(new_p) # 添加赋值 self.updates.append(K.update(p, new_p)) return self.updates def get_config(self): config = {'lr': float(K.get_value(self.lr))} base_config = super(SGD, self).get_config() return dict(list(base_config.items()) + list(config.items()))
应该不是解释了吧?有没有特别简单的感觉?定义一个优化器也不是特别高大上的事情嘛~
现在来实现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功能,就是所谓的“软batch”,不过我不大清楚是不是就叫这个名字,姑且先这样叫着吧。大概的场景是:假如模型比较庞大,自己的显卡最多也就能跑batch size=16,但我又想起到batch size=64的效果,那可以怎么办呢?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案是,每次算batch size=16,然后把梯度缓存起来,4个batch后才更新参数。也就是说,每个小batch都算梯度,但每4个batch才更新一次参数。
如果真的有这个需求,那么就只能通过修改优化器来解决了。在前面的SGD的基础上,参考代码如下:
class MySGD(Optimizer): """Keras中简单自定义SGD优化器 每隔一定的batch才更新一次参数 """ def __init__(self, lr=0.01, steps_per_update=1, **kwargs): super(MySGD, self).__init__(**kwargs) with K.name_scope(self.__class__.__name__): self.iterations = K.variable(0, dtype='int64', name='iterations') self.lr = K.variable(lr, name='lr') self.steps_per_update = steps_per_update # 多少batch才更新一次 @interfaces.legacy_get_updates_support def get_updates(self, loss, params): """主要的参数更新算法 """ shapes = [K.int_shape(p) for p in params] sum_grads = [K.zeros(shape) for shape in shapes] # 平均梯度,用来梯度下降 grads = self.get_gradients(loss, params) # 当前batch梯度 self.updates = [K.update_add(self.iterations, 1)] # 定义赋值算子集合 self.weights = [self.iterations] + sum_grads # 优化器带来的权重,在保存模型时会被保存 for p, g, sg in zip(params, grads, sum_grads): # 梯度下降 new_p = p - self.lr * sg / float(self.steps_per_update) # 如果有约束,对参数加上约束 if getattr(p, 'constraint', None) is not None: new_p = p.constraint(new_p) cond = K.equal(self.iterations % self.steps_per_update, 0) # 满足条件才更新参数 self.updates.append(K.switch(cond, K.update(p, new_p), p)) # 满足条件就要重新累积,不满足条件直接累积 self.updates.append(K.switch(cond, K.update(sg, g), K.update(sg, sg+g))) return self.updates def get_config(self): config = {'lr': float(K.get_value(self.lr)), 'steps_per_update': self.steps_per_update} base_config = super(MySGD, self).get_config() return dict(list(base_config.items()) + list(config.items()))
应该也很容易理解吧。如果带有动量的情况,写起来复杂一点,但也是一样的。重点就是引入多一个变量来储存累积梯度,然后引入cond来控制是否更新,原来优化器要做的事情,都要在cond为True的情况下才做(梯度改为累积起来的梯度)。对比原始的SGD,改动并不大。
上面实现优化器的方案是标准的,也就是按Keras的设计规范来做的,所以做起来很轻松。然而我曾经想要实现的一个优化器,却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实现,经过阅读源码,得到了一种“侵入式”的写法,这种写法类似“外挂”的形式,可以实现我需要的功能,但不是标准的写法,在此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原始需求来源于之前的文章 《从动力学角度看SGD:一些小启示》 ,里边指出梯度下降优化器可以看成是微分方程组的欧拉解法,进一步可以联想到,微分方程组有很多比欧拉解法更高级的解法呀,能不能用到深度学习中?比如稍微高级一点的有“ Heun方法 ”:
$$\begin{aligned}\tilde{p}_{i+1} =& p_i + \epsilon g(p_i)\\
p_{i+1} =& p_i + \frac{1}{2}\epsilon \big[g(p_i)+g(\tilde{p}_{i+1})\big]
\end{aligned}$$
其中$p$是参数(向量),$g$是梯度,$p_i$表示$p$的第$i$次迭代时的结果。这个算法需要走两步,大概意思就是普通的梯度下降先走一步(探路),然后根据探路的结果取平均,得到更精准的步伐,等价地可以改写为:
$$\begin{aligned}\tilde{p}_{i+1} =& p_i + \epsilon g(p_i)\\
p_{i+1} =& \tilde{p}_{i+1} + \frac{1}{2}\epsilon \big[g(\tilde{p}_{i+1}) - g(p_i)\big]
\end{aligned}$$
这样就清楚显示出后面这一步实际上是对梯度下降的微调。
但是实现这类算法却有个难题,要计算两次梯度,一次对参数$g(p_i)$,另一次对参数$\tilde{p}_{i+1}$。而前面的优化器定义中get_updates这个方法却只能执行一步(对应到tf框架中,就是执行一步sess.run,熟悉tf的朋友知道单单执行一步sess.run很难实现这个需求),因此实现不了这种算法。经过研究Keras模型的训练源码,我发现可以这样写:
class HeunOptimizer: """自定义Keras的侵入式优化器 """ def __init__(self, lr): self.lr = lr def __call__(self, model): """需要传入模型,直接修改模型的训练函数,而不按常规流程使用优化器,所以称为“侵入式” 其实下面的大部分代码,都是直接抄自keras的源码: https://github.com/keras-team/keras/blob/master/keras/engine/training.py#L491 也就是keras中的_make_train_function函数。 """ params = model._collected_trainable_weights loss = model.total_loss inputs = (model._feed_inputs + model._feed_targets + model._feed_sample_weights) inputs += [K.learning_phase()] with K.name_scope('training'): with K.name_scope('heun_optimizer'): old_grads = [[K.zeros(K.int_shape(p)) for p in params]] update_functions = [] for i,step in enumerate([self.step1, self.step2]): updates = (model.updates + step(loss, params, old_grads) + model.metrics_updates) # 给每一步定义一个K.function updates = K.function(inputs, [model.total_loss] + model.metrics_tensors, updates=updates, name='train_function_%s'%i, **model._function_kwargs) update_functions.append(updates) def F(ins): # 将多个K.function封装为一个单独的函数 # 一个K.function就是一次sess.run for f in update_functions: _ = f(ins) return _ # 最后只需要将model的train_function属性改为对应的函数 model.train_function = F def step1(self, loss, params, old_grads): ops = [] grads = K.gradients(loss, params) for p,g,og in zip(params, grads, old_grads[0]): ops.append(K.update(og, g)) ops.append(K.update(p, p - self.lr * g)) return ops def step2(self, loss, params, old_grads): ops = [] grads = K.gradients(loss, params) for p,g,og in zip(params, grads, old_grads[0]): ops.append(K.update(p, p - 0.5 * self.lr * (g - og))) return ops
用法是:
opt = HeunOptimizer(0.1) opt(model)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100, batch_size=32)
其中关键思想在代码中已经注释了,主要是Keras的优化器最终都会被包装为一个train_function,所以我们只需要参照Keras的源码设计好train_function,并在其中插入我们自己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留意到K.function所定义的操作相当于一次sess.run就行了。
注:类似地还可以实现RK23、RK45等算法。遗憾的是,这种优化器缺很容易过拟合,也就是很容易将训练集的loss降到很低,但是验证集的loss和准确率都很差~
本文讲了一个非常非常小众的需求:自定义优化器,介绍了一般情况下Keras优化器的写法,以及一种“侵入式”的写法。如果真有这么个特殊需求,可以参考使用。
通过Keras中优化器的分析研究,我们进一步可以观察到Keras整体代码实在是非常简洁优雅,难以挑剔~
转载到请包括本文地址: https://kexue.fm/archives/5879
如果您还有什么疑惑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继续讨论。
如果您觉得本文还不错,欢迎/本文。打赏并非要从中获得收益,而是希望知道科学空间获得了多少读者的真心关注。当然,如果你无视它,也不会影响你的阅读。再次表示欢迎和感谢!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从小众blueCMS入坑代码审计
- [译] 写一款小众的 Flutter 图标包
- 让你事半功倍的小众 Python 库
- 明明很好很强大,Rust 却还是那么小众
- 45个小众而实用的NLP开源字典和工具
- 小众CMS vaeThink v1.0.1 代码执行漏洞挖掘分析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Head First HTML与CSS(第2版)
Elisabeth Robson、Eric Freeman / 徐阳、丁小峰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13-9 / 98.00元
是不是已经厌倦了那些深奥的HTML书?你可能在抱怨,只有成为专家之后才能读懂那些书。那么,找一本新修订的《Head First HTML与CSS(第2版)》吧,来真正学习HTML。你可能希望学会HTML和CSS来创建你想要的Web页面,从而能与朋友、家人、粉丝和狂热的顾客更有效地交流。你还希望使用最新的HTML5标准,能够保证随时间维护和扩展你的Web页面,使它们在所有浏览器和移动设备中都能正常工......一起来看看 《Head First HTML与CSS(第2版)》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