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帝国之场景篇 | GPU占领云端,手机应用ASIC,FPGA发力云端和车载

栏目: 编程工具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上篇说到CPU、GPU、FPGA、ASIC及类脑芯片都是芯片界举足轻重的角色,但由于AI芯片对计算能力的要求,CPU在AI芯片中只起辅助和控制功能,而类脑芯片则因还不够成熟,尚未落地。因而,以下在对场景应用的讨论中,更多涉及GPU、FPGA、ASIC三类芯片。

芯片帝国之场景篇 | GPU占领云端,手机应用ASIC,FPGA发力云端和车载

上篇说到CPU、GPU、FPGA、ASIC及类脑芯片都是芯片界举足轻重的角色,但由于AI芯片对计算能力的要求,CPU在AI芯片中只起辅助和控制功能,而类脑芯片则因还不够成熟,尚未落地。因而,以下在对场景应用的讨论中,更多涉及GPU、FPGA、ASIC三类芯片。

在应用场景上,AI芯片的应用主要分为云端和终端,这也是目前芯片领域又一分岔路口。 以深度学习的算法来说,云端人工智能硬件负责“训练+推断”,终端只负责“推断”,因而终端的计算量更小,没有传输问题,更适合于安防、汽车等功耗要求低、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终端也被看作未来发展方向。

下文将AI硬件应用场景分为云端和终端,云端指服务器端,包括各种共有云、私有云、数据中心等;终端指安防、车载、手机等领域。

芯片帝国之场景篇 | GPU占领云端,手机应用ASIC,FPGA发力云端和车载

云端场景:英伟达GPU生态领先,赛灵思FPGA追赶,谷歌ASIC或是未来

据测算,全球云端场景的AI芯片规模合计已达几百亿美元,是目前最大的AI应用场景。基于云平台,各大科技巨头大力布局人工智能。不过先来科普下,云计算平台是什么。

云计算,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包括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层。

芯片帝国之场景篇 | GPU占领云端,手机应用ASIC,FPGA发力云端和车载

目前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在自有云平台基础上搭载人工智能系统,主要有IBM的waston、亚马逊的AWS、以及国内的阿里云、百度云平台等。 其中英伟达的GPU采用更为广泛,英特尔的CPU、阿尔特拉的FPGA等也有使用,而谷歌则使用自研的ASIC芯片TPU。

GPU应用开发周期短,成本相对低,技术体系成熟,目前全球各大公司云计算中心如谷歌、微软、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主流公司均采用GPU进行AI计算, GPU是目前云端应用范围最广的芯片,而英伟达则是最大的GPU芯片供应商,占据99%市场份额。 2017年5月,英伟达发布了Tesla V100,采用台积电12nm FFN制程并整合210亿颗电晶体,在深度学习的性能上等同于250颗CPU。

不过其也面临着老二AMD的严峻挑战。野村证券称英特尔正在试图阻止将15-20%的数据中心处理器份额让给AMD。今年第二季度,AMD专门为数据中心研发的EPYC处理器被包括惠普企业、思科系统、腾讯云、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等采用,销售额同比增长53%。AMD称,预计EPYC将在今年年底达到“中等个位数”的份额。

另外,赛灵思、英特尔、百度等厂商也在积极采用FPGA在云端进行加速。

目前全球FPGA市场主要被赛灵思(Xilinx)和阿尔特拉(Altera)瓜分,两者合计占有近90%的市场份额。全球七大超大规模云服务公司,有3家采用了赛灵思FPGA。去年8月,百度也和赛灵思合作发布了基于FPGA的云计算加速芯片XPU。而老二阿尔特拉则在2015年被英特尔收购,今年4月,英特尔阿尔特拉的FGPA被正式应用于主流的数据中心OEM厂商中,客户包括戴尔、富士通等。

除GPU和FPGA外,AI领域专用架构芯片ASIC则因其更好的性能和功耗,成为云端领域新的搅局者 ,谷歌就是ASIC在数据中心应用的先行者。

谷歌2017年5月推出TPU,与GPU相比耗电量降低60%,芯片面积下降40%,能更好的满足其庞大的AI算力要求。今年2月,谷歌以Beta测试的形式开放了TPU,5月发布了TPU 3.0,8月又推出为边缘计算定制的Edge TPU。不过TPU目前并不对外发售,但对英特尔、英伟达这些传统数据中心业务的大佬来说,也足以构成威胁。

总体来说,目前,GPU依然是数据中心的主力,FPGA的角色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而TPU等,则更可能因其良好的性能和功耗,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向,但其性能还需进一步检验。

安防:英伟达GPU领先,国内创企FPGA落地,Movidiu的ASIC芯片广泛应用

由于天然具有大量需要处理的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安防目前已成为AI落地最快的场景之一。用AI赋能安防,能极大提高追踪效率,促进事后防范向事前防范转换。

目前“AI+安防”方案有两种,包括中后端和前端解决方案。 中后端方案利用普通摄像机采集视频信息后传输到中后端,再进行智能分析,前端则将AI芯片集成至摄像头中,实现视频采集智能化。相比来说,中后端可利用已经部署的摄像头进行智能分析,在多路数据处理、算法升级以及部署成本上都占有优势,但长期来看,前端智能更能满足安防快速反应、安全性高的需求,或是未来主流。

安防巨头也都开始布局AI领域,在经历了安防行业高清化和网络化之后,留存下来的海康、大华等巨头们,并不想被人工智能这第三次技术革命抛下。

而在应用AI芯片方面,海康、大华都选择了英伟达的GPU,其AI算法和产品都基于英伟达的Jetson TX1 GPU芯片实现。 2016年,海康威视推出从前端到后端全系列的AI产品,发布基于英伟达GPU和深度学习技术“深眸”摄像机、“超脑”NVR等产品。大华股份2016年第三季度成立AI研究院,2017年联合英伟达发布多款“睿智”系列前端和后端智能设备。

但利用英伟达GPU芯片,成本毕竟较为昂贵。 因而,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大华、东方网力等也与国内初创公司深鉴(后被赛灵思收购)等合作 ,推出了基于赛灵思FPGA的DPU产品。在专用ASIC产品出现之前,FPGA成为部分安防场景降成本的有效手段。

另外,国内安防厂商也更看好低成本、低功耗、高算力的ASIC成为未来主流。 2017年8月,英特尔子公司Movidiu推出Myriad X视觉处理器(VPU),被大量应用于大疆无人机、美国菲力尔(flir)智能红外摄像机、海康“深眸”系列摄像机、华睿智能工业相机等产品中。

未来,ASIC芯片大规模量产,成本边际效益递减,采用ASIC方案的AI摄像头实现成本将大幅度降低,这也为安防向前端智能转变提供可能。

不过,目前由于后端还有大量成量视频需要处理,既有传统摄像头短时间内不会全部更换,以及ASIC还不够成熟等因素,安防前端智能的发展,及ASIC芯片普及都还需要时间。

汽车:英伟达GPU、高通CPU+GPU主流,地平线ASIC开拓市场

随着自动驾驶的热潮袭来,汽车场景也成为AI落地的良好场景。不过目前已商用的自动驾驶芯片基本处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阶段,即可实现L1-L2等级的辅助驾驶和半自动驾驶;而适应L4-L5超高度自动驾驶及全自动驾驶的AI芯片,离规模化商用仍有距离。

汽车场景的AI芯片,领先的依然是英伟达。

2016年9月,英伟达发布针对自动驾驶技术和汽车产品的芯片Xavier,采用自定义的八核CPU架构,内建Volta GPU架构作为计算机视觉加速器,采用16nm FinFET工艺,运算性能达到20 TOPS,功耗为20W。

今年1月,英伟达又发布用于自动驾驶的Jetson Xavier芯片,采用12nm FFN制程,功耗为30W(相对上款芯片功耗上升,官方解释“为提升性能”),及车载计算机Drive PX Pegasus,搭载两块Xavier SoC,算力支持L5。目前,英伟达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客户包括20多家汽车制造商,其中最重要的客户是特斯拉。

不过看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做大,英特尔也不甘心。 2017年,英特尔收购了Mobileye,开始发力自动驾驶。

Mobileye在汽车领域可算战绩辉煌,其在汽车驾驶辅助系统领域,份额超过70%。从2007年与沃尔沃开始合作碰撞预警功能,与包括宝马、特斯拉、通用等汽车巨头合作推进驾驶辅助技术,2016年与宝马、英特尔三方联合开发自动驾驶汽车。

并且,Mobileye在2016年5月发布的EyeQ5(预计将于今年出工程样品,2020年量产),宣称将采用7nm工艺,提供每瓦特2.4 DL TOPS(万亿次/每秒)的效能——这一数字比英伟达公开宣称的Xavier要高2.4倍。收购Mobileye,也是英特尔在无人驾驶领域与英伟达展开的一次激烈竞争。

另外,移动芯片领域的霸主高通也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领域。

2016年10月,高通宣布以每股110美元的价格收购车用芯片大厂恩智浦半导体,这一事件在当时几乎震惊整个半导体行业。虽其后因反垄断审查,而遭遇收购失败,但高通发力汽车的决心并没有减少。

在GMIC2016上,高通发布了智能汽车芯片骁龙820A,该处理器采用CPU+GPU的异构计算模式。2017年9月,高通公司又推出了一款新的汽车芯片组——C-V2X,这款芯片组提升了自动驾驶所需通信系统的配合度。目前已得到奥迪、福特以及上汽集团等的认可与关注,具体上市时间预计为今年下半年。

我国芯片企业,也参与到这场自动驾驶领域的芯片争夺战中。 2016年3月奇点汽车发布会上,地平线首次展示了其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AS)原型系统—雨果平台。2017年1月的CES上,地平线又与英特尔发布了基于BPU架构(ASIC架构)的最新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产业调研显示,地平线也是目前唯一在四大汽车市场—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与顶级OEMs和Tier1s建立重要客户关系的中国初创企业。

2017年12月,地平线发布“旭日”和“征程”两款嵌入式AI芯片,分别面向智能驾驶和智能摄像头;今年4月,地平线发布“征程2.0”芯片及MATRIX 1.0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总体来说,ASIC可以更好的满足车载应用下重点关心的“最差情况处理”的延时问题。但鉴于其研发周期长,目前车载场景下,厂商仍考虑GPU作为主流方案,预计随着ADAS定制化需求的增加,未来ASIC将成主流。

智能手机:苹果、华为搭载ASIC芯片,高通、ARM发布新的AI架构

AI+手机,也是当下最火的AI概念之一。

目前AI在手机里面主要是辅助处理图形图像的识别(比如拍照的快速美颜)及语音语义的识别等场景。但目前此类应用对AI算法处理速度的要求并不高。同时手机对功耗要求极低,ASIC低成本、低功耗、低面积将占据核心优势。

而在AI芯片进入手机方面,华为和苹果都先后发布了有自己独立AI处理单元的芯片。

2017年9月,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移动端AI芯片麒麟970,并将其运用于Mate10。这是业内第一次在手机芯片中,出现专门用于进行AI计算的处理单元,其集成了国内芯片创企“寒武纪”的NPU。今年8月,华为又发布了麒麟980,率先采用7nm工艺,双核NPU。

紧随其后,苹果也在9月发布了iPhone X,及其专用神经网络处理芯片A11“Bionic神经引擎”。该芯片将CPU和GPU巨大的计算量分开,将面部识别、语音识别等AI相关的任务卸载到AI专用模块(ASIC)上处理。

在华为和苹果之后,高通也于12月发布骁龙845 ,采用10nm工艺,支持Adreno 630 GPU,相比835,在AI计算能力上提升三倍,并支持多平台的神经网络系统。未来高通的策略是,提供开放AI平台生态系统给合作伙伴。

但高通的AI芯片,并没有针对AI的独立运算单元,依旧是传统的CPU/GPU以及DSP/ISP等特定场景处理器来兼职处理AI。

而为目前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IP的ARM,在AI方面稍显来迟。 不过今年8月,ARM也发布了两款针对移动终端的AI芯片架构,机器学习处理器和物体检测处理器。机器学习处理器将主要吸引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制造商,计划在今年第一季度供货;对象检测处理器,可能被用于智能安防摄像机、无人机及更广泛用途,预计年中供货。

总结:各架构芯片百花齐放,终极形态向ASIC进化

目前,云端领域,英伟达凭借其FPGA稳稳占据最大市场份额,老二AMD在追击,基于FPGA的赛灵思和英特尔阿尔特拉也在拓展,ASIC领域则以谷歌TPU为最大威胁者。

汽车领域,英伟达依然是巨头,英特尔Mobileye则是直接对标英伟达,高通在进军,我国企业地平线也用BPU(ASIC)布局这一市场。安防领域,英伟达地位不变,赛灵思深鉴的FPGA也有应用,Movidiu的ASIC也打开了部分市场。手机领域,华为和苹果先发基于ASIC的AI芯片,高通和ARM则在其后推出了自己的AI架构。

GPU、FPGA、ASIC可谓各架构百花齐发,而ASIC也正在逐渐打开自己的市场。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科技创新带动资源集聚等方面着力颇多,创新机制、产业升级、人才引流、协同发展等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相应的,人工智能、人才赋能正深刻地影响着商业步伐。

2018年10月18-19日,亿欧将在深圳举办 “引擎·引领” 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 ,集合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一众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科技创新未来趋势,盘点技术革命下的发展契机。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64?herkunft=6648

芯片帝国之场景篇 | GPU占领云端,手机应用ASIC,FPGA发力云端和车载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芯片帝国之场景篇 | GPU占领云端,手机应用ASIC,FPGA发力云端和车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Machine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Kevin Murphy / The MIT Press / 2012-9-18 / USD 90.00

Today's Web-enabled deluge of electronic data calls for automated methods of data analysis. Machine learning provides these, developing methods that can automatically detect patterns in data and then ......一起来看看 《Machine Learning》 这本书的介绍吧!

HTML 压缩/解压工具
HTML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HTML 代码

CSS 压缩/解压工具
CSS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CSS 代码

在线进制转换器
在线进制转换器

各进制数互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