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慧杰
前言
React实现可以粗划为两部分: reconciliation (diff阶段)和 commit (操作DOM阶段)。在 v16 之前,reconciliation 简单说就是一个自顶向下递归算法,产出需要对当前DOM进行更新或替换的操作列表,一旦开始,会持续占用主线程,中断操作却不容易实现。当JS长时间执行(如大量计算等),会阻塞样式计算、绘制等工作,出现页面脱帧现象。所以,v16 进行了一次重写,迎来了代号为Fiber的异步渲染架构。
Fiber
Fiber核心是实现了一个基于优先级和requestIdleCallback的循环任务调度算法。它包含以下特性:(参考:fiber-reconciler)
-
reconciliation阶段可以把任务拆分成多个小任务
-
reconciliation阶段可随时中止或恢复任务
-
可以根据优先级不同来选择优先执行任务
从其特性可看出,Fiber核心是更换了reconciliation阶段的运作。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对reconciliation阶段进行拆分,commit阶段呢?
reconciliation阶段包含的主要工作是对current tree 和 new tree 做diff计算,找出变化部分。进行遍历、对比等是可以中断,歇一会儿接着再来。
commit阶段是对上一阶段获取到的变化部分应用到真实的DOM树中,是一系列的DOM操作。不仅要维护更复杂的DOM状态,而且中断后再继续,会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在普遍的应用场景下,此阶段的耗时比diff计算等耗时相对短。
所以,Fiber选择在reconciliation阶段拆分
如何拆分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 A Cartoon Intro to Fiber中的一张图来看:
1.用户调用ReactDOM.render传入组件,React创建Element树;
2.在第一次渲染时,创建vdom树,用来维护组件状态和dom节点的信息(如List/Button/Item等)。当后续操作如render或setState时需要更新,通过diff算出变化的部分;
3.根据变化的部分更新vdom树、调用组件生命周期函数等,同步应用到真实的DOM节点中。
在第二阶段,Fiber是把render/update分片,拆解成多个小任务来执行,每次只检查树上部分节点,做完此部分后,若当前一帧(16ms)内还有足够的时间就继续做下一个小任务,时间不够就停止操作,等主线程空闲时再恢复。
这种停止/恢复操作,需要记录上下文信息。而当前只记录单一dom节点的vDom tree 是无法完成的,
Fiber引入了fiber tree,是用来记录上下文的vDom tree,可以理解为升级版的钢铁侠。
fiber tree上一个节点的结构大致有:
export type Fiber = { tag: TypeOfWork, // 类型 type: 'div', return: Fiber|null, // 父节点 child: Fiber|null, // 子节点 sibling: Fiber|null, // 兄弟节点 alternate: Fiber|null, //diff出的变化记录在这个fiber上 ..... };
完整树结构可参见 ReactFiber
所以,Fiber是根据一个fiber节点(VDOM节点)来拆分,以fiber node为一个任务单元,一 个组件实例都是一个任务单元。任务循环中,每处理完一个fiber node,可以中断/挂起/恢复。
基于requestIdleCallback和优先级任务调度
-
requestIdleCallback
window.requestIdleCallback(callback[, options])
浏览器提供的requestIdleCallback API中的Cooperative Scheduling可以让浏览器在空闲时间执行回调(开发者传入的方法),在回调参数中可以获取到当前帧(16ms)剩余的时间。利用这个信息可以合理的安排当前帧需要做的事情,如果时间足够,那继续做下一个任务,如果时间不够就歇一歇,调用requestIdleCallback来获知主线程不忙的时候,再继续做任务。
-
不同的任务分配不同的优先级,Fiber根据任务的优先级来动态调整任务调度,先做高优先级的任务
{ NoWork: 0, // No work is pending. SynchronousPriority: 1, // 文本输入框 TaskPriority: 2, // 当前调度正执行的任务 AnimationPriority: 3, // 动画过渡 HighPriority: 4, // 用户交互反馈 LowPriority: 5, // 数据的更新 OffscreenPriority: 6, // 预估未来需要显示的任务 }
-
任务调度的过程是:
1.在任务队列中选出高优先级的fiber node执行,调用requestIdleCallback获取所剩时间,若执行时间超过了deathLine,或者突然插入更高优先级的任务,则执行中断,保存当前结果,修改tag标记一下,设置为pending状态,迅速收尾并再调用一个requestIdleCallback,等主线程释放出来再继续
2.恢复任务执行时,检查tag是被中断的任务,会接着继续做任务或者重做
一个任务单元执行结束或挂起,会调用基于requestIdleCallback的调度器,返回一个新的任务队列继续进行上述过程。
如何任务循环
上面我们有介绍fiber node的属性存放上下文信息的指向。
-
child:指向当前节点的子节点。当此节点任务结束后,如果child存在,就开始子节点的任务
-
sibling: 当子树已遍历到底部,回到父节点时,会拿到父节点的兄弟节点进行任务
-
return: 当当前节点没有子节点时,会向上回到父节点
-
alternate
在调用render或setState后,会克隆出一个镜像fiber,diff产生出的变化会标记在镜像fiber上。而alternate就是链接当前fiber tree和镜像fiber tree, 用于断点恢复。
-
workInProgress tree
React中对其描述如下:
work-in-progress
A fiber that has not yet completed; conceptually, a stack frame which has not yet returned. The alternate of the current fiber is the work-in-progress, and the alternate of the work-in-progress is the current fiber.
当前fiber节点的alternate属性指向workInProgress节点,对应workInProgress节点的alternate属性指向当前fiber节点。
上面alternate中说到镜像fiber tree就是workInProgress tree。
workInProgress tree上每个节点都有一个effect list,用来存放需要更新的内容。此节点更新完毕会向子节点或邻近节点合并 effect list。
任务循环的过程如下:
1.找到高优先级的待处理的节点
2.检查当前节点是否需要更新,不需要的话,直接clone子节点,直接到5
3.打个tag标记,更新自己(组件更新props,context等,DOM节点记下DOM change)
4.通过render获取子节点,生成子节点的workInProgress节点
5.若没有产生子节点,归并diff出的不同部分effect list(包含DOM change)到父节点
6.把子节点或兄弟节点作为待处理任务,准备进入下一个任务循环。若已经回到了workInProgress tree的根节点,则任务循环结束
通过每个节点更新结束时向上归并effect list来收集任务结果,reconciliation结束后,根节点的effect list里记录了包括DOM change在内的所有side effect
通过一段代码,我们来看看如何进行任务循环:
export class Home extend React.component<HomeProps, any> {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nextProps: HomeProps) {} componentDidMount() {} componentDidUpdate() {} componentWillUnmount() {} ..... render() { return ( <div className="top"> <span>ZZ</span> <button>click</button> </div> ) } } ReactDom.render(<Ho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selectors: '#hostRoot'))
以它为例创建fiber tree:
1.从根节点 #hostRoot出发,走到它的child节点 div.top
2.div.top有两个子节点span和button ,先从左子树span开始
3.span只有一个子节点 ZZ,到达树的底部后原路返回
4.返回到span时发现其有一个兄弟节点 button, 走去button
5.button有一个子节点 click, 同样到达树的底部后原路返回到button
6.button的右边没有兄弟了(若有,则继续重复4-5),返回到父节点 div.top
7.最后回到根节点 #hostRoot
再次setState或render时,构建workInProgress tree:
1.先把根节点 #hostRoot克隆出来,并用child属性指向它在fiber tree中的子节点div.top
2.把div.top从fiber tree中克隆出来,需要更新的话,加一个tag标志
3.更新div.top节点的状态,属性的指向等,并通过render获取到它的新子节点
4.尽量复用旧子节点span或button来创建新子节点的workInProgress结构
5.把新节点button做为下一个任务,调用requestIdleCallback获取当前帧所剩余的时间,如果还足够,就继续button的任务,重复2-4,否则,就等主线程空闲后再开始循环
6.当子节点submit中没有child属性的指向,表示已到达底部。会把diff时产生的effect list会merge回return属性指向的父节点button上
7.当父节点button没有兄弟节点时,会一直向上return回根节点,并把每个节点上产生的effect-list合并到根节点上。任务循环结束
我们再来看下源码中的reconcilation阶段:
-
workLoop阶段
首先获取到下一个任务的执行优先级,调用一个performUnitOfWork函数进入reconcilation阶段的工作, 分为beginWork和completeWork
beginWork
beginWork中只是处理节点的不同tag属性对应不同的更新方法。如 updateClassComponent方法对应的是tag类型是React组件实例。
reconcileChildren 实现对新老节点的diff。其内部主要是调用 reconcileChildFibers 方法。
React中diff是基于同层级节点的,节点的移动/插入/删除等操作都是在fiber tree的同一层级中进行。
completeWork
completeWork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新老节点的prop或tag等,收集节点的effect-list。然后向上一层一层循环,merge每个节点的effect-list,当到达根节点#hostRoot时,节点上包含所有的effect-list。并把effect-list传给pendingcommit,进入commit阶段。
Fiber对生命周期的影响
// reconciliation阶段 componentWillMount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shouldComponentUpdate componentWillUpdate -------------------------------- // commit阶段 componentDidMount componentDidUpdate componentWillUnmount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也介绍过,在reconciliation阶段,生命周期函数会被多次调用,开发者慎重调用这个阶段的生命周期。
Reactv16.3已经开始了废弃计划:
-
16.3版本:引入带UNSAFE_前缀的3个生命周期函数UNSAFE_componentWillMount,UNSAFE_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和UNSAFE_componentWillUpdate,这个阶段新旧6个函数都能用。新引入生命周期函数getDerivedStateFromProps和getSnapshotBeforeUpdate,用来代替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和componentWillUpdate
-
16.3+版本:警告componentWillMount,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和componentWillUpdate即将过时,这个阶段新旧6个函数也都能用,只是旧的在DEV环境会报Warning
-
17.0版本:正式废弃componentWillMount,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和componentWillUpdate,这个阶段只有新的带UNSAFE_前缀的3个函数能用,旧的不会再触发
本文只是分析了reconciliation阶段,不涉及commit阶段,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下。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基于Google MVVM框架的baseMVVM框架
- Spring 框架是怎么出生的(二):重构提炼出框架
- Spring 框架是怎么出生的(二):重构提炼出框架
- Genesis框架从入门到精通(7): 框架的过滤器
- 如何打造自己的POC框架-Pocsuite3-框架篇
- 如何打造自己的PoC框架-Pocsuite3-框架篇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算法分析导论(第2版)(英文版)
[美]Robert Sedgewick(罗伯特•塞奇威克)、[美]Philippe Flajolet(菲利普•弗拉若莱)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5-6 / 128.00元
《算法分析导论(第2版)(英文版)》全面介绍了算法的数学分析中所涉及的主要技术。涵盖的内容来自经典的数学课题(包括离散数学、初等实分析、组合数学),以及经典的计算机科学课题(包括算法和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导论(第2版)(英文版)》的重点是“平均情况”或“概率性”分析,书中也论述了“最差情况”或“复杂性”分析所需的基本数学工具。 《算法分析导论(第2版)(英文版)》第 1 版为行业内的经典著......一起来看看 《算法分析导论(第2版)(英文版)》 这本书的介绍吧!
JSON 在线解析
在线 JSON 格式化工具
RGB转16进制工具
RGB HEX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