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程小永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沈寓实 链塔研究院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区海鹰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简介:
程小永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沈寓实 链塔研究院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区海鹰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李媛婷 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主任
邓士昭 初链社区理事长
区块链的定义和区块链技术的内涵
1.区块链定义
根据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
区块链(Block 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
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2.区块链技术的内涵
由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去中心化、去信任、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是区块链的六个显著特性。
其中,去中心化是核心,去信任、开放性、自治性是手段,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是保证。
3.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趋势的关系
如上图所示,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有时候是起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的作用。人们经常说的,技术的发展最终会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正如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一样,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变革企业结构和代替现有中介,也为建立更加去中心化的人际关系塑造了一种可能。
区块链社区的治理结构
我们用比较法来进行对比,如上文所述,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一个基于去中心化的技术所推动的社会和人际关系,最终是会向中心化的社会关系发展还是会向中心化的方向发展?何种方向更符合技术驱动的规律?这个问题我们先不作答,让我们再用科学研究方法来分析下规律层面的东西。
胡适的科学研究方法告诉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们先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区块链的技术被证明是有意义的,是基于数学领域公理上的衍生,那么,基于公理的共通性,这种公理应该能在社会学的领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学规律和应用。
也就是说,如果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一个底层技术规律的话,那么社会学上我们应该也能找到一个与之相映射的社会学去中心化的应用原理和规律。
那么,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会治理模型应该就是技术公理在社会学的映射,应该可以满足公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逻辑自冾。
同理,我们可以得出另外一个推导:一个去中心化技术是很难推动、完成一个中心化的组织发展的,因为两者之间的基础逻辑是先天相悖的,两者之间存在映射层面的不匹配和不一致,在公理的相通性层面存在互斥。
所以,我们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去中心化的组织架构相对于中心化的组织架构,更适合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如果以上的比较法、映射法、和辩证法推演逻辑上没有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建议在设计区块链的社区治理模型时要充分考虑上述的逻辑自冾,尽量从已有的社会学理论和实践案例中寻找适合映射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的模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释放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动能。
所以,我们建议的区块链社区治理模型应该反映的是一种建立在以区块链技术特性为内部驱动力的治理结构。其治理的特点也应是和去中心化、去信任、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区块链特征相吻合的。
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人类社会学的一些既有成果和曾经实践过的组织实践,比如“拜占庭将军问题” 和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运作模式。
下面我们就目前一种较为先进的POW+PBFT的混合共识算法技术来推导与之相适应的社区治理模型。
要看懂上面的逻辑推导图,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技术概念。
关于混合共识的简单介绍:
PoW,全称Proof of Work,即工作量证明,又称挖矿。大部分公有链或虚拟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均基于PoW算法,来实现其共识机制。即根据挖矿贡献的有效工作,来决定货币的分配。
POW最大的问题是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效率会变得越来越慢。另外,由于专业矿工和矿机的存在,让社区对这个标榜去中心化的算法有了实质性的中心化担忧,即传闻60%~70%的算力集中在中国。
而PBFT是一种状态机副本复制算法,即服务作为状态机进行建模,状态机在分布式系统的不同节点进行副本复制。每个状态机的副本都保存了服务的状态,同时也实现了服务的操作。
将所有的副本组成的集合使用大写字母R表示,使用0到|R|-1的整数表示每一个副本。为了描述方便,假设|R|=3f+1,这里f是有可能失效的副本的最大个数。尽管可以存在多于3f+1个副本,但是额外的副本除了降低性能之外不能提高可靠性。
POW+PBFT混合共识的说法,为解决区块链的效能和安全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思路。相较于传统的pow算法,pbft这种通过投票来达成共识的机制可以很好的解决包括分叉等问题的同时提升效率。两者结合,在不超过100节点数量的前提下,可以兼顾性能和安全。
在公有链核心的共识算法领域,初链作为全球最早提出混合共识算法的公有链之一,率先提出的pbft+pow混合共识算法,随着技术黄皮书的发布,在工程上逐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主网也上线在即。
那么下文我们主要以初链的技术结构算法核心为例,看看如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配置一个与区块链技术相适应的区块链社区模型和社区经济。
理论论证:
从以上的逻辑导图我们可以看出:
1.PBFT+POW是一种兼顾效率和安全的区块链混合共识算法,逻辑图的左半部分主要是技术的图文表现;
2.以左侧PBFT的共识逻辑来看,如果我们借鉴其效率性,可以推导出社区治理的模型中也应该有一个强调效率的机构,那么我们命名这个机构为拜占庭委员会,其作用应该主要是进行决策来保证治理体系的工作效率。
3.同理,从左侧的POW的共识逻辑来看,如果我们借鉴其安全性,可以推导出社区治理的模型中也应该有一个强调安全的机构,那么我们命名这个机构为DAO委员会,其作用应该主要是进行监督来保证治理体系的工作安全和防作恶。
4.上文中的由左到右的逻辑推演,我们可以看成是从技术原理到社区治理原理的推演,也可以看成是从技术到社区实践的推演。基于这种推演,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适合PBFT+POW混合共识区块链底层技术原理的社区治理两级结构:即拜占庭委员会+DAO委员会。这种社区治理结构是既有效率又兼顾安全,既有决策又有监督的一种结构。
5.同理,由于这个社区治理的推演是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其核心特征应该还是继承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性:去中心化。因此,去中心化的特征映射到社区治理上面就应该是自治特性,而不是传统组织的中心化、权威、集权治理特征。
综上所述,基于混合共识的区块链生态社区治理模型应该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基于拜占庭委员会决策和DAO委员会监督的符合决策+自治原则的两级治理结构,这样的组织结构、组织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并发挥区块链技术的底蕴,构架区块链生态。
实践层面:
在社区治理方面,某区块链公司正式对外公布在自身混合共识的基因上,提出(拜占庭委员会+DAO委员会)的社区自治理架构,并发行全球第一个社区自治理token。这种token在整个社区自治架构里作为社区激励的标的物,起到了衡量社区贡献度的作用,作为社区贡献的一般等价物,应用于社区运营的所有场景。
其中,拜占庭委员会是:
1.社区自治架构的核心。
2.负责社区的日常管理运作。
3.负责重大事项的提案,并经DAO委员会通过后的具体执行。
DAO委员会是:
1.典型的去中心化组织。
2.代表最广泛的社区持币者的利益。
3.行使选举权、监督权、重大提案表决权,所有Token通证用户自动成为DAO委员会成员。
因此,从区块链的两级治理结构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高度自治的,与区块链POW+PBFT混合共识相适应的社区治理模型。
从劳动关系的角度解读区块链技术和区块链社区自治模型的实践探索
上面,我们分析了架构层面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具体的劳动力和劳动关系的层面进行理论的落地呢?
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农耕时代到工业革命再到互联网发展到区块链时代就是一个由分到合,由合到分的过程。技术作为人类社会的推动力,每一个划时代的新技术的应用最终必将表现为改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劳动关系。 农耕时代的劳动关系是束缚在土地上的,是一种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劳动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大生产是典型的技术带动生产力,把人们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集中到城市,服务于工厂和企业,是一种建立在雇佣和被雇佣关系上的中心化的劳动关系。
第二次的工业革命“电气时代”虽然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但是劳动关系仍然是中心化的,还是中心化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 “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到区块链阶段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技术,这种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经济模型尝试把工厂和企业变成社区和社群,用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组织行为来完成过去中心化的组织行为,也把劳动关系变为介于雇佣和非雇佣之间的一种任务和联盟的关系,生产 工具 的拥有者(企业、基金会)和生产力(社区成员)彼此之间不再是从属关系,而是平等协作,共赢共存的契约关系。
1.从传统企业的中心化治理到去中心化的社区自治
顺延上文的结论,我们来从关系、决策和监督几个方面来加以对比传统模型和区块链模型,以方便大家更为清晰地站在劳动力和劳动关系的角度去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
2.人力资源的转型
同样的,驱动劳动力和劳动关系相适应的最主要的组织层面管理工具——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从传统的泰勒的科学管理到现代企业公认的六大人力模块,发展了若干年,但其主要作用还是服务于中心化的组织,主要是工厂和公司,还是以上制下,无论理论如何发展,还是跳不出中心化的管理理念,还是服务于雇佣方。
而区块链技术的革命性成果,如上文所说的,改变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工具的拥有者和劳动力也不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平等互相依靠、互相帮助的关系,这是劳动关系方面的一场全新变革。
下面我们从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角度,以区块链技术社区自治组织为例,分析在新型去中心化的劳动关系下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3.3D社区
基于以上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搭建一个基于区块链两级结构的3D社区。Token通证用户、技术、媒体三个维度构成了3D全社区自治模型,拜占庭和DAO的两级结构可以复用在三个维度。复用、共享、互依存相、互促进是3D模型主要特征,也是区块链分布式结构的场景应用。
4.社区激励的实践探讨
考虑到目前Token通证用户、技术、媒体社区的治理结构都是标准的拜占庭+Dao的两级治理,那么从设计原理上来讲,应该是可以用一个公用的社区治理原理来进行推演。
从实践的角度,为保证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基本原则应该是结果导向,不激励流程,只激励结果。基本的Token通证逻辑是: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持有人越多,持有数量越多,则币值越高。
技术社区激励经济模型:推荐经济+任务经济,推荐经济占比最多不超过20%,任务经济最少要占80%。两种经济都可以发展成节点控制论来增加效率和增强覆盖广度。此种激励模型的核心点是任务,包括配合预算的变化都是由任务的级别和任务的多寡来调节的。
持币社区激励经济模型:拉人经济+持币经济,拉人指标是分享模式,2个重要指标,增加的持币地址和持币数量。持币经济的基本原理是“持币即挖矿”,参考银行定活两便储蓄的方式发放激励。持有越多、持有时间越长则激励越多。
媒体社区激励经济模型:日常任务经济+节点任务经济,媒体社区的特殊性导致一些拥有资源的关键人物(比如大V)很容易成为节点,开发节点的工作可能会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节点经济和任务经济是结合在一起的,重要任务也是通过节点来下发和完成的。
而日常的简单、非重要任务是不通过节点,而是用悬赏的模式直接由拜占庭委员会下发的。所以媒体社区激励是日常+节点的任务经济,其它社区的拉人和推荐经济可以有,但不是主要经济。
结论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特性,不仅仅影响技术生产力,也对生产中的人和人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去中心化的社区自治经济模型为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可能性。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就像人类关系的两个极点,都是围绕生产关系来上下波动的,其波动方向和波动频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中心化的经济模型走到极限,必然是去中心化的经济模型破土出芽。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区块链社区治理的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区块链治理与Polkadot的链上治理实践
- 区块链治理的三个分支
- 区块链治理模式的探索之路
- 区块链与全球公共事务治理
- 区块链背景下的数据治理革命
- 学习 | 区块链治理设计框架:Prysm Group Wheel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ActionScript 3.0 Cookbook中文版
Joey Lott、Adobe Dev Library / 陈建勋 / 电子工业 / 2007-11-01 / 78.00元
本书讨论了在Flash Player里执行的ActionScript3.0语言,采用问题—解法—讨论的形式讲解开发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实际解法,例如:检测用户的 Flash Player 版本或操作系统;格式化日期和货币类型;接受用户输入及操作文字字符串;在运行时绘制各种形状;访问音频和视频;使用 Flash Remoting 进行远程过程调用;加载、发送和检索 XML 数据等。 全书涵盖客户端......一起来看看 《ActionScript 3.0 Cookbook中文版》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