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架构拾集】,是我(Phodal)用来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秀架构集。微应用化即微应用化与微前端架构相当的类似,它们在开发时都是独立应用,在构建时又可以按照需求单独加载。如果以微前端的单独开发、单独部署、运行时聚合的基本思想来看,微应用化就是微前端的一种实践。只是使用微应用化意味着:我们只能使用唯一的一种前端框架。如果从框架不限的角度来定义,怕是离微前端有些远,不过大团队怕是不会想同时支持多个前端框架。
【架构拾集】,是我(Phodal)用来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秀架构集。
微应用化即 在开发和运行时 ,应用都是以单一、微小应用的形式存在。
微应用化与微前端架构相当的类似,它们在开发时都是独立应用,在构建时又可以按照需求单独加载。如果以微前端的单独开发、单独部署、运行时聚合的基本思想来看,微应用化就是微前端的一种实践。只是使用微应用化意味着:我们只能使用唯一的一种前端框架。如果从框架不限的角度来定义,怕是离微前端有些远,不过大团队怕是不会想同时支持多个前端框架。
适用场景
为了方便后期我的查阅,我还是简单地写个相应架构的电梯演进。
关键因素 | 描述 |
---|---|
对于 | 想拆解单体前端应用的团队 |
我们的架构 | 微应用化 |
是一个 | 类微前端架构 |
它可以 | 在开发环境将应用拆分成一个个的模块化应用,在构建时以单体的形式构建 |
但他不同于 | 微前端架构 |
它的优势是 | 实施成本低、技术难度小、维护成本低 |
技术远景
作为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我希望项目中的每个功能模块,都可以交由不同的团队独立开发。
方案对比
再次的,让我们和之前的不同方案进行对比:
方式 | 开发成本 | 维护成本 | 可行性 | 同一框架要求 | 实现难度 | 潜在风险 |
---|---|---|---|---|---|---|
路由分发 | 低 | 低 | 高 | 否 | ★ | 这个方案太普通了 |
iFrame | 低 | 低 | 高 | 否 | ★ | 这个方案太普通了 |
应用微服务化 | 高 | 低 | 中 | 否 | ★★★★ | 针对每个框架做定制及 Hook |
微件化 | 高 | 中 | 低 | 是 | ★★★★★ | 针对构建系统,如 webpack 进行 hack |
微应用化 | 中 | 中 | 高 | 是 | ★★★ | 统一不同应用的构建规范 |
纯 Web Components | 高 | 低 | 高 | 否 | ★★ | 新技术,浏览器的兼容问题 |
结合 Web Components | 高 | 低 | 高 | 否 | ★★ | 新技术,浏览器的兼容问题 |
微服务化,即每个前端应用一个独立的服务化前端应用,并配套一套统一的应用管理和启动机制,诸如微前端框架 Single-SPA 或者 mooa 。
微件化,即通过对构建系统的 hack,使不同的前端应用可以使用同一套依赖。它在 应用微服务化 的基本上,改进了重复加载依赖文件的问题。
架构设计方案
在刚结束的项目里,我们采用了这种架构方式来构建应用,我们将其称之为微应用。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每个应用都是以功能模块划分的,一个则是应用最后仍然是以单体应用的形式存在的。我们的方式就是在 开发环境将单体应用拆分成一个个的模块应用 ,而在构建时是以单体应用的形式构建,而在运行时是以应用模块的形式存在。
状态 | 开发时 | 构建时 | 运行时 |
---|---|---|---|
应用形式 | 微小应用 | 单体 | 微小模块 |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能成功实施微应用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前端框架本身是能支持 功能模块的 Lazyload 。不过,事实上支持 Lazyload 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webpack 对于 chunk 的使用。
由于我懒,所以我直接从 GitHub 上扒一个 Lazyload Demo 来作为示例。如下是一个 Lazyload 的路由示例:
export const ROUTES: Routes = [ { path: '', pathMatch: 'full', redirectTo: 'dashboard' }, { path: 'dashboard', loadChildren: '../dashboard/dashboard.module#DashboardModule' }, { path: 'settings', loadChildren: '../settings/settings.module#SettingsModule' }, { path: 'reports', loadChildren: '../reports/reports.module#ReportsModule' } ];
其对应的目标结构如下所示:
├── app │ ├── app.component.ts │ └── app.module.ts ├── dashboard │ ├── dashboard.component.ts │ └── dashboard.module.ts ├── main.ts ├── reports │ ├── reports.component.ts │ └── reports.module.ts └── settings ├── settings.component.ts └── settings.module.ts
上面的代码对应着对应的 module。只需要在使用的时候,Angular 构建的时候会将 module 独立构建成 *.chunk.js
。假设现在我们有 dashboard、settings、reports 三个应用,那么现在的工程里的三个应用都是以空白 module 形式而存在的。它可以在其它 module 还未开发的时候,不影响系统的构建。那么再加上主的功能,一共会有四个代码仓库:
- 主代码库。只包含一个空白的框架式代码,它是一个单独的应用可以独立构建,构建完是带 Lazyload 的工程。
- dashboard、settings、reports 三个应用。它们都是各自独立的应用,在构建时复制对应模块的代码到主工程。
当系统开始构建时,我们会从独立的 dashboard 应用中拷贝相应的 module 代码及依赖,拷贝到上述的这个工程里,然后替换。而这个 dashboard 应用内,自己又是一个完整的 Angular 应用,它可以独立地开发运行。
持续集成设计
系统的持续集成的触发机制可以由这几部分集成:
- 功能模块(features module) 代码更新,会触发对应的模块的持续构建
- 主的应用代码更新,会触发整个系统的持续构建
- 功能模块持续集成成功,触发整个系统的持续构建
如上一节中架构设计方案所述,主应用构建的工程中,我只需要复制对应的代码即可。
测试策略
考虑到微前端架构在实施上的一些特殊性,我们有必要在传统的测试金字塔的基础上添加一些额外的测试:
- 依赖一致检测测试
- 功能模块生成测试
依赖一致性测试
由于不同的功能模块,需要保持一致的依赖版本。因此有必要对依赖版本进行测试、对比,以避免在线上依赖并不一致的时候,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 Bug。
对于前端项目来说,这个依赖管理配置文件就是 package.json
。我们只需要从不同的项目中,读取这个文件,然后对比其中的版本即可。使得每个工程的依赖可以尽可能地保持一致。
功能模块生成测试
由于项目加载模块的方式,是通过前端框架自带的的 Lazyload 功能来实现的。理论上,我们就不需要测试 lazyload 的功能是否正确。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只需要以下三部分其中的 一个 :
- 测试复制的模块能复制到对应的目录上
- 测试生成的模块代码大小是否正常
- E2E 测试
要对模块是否能正确复制进行测试,最简单的方式是编写脚本,在持续集成的过程中运行测试脚本,如果没有检测到则 exit(-1)
,持续集成构建失败。
测试模块代码大小是否合理的原因在于,我们可能没有正确的在对应的目测替换功能模块。如下是一个生成的 Lazyload 模块示例,正常情况下每个 chunk.js 文件应该是要大于空白的模块的大小:
Date: 2018-08-05T06:31:39.188Z Hash: c1e57b16329e1ec9bb5e Time: 44397ms chunk {0} 0.bb599f286b4bd7a5671c.chunk.js (common) 22.7 kB [rendered] chunk {1} 1.0124f60f4b26e51b6eac.chunk.js () 22.9 kB [rendered] chunk {2} 2.563bd899f2d57f903f05.chunk.js () 22.7kB [rendered] chunk {3} main.b812524b18403b7b0cc4.bundle.js (main) 1.54 MB [initial] [rendered] chunk {4} polyfills.3b18b0b8f25d1038155d.bundle.js (polyfills) 87 kB [initial] [rendered] chunk {5} styles.425af9d9b93b3ae95ff2.bundle.css (styles) 22 kB [initial] [rendered] chunk {6} inline.a41bfd7c50df83afde20.bundle.js (inline) 2.54 kB [entry] [rendered]
但是上述这部分的测试,其依赖于在构建的时候测试日志。同样的需要在持续集成中编写脚本,并 exit(-1)
。
使用 E2E 测试对于微前端或者微服务化架构来说,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唯一的问题可能是,它运行起来比较慢。
结论
微应用化,又可以称之为组合式集成,即通过软件工程的方式,在开发环境对单体应用进行拆分,在构建环境将应用组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应用。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