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腾讯科技讯 8月27日,第四届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Cyber Security Summit2018,简称CSS2018)在京举行。本次峰会,由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委支持和指导,腾讯公司、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联合主办,吸引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国际智能控制早期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通用汽车旗下Cruise自动驾驶安全首席架构师Charlie Miller、Secur
腾讯科技讯 8月27日,第四届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Cyber Security Summit2018,简称CSS2018)在京举行。本次峰会,由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委支持和指导,腾讯公司、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联合主办,吸引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国际智能控制早期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通用汽车旗下Cruise自动驾驶安全首席架构师Charlie Miller、Security Research Labs首席科学家Karsten Nohl、腾讯高级副总裁丁珂在内的国内外百位安全专家参加分享。
(腾讯高级副总裁丁珂)
在上午的开幕式致辞中,腾讯高级副总裁丁珂围绕四个关键词:行业共建、生态共治、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对数字经济时代的安全趋势做了研判和解读。丁珂表示,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安全已不只是一种基础能力,还是产业发展升级的驱动力之一;安全是所有0前面的1,没有了1,所有0都失去了意义。
丁珂表示,数字安全新生态建设需要在两大路径上努力:首先,是安全升维,安全问题未必出现在原有的体系内,因此,企业要以全新视角去理解安全问题;其次,是转换安全观,以协作为基础,推动政府、企业、用户联动,共同提升防护意识。
而腾讯作为安全新生态的首倡者,丁珂认为可以从“一横一纵”两大维度为数字安全新生态建设提供助力,全面开放腾讯在安全领域的领先技术能力和平台资源。
以下是丁珂发言的全文:
这已经是第四届“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过去三年,我们与行业同仁交流、分享了万物互联时代,安全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又该如何去构建安全生态体系的问题。如今,在各行各业转型拥抱数字化浪潮成为行业趋势的背景下,我们将以“安全强驱动,数字新生态”为主题,继续我们的讨论和分享。
随着AI、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发展,以及各个传统领域拥抱数字化变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且其重要性越来越被凸显,相关案例不胜枚举。
2018年以来,勒索病毒GlobeImposter家族最新变种在国内爆发,大批政府、高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中招,导致众多文件和应用被病毒加密破坏无法打开,影响这些机构正常运行。
除了臭名昭著的勒索病毒,黑客攻击的不断升级同样威胁着关键基础设施,几个月前,国内多家医院服务器遭遇黑客入侵。攻击者暴力破解医院服务器的远程登录服务,之后利用某软件的分享文件功能下载多种挖矿木马以谋取利润。
教育、医疗、政府等社会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之外,新兴的AI领域,同样暴露出来许多安全隐患。更加讽刺的是,号称“最安全”的新技术“区块链”,同样没能挡住攻击:2018年1月,日本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CoinCheck遭遇黑客攻击,平台全部(5.26亿)NEM币(新经币)被非法转移。
这些现象背后,都在传递这样一个讯息: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安全已经不只是一种基础能力,还是产业发展、社会正常运转的驱动力。安全已成为所有0前面的1,没有了1,所有0都失去了意义。
过去几年,我们持续呼吁各行各业重视安全、重视安全投入,事实上,转变在持续发生,各领域对安全的投入在持续加大。Gartner Group 2018年4月的报告显示:全球安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7年规模达990亿美元;2018 年预计增长至 1060 亿美元。
不过,投入持续加大,并未有效降低信息安全风险。Ponemon Institute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企业遭受网络攻击总量较去年增长15%,严重性增加了23%。而且,在破坏的严重性方面,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财产损失,而是会影响到运营、制造乃至人的生命安全。
由此也可以看出,安全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以安全作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数字新生态建设呢?我们认为,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努力。
首先,安全认知升维。
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安全不仅关涉隐私、财产安全,还可能直接关联人身、生命安全,安全不只是一种防护、一种责任,还是所有0前面的1。
在上个月,我们协助山东警方破获了一起木马案,涉案的某高新技术企业控制了包含389万台电脑的“僵尸网络”,并用这些电脑闲置的CPU资源“挖矿”。这个案例暴露出了很多企业、个人依旧忽视信息安全保护,没有做好足够防御措施。
数字时代,这种漠视,极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今年3月,优步(Uber)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利亚桑那州撞倒了一位行人,导致其重伤不治身亡。案件发生之后,无人驾驶技术遭遇舆论挑战,优步也暂停了北美的无人驾驶路测。
如果没有充分认知,类似的安全问题同样可能发生在其他汽车厂商身上。在针对特斯拉的安全研究中,2016年、2017年,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持续发现了多个漏洞,基于这些漏洞,黑客可以通过无物理接触的远程攻击方式,在驻车模式、行驶模式下对特斯拉进行任意远程操控。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安全认知升级,还应该超越现有的业务边界,以全新视角去理解安全问题,因为,安全问题未必出现在原有的体系内,而是发生在体系外。例如,传统汽车厂商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宝马在汽车IT安全方面一直位列前茅,然而,2017年,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受邀为宝马提供技术支持,在13个月的时间里,发现了14个不同的安全问题。
其次,转换安全观。
传统安全观以攻防为主体,面对新的数字生态,应该跳出攻防概念,以协作为基础,推动政府、企业、用户联动,共同提升防护意识,避免链条中某一环节被攻破导致整个生态体系的安全防护毁于一旦。
企业用户正在,面临钓鱼邮件APT攻击、DNS劫持、软件供应链攻击三大安全威胁。其中,APT是一种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利用先进的攻击手段对特定高价值目标进行长期持续性网络攻击的攻击形式,隐蔽性强、危害大。
今年初,国内曾发生过“黑凤梨”(BlackTech)和“人面马”组织针对企业的APT攻击行动。6月27日和7月4日,新加坡遭遇严重APT攻击,黑客利用被恶意软件感染的计算机,窃取了150万新加坡人的健康记录数据, 其中包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车企当属所有传统领域当中最重视安全性的产业之一。但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联网、上云也带来了网关,云端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针对宝马和特斯拉提交的漏洞,都可以在非物理接触的条件下,实现远程控制车辆。
不仅企业,如果不转变安全思维,产业链的安全威胁有可能随时爆发。年初,腾讯安全玄武实验室首次发现的“应用克隆”攻击模型,用户只要点击链接,攻击者即可克隆账户权限盗取账号和资金。而这种“克隆病毒”就是基于一系列漏洞耦合在一起而产生的风险,并不是某一个APP的个案问题,而是移动APP面临的普遍问题。
可见,协作、联防,构建整体安全防护,是数字时代安全的必然趋势。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需要注意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隐患。安全也不再是单企业、某个领域企业的事情,需要超越边界,构建全领域合作模式。
这也是我们在去年P13共识基础上,推动构建P16安全领袖俱乐部的原因所在。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安全观念,提升安全认知维度,才能真正地以安全为驱动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安全新生态。
多年来,腾讯安全将始终秉持开放心态,为所有合作伙伴、各领域企业提供安全助力。未来,在全行业拥抱数字变革、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腾讯将继续输出安全能力,并从“一横一纵”两大维度,为数字安全新生态建设提供驱动力。
在横向安全能力建设上,腾讯搭建了国内首个安全联合实验室矩阵,安全研究覆盖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AI等各个领域,其中,针对传统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腾讯安全构建了云、管、端一体的安全产品和安全引擎,让安全能力保障数据生产、传输和存储全链路;此外,腾讯安全还建设了“腾讯灵鲲大数据金融安全平台”,致力于通过安全科技,解决金融监管、食品药品安全追踪、打击治理网络假冒及网络传销等社会问题。接下来,这些安全能力都将开放给政府机构、各领域企业,为构建全方位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助力。
在纵向安全能力建设上,腾讯不仅联合16家安全上市公司,发起P16安全企业领袖俱乐部建立,推动安全产业协同发展,还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安全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与广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学院等多家院校展开深度合作,成立了“腾讯智慧安全创新研究院”与“网络生态安全联合实验室”,从基础层进行人才培养;同时,我们举办了TCTF,极棒等安全极客赛事,以半实战环境选拔网络安全人才,最终实现企业端输送,完成安全人才培养的闭环。
期待,透过“一横一纵”体系的建设,可以连接、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完善安全驱动力,推进数字安全新生态建设,为“数字中国”提供助力。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python使用筛选法计算小于给定数字的所有素数
- LeetCode每日一题:找到所有数组中消失的数字(No.448)
- 如何监视 WPF 中的所有窗口,在所有窗口中订阅事件或者附加 UI
- 将所有类定义为Scala中的情况,只是让所有参数自动生成属性是否正确?
- Python捕获所有异常
- 一次解决所有代理问题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