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learn参数详解—聚类算法

栏目: 编程工具 · 发布时间: 6年前

Sklearn参数详解—聚类算法

总第115篇

前言

聚类是一种非监督学习,是将一份给定数据集划分成k类,这一份数据集可能是某公司的一批用户,也可能是某媒体网站的一系列文章,如果是某公司的一批用户,那么k-means做的就是根据用户的表现对用户的分类;如果媒体的文章,那么k-means做的就是根据文章的类型,把他分到不同的类别。

当一个公司用户发展到一定的量级以后,就没有办法以同样的精力去维护所有用户,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用户的种种表现对用户进行分类,然后根据用户类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而这里的分类方法就是聚类算法。我们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一下常用的三种聚类方法:

  • K-means聚类

  • 层次聚类

  • 密度聚类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聚类算法,原理很简单,就是先指定k个点,然后计算每一个样本点分别到这k个点之间的距离,并将不同样本点划分到距离最近的那个点的集合,这样就把所有的样本分成k类了。比如下图就是将所有的样本分为3类。

Sklearn参数详解—聚类算法

步骤:

  1. 随机选择K个点(质心)

  2. 通过计算每个点到这K个点之间的距离(这里的距离默认是欧式距离,一般也选择欧式距离,也可以是其他,比如DTW),并将样本点划分到距离最近的那个点。

  3. 计算划分后的点的平均值,并将均值作为新的质心,继续进行距离求解,然后重新进行划分,再次求均值,直到均值不发生变化时循环停止。

参数

class sklearn.cluster.KMeans
(n_clusters=8, init='k-means++', n_init=10, max_iter=300,
tol=0.0001, precompute_distances='auto', verbose=0,
random_state=None, copy_x=True, n_jobs=1, algorithm='auto')

n_clusters:质心数量,也就是分类数,默认是8个。

init:初始化质心的选取方式,主要有下面三种参数可选,‘k-means++’、‘random’ or an ndarray,默认是'k-means++'。因为初始质心是随机选取的,会造成局部最优解,所以需要更换几次随机质心,这个方法在sklearn中通过给init参数传入=“k-means++”即可。

K-means与K-means++区别:

原始K-means算法最开始随机选取数据集中K个点作为聚类中心,而K-means++按照如下的思想选取K个聚类中心:

假设已经选取了n个初始聚类中心(0<n<K),则在选取第n+1个聚类中心时:距离当前n个聚类中心越远的点会有更高的概率被选为第n+1个聚类中心,但在选取第一个聚类中心(n=1)时同样通过随机的方法,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聚类中心互相离得越远越好。

n_init:随机初始化的次数,kmeans质心迭代的次数。

max_iter:最大迭代次数,默认是300。

tol:误差容忍度最小值。

precompute_distances:是否需要提前计算距离, auto , True , False 三个参数值可选。默认值是 auto ,如果选择 auto ,当样本数*质心数>12兆的时候,就不会提前进行计算,如果小于则会与提前计算。提前计算距离会让聚类速度很快,但是也会消耗很多内存。

copy_x:主要起作用于提前计算距离的情况,默认值是True,如果是True,则表示在源数据的副本上提前计算距离时,不会修改源数据。

algorithm:优化算法的选择,有 autofullelkan 三种选择。 full 就是一般意义上的K-Means算法, elkan 是使用的 elkan K-Means 算法。默认的 auto 则会根据数据值是否是稀疏的(稀疏一般指是有大量缺失值),来决定如何选择 fullelkan 。如果数据是稠密的,就选择 elkan K-means ,否则就使用普通的Kmeans算法。

Sklearn参数详解—聚类算法

刘建平大佬博客关于elkan算法的解释

对象/属性

cluster_centers_:输出聚类的质心。

labels_:输出每个样本集对应的类别。

inertia_:所有样本点到其最近点距离之和。

层次聚类

层次聚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上至下(凝聚法),另一种是从下至上(分裂法),如下图所示。

Sklearn参数详解—聚类算法

从下至上(凝聚法)

从上至下就是把 每一个样本 分别当作一类,然后计算两两样本之间的距离,将距离较近的两个样本进行合并,再计算两两合并以后的簇之间的距离,将距离最近的两个簇进行合并,重复执行这个过程,直到达到最后指定的类别数或者达到了停止条件。

从上至下(分裂法)

从下至上就是刚开始把 所有样本 都当作同一类,然后计算两两样本之间的距离,将距离较远的两个样本分割成两类,然后再计算剩余样本集中每个样本到这两类中的距离,距离哪类比较近,则把样本划分到哪一类,循环执行这个过程,直到达到最后指定的类别数或者达到了停止条件。

参数

AgglomerativeClustering 是用来实现凝聚法聚类模型的。

class sklearn.cluster.AgglomerativeClustering
(n_clusters=2, affinity='euclidean', memory=None,
connectivity=None, compute_full_tree='auto', linkage='ward',
pooling_func=<function mean at 0x174b938>)

n_clusters:目标类别数,默认是2。

affinity:样本点之间距离计算方式,可以是 euclidean (欧式距离),  l1l2manhattan (曼哈顿距离)、 cosine (余弦距离)、 precomputed (可以预先设定好距离),如果参数 linkage 选择“ward”的时候只能使用 euclidean

linkage:链接标准,即样本点的合并标准,主要有 wardcompleteaverage 三个参数可选,默认是 ward 。每个簇(类)本身就是一个集合,我们在合并两个簇的时候其实是在合并两个集合,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计算两个集合之间距离的方式,主要有这三种方式: wardcompleteaverage ,分别表示使用两个集合方差、两个集合中点与点距离之间的平均值、两个集合中距离最小的两个点的距离。

对象/属性

labels_:每个样本点的类别。

n_leaves_:层次树中叶结点树。

密度聚类:

密度聚类与前面两种聚类方式不同,密度聚类无法事先指定类别个数,只能通过去指定每个点的邻域,以及邻域内包含样本点的最少个数。

先来看几个密度聚类里面用到的概念:

  • 邻域:邻域是针对样本集中的每个点而言的,我们把距离某个样本点(可以把该点理解为圆心)距离在r(可理解为圆的半径)以内的点的集合称为该点的邻域。

  • 核心对象:如果某个点的邻域内至少包含MinPts个样本,则该点就可以称为核心对象。

  • 密度直达:如果点A位于点B的邻域中,且点B是核心对象,则称A和B是密度直达。

  • 密度可达:对于点A和B,如果存在一个(或者若干个)点C,其中A到C是密度直达,C到B是密度直达,则A和B就称为密度可达。(你可以理解为C是一个跳板,你可以通过C从点A跳到B)

  • 密度相连:若存在一个点C,使得C到A是密度直达,C到B是密度直达,则称A和B是密度相连的。

具体步骤

  1. 先建立几个集合,一个用来存储核心对象的集合Ω,初始值是空集;再初始化一个值k,用来存放簇的类别数,初始值为0;再新建一个集合Γ,用来存放未被使用的样本,初始值为全部样本集D。

  2. 遍历所有样本集中的每个样本点p,判断其是否满足核心对象的条件,如果满足,则把该点加入到核心对象集合Ω中;如果没有样本点满足核心对象条件,则结束遍历。

  3. 判断核心对象集合Ω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算法结束;如果不为空,则在集合Ω中随机选取一个样本点,将该点密度可达的所有样本点划分为一个簇,这个簇的样本集合称为Ck ,将簇的类别数k+1,未被使用样本Γ-Ck。

    4.再在剩余的核心对象中重复步骤3,直到没有核心对象为止。

    5.最后输出k个类别的样本集合{C1、C2、……、Ck}。

参数

class sklearn.cluster.DBSCAN
(eps=0.5, min_samples=5, metric='euclidean', metric_params=None,
algorithm='auto', leaf_size=30, p=None, n_jobs=1)

eps:即邻域中的r值,可以理解为圆的半径。

min_samples:要成为核心对象的必要条件,即邻域内的最小样本数,默认是5个。

metric:距离计算方式,和层次聚类中的 affinity 参数类似,同样也可以是 precomputed

metric_params:其他度量函数的参数。

algorithm:最近邻搜索算法参数, autoball_tree (球树)、 kd_tree (kd树)、 brute (暴力搜索),默认是 auto

leaf_size:最近邻搜索算法参数,当 algorithm 使用 kd_tree 或者 ball_tree 时,停止建子树的叶子节点数量的阈值。

p: 最近邻距离度量参数。只用于闵可夫斯基距离和带权重闵可夫斯基距离中p值的选择,p=1为曼哈顿距离,p=2为欧式距离。

对象/属性

core_sample_indices_:核心对象数。

labels_:每个样本点的对应的类别,对于噪声点将赋值为-1。

你还可以看:

SKlearn参数详解—随机森林

Sklearn参数详解—GBDT

Sklearn参数详解—Adaboost

参考文章:

http://www.cnblogs.com/pinard/p/6217852.html

Sklearn参数详解—聚类算法

Sklearn参数详解—聚类算法

本文由张俊红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引用前需联系作者,并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Sklearn参数详解—聚类算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永无止境

永无止境

[美] 道格拉斯•艾德华兹 / 刘纯毅 / 中信出版社 / 2012-12-15 / 59.00元

★ 值得中国初创公司反复思考的企业传记 ★ 互联网行业必读书 ★ Google高管揭开Google的神秘面纱 ★ 探寻“G力量”重塑人类知识景观的心路历程 ★ Google走过的路,Google未来的路 ★ 编辑推荐: 它是目前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是互联网上五大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 它在操作界面中提供多达30余种语言选择,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用户......一起来看看 《永无止境》 这本书的介绍吧!

在线进制转换器
在线进制转换器

各进制数互转换器

XML、JSON 在线转换
XML、JSON 在线转换

在线XML、JSON转换工具

HEX CMYK 转换工具
HEX CMYK 转换工具

HEX CMYK 互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