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和堆的应用:堆排序和优先队列

栏目: IT技术 · 发布时间: 6年前

内容简介:堆(Heap))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是实现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s) 首选的数据结构。由于堆有很多种变体,包括二项式堆、斐波那契堆等,但是这里只考虑最常见的就是二叉堆(以下简称堆)。

1.堆

堆(Heap))是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是实现优先队列(Priority Queues)首选的数据结构。由于堆有很多种变体,包括二项式堆、斐波那契堆等,但是这里只考虑最常见的就是二叉堆(以下简称堆)。

堆是一棵满足一定性质的二叉树,具体的讲堆具有如下性质:父节点的键值总是不大于它的孩子节点的键值(小顶堆), 堆可以分为小顶堆大顶堆,这里以小顶堆为例,其主要包含的操作有:

  • insert()
  • extractMin
  • peek(findMin)
  • delete(i)

由于堆是一棵形态规则的二叉树,因此堆的父节点和孩子节点存在如下关系:

设父节点的编号为 i, 则其左孩子节点的编号为2*i+1, 右孩子节点的编号为2*i+2
设孩子节点的编号为i, 则其父节点的编号为(i-1)/2

由于二叉树良好的形态已经包含了父节点和孩子节点的关系信息,因此就可以不使用链表而简单的使用数组来存储堆。

要实现堆的基本操作,涉及到的两个关键的函数

  • siftUp(i, x) : 将位置i的元素x向上调整,以满足堆得性质,常常是用于insert后,用于调整堆;
  • siftDown(i, x):同理,常常是用于delete(i)后,用于调整堆;

具体的操作如下:

可以看到siftUpsiftDown不停的在父节点和子节点之间比较、交换;在不超过logn的时间复杂度就可以完成一次操作。

有了这两个基本的函数,就可以实现上述提及的堆的基本操作。

首先是如何建堆,实现建堆操作有两个思路:

  • 一个是不断地insertinsert后调用的是siftUp
  • 另一个将原始数组当成一个需要调整的堆,然后自底向上地
    在每个位置i调用siftDown(i),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满足堆性质的堆。这里考虑后一种思路:

通常堆的insert操作是将元素插入到堆尾,由于新元素的插入可能违反堆的性质,因此需要调用siftUp操作自底向上调整堆;堆移除堆顶元素操作是将堆顶元素删除,然后将堆最后一个元素放置在堆顶,接着执行siftDown操作,同理替换堆顶元素也是相同的操作。

建堆

那么建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答案是O(n)。虽然siftDown的操作时间是logn,但是由于高度在递减的同时,每一层的节点数量也在成倍减少,最后通过数列错位相减可以得到时间复杂度是O(n)

extractMin
由于堆的固有性质,堆的根便是最小的元素,因此peek操作就是返回根nums[0]元素即可;
若要将nums[0]删除,可以将末尾的元素nums[n-1]覆盖nums[0],然后将堆得size = size-1,调用siftDown(0)调整堆。时间复杂度为logn

peek
同上

delete(i)

删除堆中位置为i的节点,涉及到两个函数siftUpsiftDown,时间复杂度为logn,具体步骤是,

  • 将元素last覆盖元素i,然后siftDown
  • 检查是否需要siftUp

注意到堆的删除操作,如果是删除堆的根节点,则不用考虑执行siftUp的操作;若删除的是堆的非根节点,则要视情况决定是siftDown还是siftUp操作,两个操作是互斥的。

case 1 :

删除中间节点i21,将最后一个节点复制过来;

堆和堆的应用:堆 <a href='https://www.codercto.com/topics/21904.html'>排序</a> 和优先队列

由于没有进行siftDown操作,节点i的值仍然为6,因此为确保堆的性质,执行siftUp操作;

堆和堆的应用:堆排序和优先队列

case 2

删除中间节点i,将值为11的节点复制过来,执行siftDown操作;
堆和堆的应用:堆排序和优先队列

由于执行siftDown操作后,节点i的值不再是11,因此就不用再执行siftUp操作了,因为堆的性质在siftDown操作生效后已经得到了保持。

堆和堆的应用:堆排序和优先队列


可以看出,堆的基本操作都依赖于两个核心的函数siftUpsiftDown;较为完整的Heap代码如下:

2.堆的应用:堆排序

运用堆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常用的、稳定的、高效的排序算法————堆排序。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1),堆排序的思想是:
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无序数组nums, 构建一个堆(这里是小顶堆)heap,然后执行extractMin得到最小的元素,这样执行n次得到序列就是排序好的序列。
如果是降序排列则是小顶堆;否则利用大顶堆。

Trick

由于extractMin执行完毕后,最后一个元素last已经被移动到了root,因此可以将extractMin返回的元素放置于最后,这样可以得到sort in place的堆排序算法。

具体操作如下:


当然,如果不使用前面定义的heap,则可以手动写堆排序,由于堆排序设计到建堆extractMin, 两个操作都公共依赖于siftDown函数,因此我们只需要实现siftDown即可。(trick:由于建堆操作可以采用siftUp或者siftDown,而extractMin是需要siftDown操作,因此取公共部分,则采用siftDown建堆)。

这里便于和前面统一,采用小顶堆数组进行降序排列。

3.堆的应用:优先队列

优先队列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类型,它和堆的关系类似于,List和数组、链表的关系一样;我们常常使用堆来实现优先队列,因此很多时候堆和优先队列都很相似,它们只是概念上的区分。
优先队列的应用场景十分的广泛:
常见的应用有:

  • Dijkstra’s algorithm(单源最短路问题中需要在邻接表中找到某一点的最短邻接边,这可以将复杂度降低。)
  • Huffman coding(贪心算法的一个典型例子,采用优先队列构建最优的前缀编码树(prefixEncodeTree))
  • Prim’s algorithm for minimum spanning tree
  • Best-first search algorithms

这里简单介绍上述应用之一:Huffman coding

Huffman编码是一种变长的编码方案,对于每一个字符,所对应的二进制位串的长度是不一致的,但是遵守如下原则:

  • 出现频率高的字符的二进制位串的长度小
  • 不存在一个字符c的二进制位串s是除c外任意字符的二进制位串的前缀

遵守这样原则的Huffman编码属于变长编码,可以无损的压缩数据,压缩后通常可以节省20%-90%的空间,具体压缩率依赖于数据的固有结构。

Huffman编码的实现就是要找到满足这两种原则的 字符-二进制位串 对照关系,即找到最优前缀码的编码方案(前缀码:没有任何字符编码后的二进制位串是其他字符编码后位串的前缀)。
这里我们需要用到二叉树来表达最优前缀码,该树称为最优前缀码树
一棵最优前缀码树看起来像这样:

堆和堆的应用:堆排序和优先队列

算法思想:用一个属性为freqeunce关键字的最小优先队列Q,将当前最小的两个元素x,y合并得到一个新元素z(z.frequence = x.freqeunce + y.frequence),
然后插入到优先队列中Q中,这样执行n-1次合并后,得到一棵最优前缀码树(这里不讨论算法的证明)。

一个常见的构建流程如下:

堆和堆的应用:堆排序和优先队列

树中指向某个节点左孩子的边上表示位0,指向右孩子的边上的表示位1,这样遍历一棵最优前缀码树就可以得到对照表。

输出如下:

4 堆的应用:海量实数中(一亿级别以上)找到TopK(一万级别以下)的数集合。

  • A:通常遇到找一个集合中的TopK问题,想到的便是排序,因为常见的 排序算法 例如快排算是比较快了,然后再取出K个TopK数,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当n很大的时候这个时间复杂度还是很大的;
  • B:另一种思路就是打擂台的方式,每个元素与K个待选元素比较一次,时间复杂度很高:O(k*n),此方案明显逊色于前者。

对于一亿数据来说,A方案大约是26.575424*n

  • C:由于我们只需要TopK,因此不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排序,可以利用堆得思想,维护一个大小为K的小顶堆,然后依次遍历每个元素e, 若元素e大于堆顶元素root,则删除root,将e放在堆顶,然后调整,时间复杂度为logK;若小于或等于,则考察下一个元素。这样遍历一遍后,最小堆里面保留的数就是我们要找的topK,整体时间复杂度为O(k+n*logk)约等于O(n*logk),大约是13.287712*n(由于k与n数量级差太多),这样时间复杂度下降了约一半。

A、B、C三个方案中,C通常是优于B的,因为logK通常是小于k的,当Kn的数量级相差越大,这种方式越有效。

以下为具体操作:


ps:大致测试了一下,10亿个数中找到top5需要140秒左右,应该是很快了。

5 总结

  • 堆是基于树的满足一定约束的重要数据结构,存在许多变体例如二叉堆、二项式堆、斐波那契堆(很高效)等。
  • 堆的几个基本操作都依赖于两个重要的函数siftUpsiftDown,堆的insert通常是在堆尾插入新元素并siftUp调整堆,而extractMin是在
    删除堆顶元素,然后将最后一个元素放置堆顶并调用siftDown调整堆。
  • 二叉堆是常用的一种堆,其是一棵二叉树;由于二叉树良好的性质,因此常常采用数组来存储堆。
    堆得基本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如下表所示:
heapify insert peek extractMin delete(i)
O(n) O(logn) O(1) O(logn) O(logn)
  • 二叉堆通常被用来实现堆排序算法,堆排序可以sort in place,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的上界是O(nlogn),是一种很优秀的排序算法。由于存在相同键值的两个元素处于两棵子树中,而两个元素的顺序可能会在后续的堆调整中发生改变,因此堆排序不是稳定的。降序排序需要建立小顶堆,升序排序需要建立大顶堆。
  • 堆是实现抽象数据类型优先队列的一种方式,优先队列有很广泛的应用,例如Huffman编码中使用优先队列利用贪心算法构建最优前缀编码树。
  • 堆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在海量数据中找到TopK个数,思想是维护一个大小为K的二叉堆,然后不断地比较堆顶元素,判断是否需要执行替换对顶元素的操作,采用
    此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n*logk,当kn的数量级差距很大的时候,这种方式是很有效的方法。

6 references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ap_(data_structure))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apsort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iority_queue

[4] https://www.cnblogs.com/swiftma/p/6006395.html

[5] Thomas H.Cormen, Charles E.Leiserson, Ronald L.Rivest, Clifford Stein.算法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45-249

[6] Jon Bentley.编程珠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61-174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Mission Python

Mission Python

Sean McManus / No Starch Press / 2018-9-18 / GBP 24.99

Launch into coding with Mission Python, a space-themed guide to building a complete computer game in Python. You'll learn programming fundamentals like loops, strings, and lists as you build Escape!, ......一起来看看 《Mission Python》 这本书的介绍吧!

在线进制转换器
在线进制转换器

各进制数互转换器

MD5 加密
MD5 加密

MD5 加密工具

XML 在线格式化
XML 在线格式化

在线 XML 格式化压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