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历经一年技术研发,溪塔科技底层技术开发团队基于 CITA-Cloud 框架,正式发布了 CITA 2.0 ,联盟链底层正式迈向云原生架构。相比CITA 1.0版本,CITA 2.0在微服务架构,云原生支持以及跨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下...
历经一年技术研发,溪塔科技底层技术开发团队基于 CITA-Cloud 框架,正式发布了 CITA 2.0 ,联盟链底层正式迈向云原生架构。相比CITA 1.0版本,CITA 2.0在微服务架构,云原生支持以及跨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下面我们来看看,对于发展了多年的许可链底层,CITA 2.0 都有哪些能力,将带来什么变化与提升。
微服务架构优化
CITA 1.0 架构
CITA 1.0 实现了许可链的微服务架构,按照区块链的出块流程,进行流水线划分。按照出块过程中对区块链中交易的处理顺序,将底层划分为 jsonrpc,network,auth,bft,chain 和 executor 六个微服务。这种设计使得出块流程的流水线并行,进而让整个系统获得高吞吐量。这也是 CITA1.0 在性能方面能一枝独秀的原因,在 2017 年就成为行业首个可验证突破 1w TPS 大关的开源底层。详情参考 《CITA 是如何做到 15000 TPS 的》。
CITA 1.0 的微服务架构设计,虽然带来了高吞吐量,但也导致了各个微服务之间耦合程度高的问题,带来的困扰主要如下:
-
核心流程耦合,不同的微服务在流程中只可处于固定位置,调整优化逻辑顺序困难,比如从“先共识再执行”调整为“先执行再共识”,工作量耗费较大;
-
数据结构耦合,每个微服务需要实现跟前后环节对应的微服务对接,前后环节的微服务在数据结构上有耦合,需要对其它相关微服务进行修改调整,增加了对更优微服务集成的难度;
-
计算难并行,由于执行环境和数据结构的特点,在EVM等执行环境下,无法做到并行化,对于特定大计算量场景,需要将计算移植到链外情形是,处理较为复杂;
CITA 2.0 架构
CITA 2.0 以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为前提,对微服务划分采用正交分解方式,使得对于不同行业及不同场景的底层需求得以充分满足。实现核心流程可定制,功能组件可替换的能力。
CITA2.0借鉴了service mesh框架中控制面和数据面分离的架构思想。将核心流程全部收拢到名为controller的微服务中,(其名字也来源于service mesh框架中的控制平面 - Control Plane)。其他五个微服务network,consensus,storage,kms,executor则类似于service mesh框架中的数据平面 - Data plane,处于被动调用的地位。此架构设计的好处是:
-
核心流程可以调整。只需要修改controller微服务即可实现从“先共识再执行”调整为“先执行再共识”,有助于适配于不同计算量的场景;
-
微服务只需要实现自身的功能即可,大大减少了跟其他微服务的耦合。集成更优微服务集的难度大大降低,对于专注于某些组件的研究和开发人员,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他们可以将自己设计的模块快速的完成抽取和替换,也对场景的快速验证带来了优势;
云原生支持
CITA1.0 使用 docker 镜像发布,以 docker 容器的方式运行。解决了软件依赖问题,屏蔽不同操作系统的差异。随着云计算设施应用的推广,我们需要对云计算设施进行更好的利用。
对于日益增长的许可链场景,节点的参与方,将面临开发维护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境地。企业创建的链的数量和节点数量越来越多,使用的服务器也越来越多。相关的服务器,网络地址,端口,存储等资源的管理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CITA2.0 原生支持 k8s,从而实现以下优势
-
相关资源管理能力提升:在链和节点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借助k8s丰富的功能和插件,运维和管理得到了极大的简化,相关资源的利用率也得到大大的提升,降低非必要资源投入,有效的管理资源使用;
-
运维能力提升:每个微服务一个容器,节点的六个微服务一个Pod的模式。在日志收集,状态监控方面,可以更好的利用云原生社区或者云厂商提供的日志,监控等成熟解决方案,功能大大加强,扩展性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有助于生产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跨链互操作
随着联盟链在金融,政企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同构和异构的区块链应运而生。这在促进区块链生态环境日渐丰富的同时,也呈现出割裂和碎片化的趋势。针对特定场景而构建的区块链应用,较少考虑到互操作性的需求,几乎每个区块链实例都具有独立、自治的生态,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和价值的“孤岛”。如何实现区块链之间的互操作,使不同区块链能够协同工作,从而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同时促进创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1.0 版本实现了同构链之间的跨链解决方案
跨链合约示例 · CITAHub Docs:https://docs.citahub.com/zh-CN/cita/privacy/crosschain-contract-example
可以通过该方案实现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多条同构链的互操作,通过多链实现应用数据隔离,突破单链的性能和数据容量方面的限制。
CITA 2.0 在此基础上,利用灵活的微服务架构,适配陆羽跨链协议,实现对异构链异构联盟链的互操作。( 陆羽跨链协议是一个面向可信源的互操作协议,旨在成为一套灵活、统一、可靠的互操作协议,实现对不同可信源的便捷接入与可靠操作。)
https://gitee.com/luyu-community/luyu-cross-chain-protocol/blob/master/doc/white-paper.pdf
核心功能迭代
微服务实现灵活组合
CITA 2.0 借助灵活的微服务架构,实现了组件的灵活替换。目前的实现中,除了 controller 微服务只有一个实现,其他5个微服务都有两个或者以上的实现。
以上微服务的实现可以灵活的组合,就像在肯德基点套餐一样,每个微服务任意选择一个实现,六个具体微服务实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链。
这种组合变化非常多,将来还可以继续扩充,实现对各种应用场景适配。
举例:某客户使用Fabric项目,但因环境需要国密原生支持而迁移替换底层系统,chaincode智能合约,如何在不改变合约设计逻辑的情况下迁移到CITA 2.0 只要executor_chaincode和kms_sm两个微服务实现的组合,就能同时实现复用chaincode智能合约的目标。
支持更多共识算法
产业场景种类多,环境复杂,需求不同,往往在不同情况中对共识算法的诉求不同。例如,节点分属不同实体时,往往需要拜占庭容错的共识算法,防止个别节点作恶。对于企业内部不同分公司或者部门,信任程度更高的场景中,使用非拜占庭容错的算法,可以带来更小的网络开销和性能损耗。
CITA 2.0 实现了共识算法和其他微服务解耦,实现了共识算法的灵活替换,并且在最新版本中支持了Raft共识算法。
如前所述,根据不同的场景在consensus_bft和consensus_raft两个共识微服务实现之间选择即可,没有额外的工作量,后续也会根据场景的不同,完成对其它共识算法的支持。
复用已有的成熟组件
区块链涉及的技术非常多,包括网络,存储,共识,智能合约引擎等。完全自己开发,投入非常大,且达到企业级可靠性需要的时间比较漫长。
CITA 2.0 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能发布这么多微服务实现,是因为很多实现都是复用已有的成熟实现。
-
前面提到的 Raft 共识算法,复用 PingCAP 的 Raft (https://github.com/tikv/raft-rs)实现。此实现在PingCAP的产品中使用多年,经过生产环境的检验。复用此实现,节省了大量的开发测试人力,也使得该微服务实现可靠性直接达到生产可用级别。
-
bft 算法复用了经历过生产环境检验的 cita-bft 实现,CITA 1.0 的研发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
密码学算法方面,CITA 2.0 可支持不同机构实现的国密算法替换。通过合作的方式直接复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成果,可科研成果落地,又为科研机构完成链路的实施提供了帮助。
生态兼容
智能合约生态兼容:CITA2.0可以通过替换executor微服务的实现来兼容多种智能合约引擎。目前兼容了以太坊和Fabric两个最大的智能合约生态,未来还可以针对具体场景兼容更多的链的生态。比如针对隐私,支持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合约引擎。
异构链路互操作:对于不想放弃已有链的情况,CITA2.0可以通过陆羽跨链协议来实现不同链间的互操作,打通不同异构链的场景和生态。
性能优化
CITA 2.0 架构主要考虑稳定性与高可用性。
通过替换更可用的 kms 微服务,实现对验签,签名环节中的更安全更稳定的输出,同时 CITA 2.0 通过批量处理等优化措施弥补了微服务之间rpc调用带来的性能损耗。
在具体密码实现上,CITA2.0 采用自主开发的 efficient-sm2 作为签名算法库,在相同硬件配置下,签名提升4倍,验签提升6倍。
数据来源:efficient-sm2 benchmark
https://github.com/Pencil-Yao/efficient-sm2#bench
libsm |
efficient-sm2 |
|
签名 |
208,987 ns/iter (+/- 7,795) |
59,064 ns/iter (+/- 1,151) |
验签 |
831,658 ns/iter (+/- 282,336) |
156,189 ns/iter (+/- 22,855) |
执行一次签名/验签的耗时(单位纳秒)
CITA 2.0 使用gRPC实现微服务间通信,接口调用链路更加清晰。微服务间实现点对点的rpc调用,通信没有瓶颈,通信的性能部分提升20%。
基于云原生的运维管理
CITA 2.0 原生支持k8s环境,提供了Charts,Operator等云原生时代的运维和管理工具。配置,部署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一条命令即可完成链的配置和部署(快速入门 ‒ CITA-Cloud 文档)。
https://cita-cloud-docs.readthedocs.io/zh_CN/latest/getting-start.html#id7
基于k8s的PaaS平台(比如Rancher,KubeSphere等),可以实现资源隔离,权限管理,多集群管理等。
基于k8s对集群和各种资源的抽象,CITA 2.0 可以适配各种网络和存储方案。
-
网络部分:通过k8s网络插件完成自动化的网络配置,CITA 2.0 的网络微服务只需要完成区块链层的通信功能即可。
-
存储部分:通过k8s的PV/PVC可以完成存储空间的自动划分,CITA2.0用统一的接口对接NFS,NAS,分布式存储等。
针对大型企业和平台型客户,我们还提供了RivSpace企业级区块链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自主可控、一站式、可视化的区块链基础服务创建、管理和维护的管理平台,支撑上层区块链应用接入,解决多链和异构链管理难题,帮助企业实现区块链技术赋能的愿景。该平台同样也是基于k8s技术构建的。
总结与展望
目前 CITA 2.0 已经在星火链网等多个场景中实施落地,但是我们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接下来将会进一步整合云原生的生态能力,结合区块链行业最新的扩展技术,将进一步解耦区块链的核心功能。在打造坚固稳定的核心的同时,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活性,产生出更加贴近客户场景的开源联盟链产品。
CITA 2.0 的文档和开源地址链接,欢迎大家star,fork::https://github.com/cita-cloud
关于 CITA2.0 · CITAHub Docs:https://docs.citahub.com/zh-CN/next/cita2.0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CITA 2.0 正式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NPM包(模块)发布、更新、撤销发布
- 有赞灰度发布与蓝绿发布实践
- 【重磅发布】Linkis 0.10.0 版本发布
- BeetlSQL 3.0.9 发布,Idea 插件发布
- 贝密游戏 0.7.0 发布,发布斗地主
- 【重磅发布】DataSphere Studio 0.9.0 版本发布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