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学习了一周的线段树和树状数组,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每种操作几乎都是\[ls(now) = now*2,rs(now) = now*2+1 \]这样就可以快速得到孩子的下标,根节点的下标为1,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编号既可将一颗线段树存入小巧的数组里了,不用烦人的指针。一般我会把左孩子和右孩子写到宏定义去,让代码更简洁,并且使用位运算,即:
学习了一周的线段树和树状数组,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每种操作几乎都是 \(O(logN)\) 级别的数据结构的美,但是做起题来还是相当痛苦的(特别是一开始只会模板的时候,很难灵活运用线段树的性质)。还好有雨巨大神带入门,视频讲解十分直观(b站上也有很多介绍线段树的视频),不用像以前一样看各种博客题解入门。但是我现在就是在写博客了,希望能尽可能将我目前理解的知识整理出来,毕竟能让别人看懂(网上已经这么多关于线段树和树状数组的文章你还能找到我,相信我,你没选错),才说明自己也是真的懂了(
虽然我还有好多不懂
\(QAQ\) )。全文篇幅较长,细心理解一定会有收获的♪(^∇^*)。
线段树
一些概念
线段树是一种二叉搜索树, 每一个结点都是一个区间(也可以叫作线段,可以有单点的叶子结点) ,有一张比较形象的图如下(侵删):
可以看出,线段树除根结点外的其他节点,都由其父节点二分长度得到,这种优秀的性质使得我们可以把它近似看成是一棵完全二叉树。而完全二叉树可以用一个数组表示:设根节点下标为 \(now\) (在代码中我习惯用 \(now\) 表示当前节点, \(ls(now)\)表示左孩子结点,
\(rs(now)\)
表示右孩子结点),则:
\[ls(now) = now*2,rs(now) = now*2+1 \]
这样就可以快速得到孩子的下标,根节点的下标为1,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编号既可将一颗线段树存入小巧的数组里了,不用烦人的指针。一般我会把左孩子和右孩子写到宏定义去,让代码更简洁,并且使用位运算,即:
\[ls(now) = now<<1,rs(now) = now<<1|1 \]
这是等效的写法,同时我们要获得中间值,来二分 \(now\) 结点,同样我用了宏定义:
\[mid = (l+r)/2 \]
\(l\) 和 \(r\) 是 \(now\) 的左右边界,即它所能管理(覆盖)的范围,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线段树有很多种写法,我看的很多代码都是把 \(l\) 和 \(r\) 写在线段树节点的结构体里面,我习惯是用传参数的方法(因为带我入门的雨巨就是这样写的。其实两种写法都是可以的,看个人习惯,最后熟练一种即可,但是另一种也要看得懂)。 左孩子的左边界还是 \(l\) , 右边界变成了 \(mid\) ; 右孩子的左边界变成 \(mid+1\) , 右边界是 \(r\) 。这样就可以递归建树了。
这个线段树数组的大小也是要注意(经常 \(RE\) 的地方),要 开4倍的数组,就是说一个长度为10的区间,得开到40的数组。一般题目数据的范围都是在
\(10^5\)
的量级。有时数据范围过大,还可以用离散化解决它,这在后面的博客中会讲到。
能解决什么问题
线段树能解决超多有关区间的问题,还有一些不这么明显的区间问题(废话)。像什么单点修改,单点查询,区间修改,区间查询都不在话下,应用范围比树状数组广,变通性极强( 树状数组能解决的问题线段树都能解决,但是后者能解决的一些问题树状数组还是搞不了的,但是树状数组时空常数小,代码量少,还不容易写错 )。线段树可以区间维护区间和、区间乘,区间根号,区间最大公因数,连续的串长度等、区间最值操作等。这里我给出一个洛谷题单和一个牛客题单,我也是刚刚刷完了这些题,质量都很高。
- 题单一: 洛谷【数据结构2-2】线段树与树状数组
- 题单二: 牛客算法竞赛入门课第九节(线段树)习题
我是先做牛客的再去做洛谷的,顺序没什么。牛客题解比较少,需要自行百度理解(摘自牛客的一些比赛的比较多),洛谷质量就很高,题解丰富,做法也很多。可以先去做掉洛谷的四道模板题(线段树两道,树状数组两道,你还会发现线段树其实有三道模板题,模板三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建议先刷完前面的题再去攻克,不然很可能会自闭(
我坦白了,我已经自闭了
))。写完这篇总结后我会挑一些比较好的题再写一篇博客,算是题解总结吧。
建树、修改和查询
题目一: P3372 【模板】线段树 1
我们从模板题入手,题目中的两个操作正是线段树很经典的操作:区间修改和区间查询。我们思考以下几种做法:
① 如果让我们暴力地修改区间每一个值,再暴力查询区间的每一个值,修改和暴力都是 \(O(n)\) ,加上 \(m\) 次操作,总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nm)\) 的,必定 \(TLE\) 。
② 预处理前缀和,进行离线操作。每次修改为 \(O(n)\) ,查询为 \(O(1)\) ,时间复杂度依旧是 \(O(nm)\) ,还是会 \(TLE\) 。
③ 以上操作的瓶颈都每次操作时间复杂度都是 \(O(n)\) ,这时我们想起了每次操作都是 \(O(logn)\) 线段树, 总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mlogn)\) , \(AC\) 了。
开始介绍之前,先交代一下线段树结构体:
const int maxn = 1e5+5; struct node{ ll sum,lazy; //sum为区间和,lazy为懒标记 }t[maxn<<2]; //开四倍空间
区间和就不用说了,重点讲一下线段树 \(O(logn)\) 操作的关键: 懒标记 \(lazy\) 。懒标记就是懒,将对区间操作的命令不立刻执行,而是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执行下去,否则就继续“偷懒”,将命令继续压在自己手上,不往自己孩子传。什么时候可以不往孩子节点传下去(即偷懒)呢? 如果此时要修改的区间范围已经囊括了当前节点能管理的范围,那我就把这个命令直接在当前节点消化掉,不必再通知孩子也要执行这个命令了 。
举个栗子,比如我命令 \([1,10]\) 区间全部给我加 \(10\) ,到 \([1,10]\) 这个节点的时候, \([1,10]\) 正好包含住我管理的区间,那我直接给它的懒标记加上 \(10\) ,给区间和加上 \(100\) ,美滋滋地结束了任务,孩子们甚至不用知道这件事。下次如果要查询 \([1,10]\) 的区间和的话,我直接在 \([1,10]\) 这个节点返回就好了,因为它已经修改正确了。但是很多时候命令的区间是多个节点的并集区间。如果接下来我要 \([4,7]\) 这个区间加 \(5\) ,这个区间是 \([4,5]\) 和 \([6,7]\) 这两个节点的并,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在这两个节点打上标记就完事了吗?可事实上你之前在 \([1,10]\) 打上了懒标记,这个会影响 \([4,5]\) 和 \([6,7]\) 的区间和,而它的影响因为上次偷懒还没传下去呢,实际上 \([4,5]\) 和 \([6,7]\) 的懒标记应该打上 \(15\)才对。那我们怎么亡羊补牢呢?诶,这需要
\(pushdown\)
函数帮忙啦,先卖个关子,先来讲讲怎么建树和修改。
建树build
先给出代码,四行建树。
void build(int now,int l,int r){ if(l == r) { cin>> t[now].sum ; return;} build(ls,l,mid); build(rs,mid+1,r); t[now].sum = t[ls].sum + t[rs].sum; }
\(now\) 是当前节点的数组下标, \(l\) 和 \(r\) 是它所管辖的范围,如果 \(l\) 和 \(r\) 相等,说明到了叶子节点,也就是单点的情况,这时就直接读入数据好了,只有一个元素,区间和肯定就是它本身了, 注意之后要返回,因为它不可再细分了 ;否则,将管辖范围一刀两半,利用类似完全二叉树的性质,递归建立左子树 \(ls\) 和右子树 \(rs\) ,这是我的宏定义(你可以修改各个变量名,很多人习惯用 \(p\) 代表当前节点,我比较直接就用 \(now\) 了):
#define ls now<<1 #define rs now<<1|1 #define mid (l+r)/2
建树代码最后一行是关键,也是线段树建树的精髓,我们一般将这句话写在一个函数 \(pushup\) 里面,与 \(pushdown\) 正好对应。在这里,它在递归返回时,左右子树已经建好了, 要将它们的区间和信息整合到根节点 ,这里直接累加即可,不必成单独一个函数。但是当要维护的信息量很多时,因为这个 \(pushup\) 后面还会调用,我们会将它单独写成一个函数以减少代码量,降低维护成本。
这里的
\(pushup\)
代码可以写成:
void pushup(int now){ t[now].sum = t[ls].sum + t[rs].sum; }
建树完毕,总结一下:
1.先写递归返回条件 \(l == r\) 。
2.递归左右子树 。
3.合并两子树
\(pushup\)
。
修改update
同样先给出代码:
void update(int now, int l, int r, int x, int y, int value){ if(x <= l && r <= y) { t[now].lazy += value; t[now].sum += (r - l + 1) * value; return; } if(t[now].lazy) pushdown(now,r-l+1); //懒标记下传,与本次修改的信息无关,只是清算之前修改积压的懒标记 if(mid >= x) update(ls, l, mid, x, y, value); if(mid < y) update(rs, mid + 1, r, x, y, value); pushup(now); }
前三个参数是固定参数,只与线段树本身有关,可以无脑打上,后三个参数在本题的意义为将 \(x\) 到 \(y\) 区间上每个值加上 \(value\) (可正可负)。
首先我们还是得先写递归返回条件:如果要修改的区间满足 \([l,r]\in[x,y]\) ,也就是说已经涵盖了本区间了,那我就没有必要再将修改信息往下传了,在我这里修改就可以了嘛。所以我们偷个懒,打上标记,给区间和加上增量,搞定,返回。但是如果要修改的区间是 \([l,r]\) 的一部分,就要像之前我们说的,要执行神秘的 \(pushdown\) 操作了,即将懒标记下传。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 本次下传懒标记和这次修改没有任何关系,从传递的参数也可以看出来与后三个参数无关,它的作用就是清算之前偷懒造成的影响。来看看这个重要的
\(pushdown\)
代码
void pushdown(int now,int tot){ t[ls].lazy += t[now].lazy; //懒标记给左孩子 t[rs].lazy += t[now].lazy; //懒标记给右孩子 t[ls].sum += (tot - tot/2) * t[now].lazy; //区间和加上懒标记的影响,注意范围 t[rs].sum += (tot/2) * t[now].lazy; t[now].lazy = 0; //记得懒标记下传后清0 }
新参数 \(tot\) 表示当前节点管辖区间的范围大小,注意左孩子管辖范围为 \(tot-tot/2\) , 右孩子是 \(tot/2\) ,在加区间和的时候要小心。把之前偷懒的部分传给孩子后,偷懒记录就 清零 啦(摸鱼成功)。这时不要不放心继续 \(pushdown\) 左孩子和右孩子,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之后我们还会继续 \(update\) 左子树和右子树(看上上个代码),如果有需要就会进行 \(pushdown\) ,没有需要就继续偷懒。这样就能保证完整的 \(update\) 操作是 \(O(logn)\) 的。注意, 递归左右子树之前先判断需不需要递归 。分两种情况, 如果你要修改的部分完全在左子树,就没有必要修改右子树 ;同理亦是如此。这样可以防止无限递归了(如果在测试样例的时候发现不出结果,大概率就是这里没写对)。
修改完毕,总结一下:
1.先写递归返回条件 \(x <= l ~\&\&~ r <= y\) ,执行偷懒操作。
2. 如果当前节点有懒标记积压 ,执行 \(pushdown\) 操作,先清算之前的账。
3.根据条件判断递归哪棵子树(可能两棵都会修改)进行修改。
4.合并两子树
\(pushup\)
。
查询query
最后一部分就是查询了,与修改操作其实比较类似:
ll query(int now, int l, int r, int x, int y){ if(x <= l && r <= y) return t[now].sum; if(t[now].lazy) pushdown(now,r-l+1); ll ans = 0; if(mid >= x) ans += query(ls, l, mid, x, y); if(mid < y) ans += query(rs, mid + 1, r, x, y); return ans; }
你可能也发现查询操作比较好理解,最不容易写错,也是写的比较开心的一部分了。要注意的还是记得 \(pushdown\) ,因为要查询的区间可能是当前节点的某个孩子,如果不把之前的懒标记下传,查询会出错。递归返回区间和就行,并不用 \(pushup\) (查询不会修改当前节点的值)。
查询完毕,总结一下:
1.先写递归返回条件 \(x <= l ~\&\&~ r <= y\) ,返回区间和信息即可。
2.如果当前节点有懒标记积压,执行 \(pushdown\) 操作,先清算之前的账。
3.根据条件判断递归子树进行查询。
4.合并两子树查询结果并返回。
完整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For(i,sta,en) for(int i = sta;i <= en;i++) #define speedUp_cin_cout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0); cout.tie(0); #define ls now<<1 #define rs now<<1|1 #define mid (l+r)/2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maxn = 1e5+5; int n,m; struct node{ ll sum,lazy; //sum为区间和,lazy为懒标记 }t[maxn<<2]; void pushup(int now){ t[now].sum = t[ls].sum + t[rs].sum; } void build(int now,int l,int r){ if(l == r) { cin>> t[now].sum ; return;} build(ls,l,mid); build(rs,mid+1,r); pushup(now); } void pushdown(int now,int tot){ t[ls].lazy += t[now].lazy; //懒标记给左孩子 t[rs].lazy += t[now].lazy; //懒标记给右孩子 t[ls].sum += (tot - tot/2) * t[now].lazy; //区间和加上懒标记的影响,注意范围 t[rs].sum += (tot/2) * t[now].lazy; t[now].lazy = 0; //记得懒标记下传后清0 } void update(int now, int l, int r, int x, int y, int value){ if(x <= l && r <= y) {t[now].lazy += value; t[now].sum += (r - l + 1) * value;return;} if(t[now].lazy) pushdown(now,r-l+1); //懒标记下传,与本次修改的信息无关,只是清算之前修改积压的懒标记 if(mid >= x) update(ls, l, mid, x, y, value); if(mid < y) update(rs, mid + 1, r, x, y, value); pushup(now); } ll query(int now, int l, int r, int x, int y){ if(x <= l && r <= y) return t[now].sum; if(t[now].lazy) pushdown(now,r-l+1); ll ans = 0; if(mid >= x) ans += query(ls, l, mid, x, y); if(mid < y) ans += query(rs, mid + 1, r, x, y); return ans; } int main(){ speedUp_cin_cout//加速读写 cin>>n>>m; build(1,1,n); //建树顺便读入,省一个数组 int op,l,r,d; For(i,1,m){ cin>>op; if(op == 1) { // l 到 r 加上 d cin>>l>>r>>d; update(1, 1, n, l, r, d); }else { cin>>l>>r; //查询 l 到 r 的值 cout << query(1, 1, n, l, r) << endl; } } return 0; }
干掉这题就可以去做 P3373 【模板】线段树 2 了,这题会提升你对懒标记的理解, \(pushdown\) 的懒标记下传处理变得有些复杂。因为它要同时维护区间加标记和区间乘标记, 区间乘标记会同时影响区间加标记和区间乘标记 ,想要 \(AC\) 还是得细心理解乘和加的关系。
树状数组
一些概念
树状数组,顾名思义,
就是像一棵树的数组
。其实它和树关系不太大,实际操作时有类似在树上节点的跳跃的过程,但是在写代码的时候它也不过是个一维数组而已,和线段树还是有一点点像的,不过是将线段树的一些精华部分充分压缩了。来,让我们看看传说中的树状数组长啥样(纯手工,不要在意细节):
绿油油的就是树状数组啦, 它头上红色的是这个下标对应的二进制 ,最底下的就是原数组了。直觉告诉你,他们之间隐约存在某些关系。你可能会觉得这里一共有两个数组,还有一堆连线,要维护起来是不是很麻烦啊。其实他们可以只用一个一维数组存储所有信息,而其中关键的纽带就是 二进制 。
我们设原数组为 \(A\) ,树状数组为 \(T\) ,定义连线的意义就是一个节点能管辖的范围。例如 \(T_1\) 能直接管辖管辖到 \(A_1\) , \(T_2\) 能管辖到 \(T_1\) (间接管辖到 \(A_1\) )和 \(A_2\) , \(T_4\) 能管辖到 \(T_2\) 、 \(T_3\) 和 \(A_4\) ,亦即 \(T_4\) 能管辖到原数组 \(A_1\) 、 \(A_2\) 、 \(A_3\) 和 \(A_4\) ...以此类推, \(T_8\) 能管辖到原数组所有值。所以,我们只要存储 \(T_1\) , \(T_2\) 的值,原数组中 \(A_2\) 可以由这两者相减得到;同理, \(A_5\) 、 \(A_6\) 、 \(A_7\) 和 \(A_8\) 的总和可以由 \(T_8\) 减去 \(T_4\) 得到。所以, 我们只要保留树状数组,原数组的信息完全可以由树状数组维护出来,并且轻松知道任意一个区间的信息和 。
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如何知道谁管辖谁,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时,奇妙的二进制出现了。观察树状数组头上的二进制,看出被管辖者与管辖着之间在二进制上的联系了吗?揭晓答案, 被管辖者加上 \(2^k\) , \(k\) 为被管辖者二进制末尾零的个数,即可得到管辖着的二进制 !举个栗子, \(T_2\) 的二进制为 \(0010\) ,加上 \(2^1(0010)\) ,得到 \(0100\) ,即 \(T_4\) 。我们一般将 \(2^k\) 写成一个函数叫 \(lowbit\) ,树状数组下标 \(x\)与它的
\(lowbit\)
如下关系:
\[lowbit = x\&(-x) \]
证明其实没必要,会用就行,这涉及到负数在计算机中存储的形式,可以自己证一下。
修改update
树状数组完全不用像线段树一样需要一个函数来建树,声明了一个一维数组( 数组大小等于数据量即可,不用开多几倍 )直接就可以进行修改查询等操作了。它的修改函数代码非常短,而且形式几乎不变。
void update(int now,int value){ while(now <= n){ t[now] += value; now += lowbit(now); } }
三行循环就结束了,线段树自愧不如。这个函数的意义是在原数组的 \(now\) 的下标位置加上 \(value\) ,循环的终点是大于了 树状数组的下标范围 \(n\) 。它是怎么通过加上 \(lowbit\) 实现的呢?来看下面这张图:
假如我们要修改原数组 \(5\) 这个位置的值,能管辖到它的只有 \(T_6\) 和 \(T_8\) 。因为我们要求区间和,所以 \(T_6\) 和 \(T_8\) 要都加上 \(T_5\) 修改后的值才行。 这时我们用一个 \(lowbit\) 在循环中从 \(T_5\) 跳到 \(T_6\) ,再跳到 \(T_8\) ,一气呵成。这样,单点修改操作就完成啦。
查询query
查询操作永远是和修改操作配套的,一切修改的目的都是为了查询的方便。既然修改代码这么短小精悍,那么查询代码就更加小巧了,请看:
ll query(int now){ ll ans = 0; //long long 类型的答案 while(now){ ans += t[now]; now -= lowbit(now); }return ans; }
代码的意义是查询原数组从 \(1\) 到 \(now\) 的前缀和,即从 \(A_1\) 到 \(A_{now}\) 的和。 注意这时我们的 \(lowbit\) 操作变成了减,而之前修改操作是加 。原理也可以看图说明:
图中我们查询的是 \(1\) ~ \(7\) 的前缀和,我们先加上 \(T_7\) 的答案,再减去它的 \(lowbit\) 跳到 \(T_6\) ,最后跳到 \(T_4\) ,因为 \(T_6\) 和 \(T_4\) 在前面的修改操作中已经维护出了自己管辖区域的区间和,都加上就是 \(1\) ~ \(7\) 的前缀和了。
知道了前缀和,区间和其实就很容易了,假如我们要求 \([x,y]\) 的区间和,其实就是 \(query(y)-query(x-1)\) , 注意是 \(x-1\) ,要自己想一想,这个地方总是容易被忽略 。
完整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For(i,sta,en) for(int i = sta;i <= en;i++) #define speedUp_cin_cout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0); cout.tie(0); #define lowbit(x) x&(-x)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maxn = 5e5+5; int t[maxn],n,m,num; void update(int now,int value){ while(now<=n){ t[now]+=value; now += lowbit(now); } } ll query(int now){ ll ans = 0; //long long 类型的答案 while(now){ ans += t[now]; now -= lowbit(now); }return ans; } int main(){ speedUp_cin_cout cin>>n>>m; For(i,1,n) { cin>>num; update(i,num); }int op,x,y; For(i,1,m){ cin>>op>>x>>y; if(op == 1) update(x,y); else cout<<query(y)-query(x-1)<<endl; } return 0; }
是不是比线段树短多了。这是单点修改,区间查询。洛谷还有道 P3368 【模板】树状数组 2 ,是区间修改,单点查询。这就需要 差分 的思想了。所谓的差分,其实就是 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 ,对于第一项而言, \(a[0] = 0\) 。设数组 \(a[~]=\{1,9,3,5,2\}\) ,那么差分数组 \(t[~]=\{1,8,-6,2,-3\}\) ,即 \(t[i]=a[i]-a[i-1]\) ,那么 $$a[i]=t[1]+...+t[i]$$
这不就是前缀和吗?以 对原数组的区间修改,单点查询就是在其差分数组上单点修改,区间查询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单点其实是要修改两个点。例如我们如果要让 \([2,3]\) 区间加上 \(4\) ,首先是要修改差分数组上的 \(t[2] +4\) , 然后还要修改 \(t[4]-4\) ,这也是很好理解的,毕竟 \([2,3]\) 区间比其他区间突出了一块,整体提高了 \(4\),而其他的区间的差分关系并没有被改变。这样,我们也可以很愉快地
\(AC\)
这道题了。
还有一些话
做模板题是快乐的(除了 P6242 【模板】线段树 3 ),但是实际应用起来是比较头疼的。因为线段树和树状数组灵活性很高,可以解决很多看似无法下手的问题,但是要维护的信息多得容易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了),逻辑关系环环相扣,时不时就得感叹一下“妙”。这些都得做更多的题来体会了。还有不要死记模板,要清楚知道每一步的作用,很多时候一些顺序会颠倒,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是需要警惕的。
如果觉得对你理解有帮助的希望给我点个赞哦,ο(=•ω<=)ρ⌒☆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Ordering Disorder
Khoi Vinh / New Riders Press / 2010-12-03 / USD 29.99
The grid has long been an invaluable tool for creating order out of chaos for designers of all kinds—from city planners to architects to typesetters and graphic artists. In recent years, web designers......一起来看看 《Ordering Disorder》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