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如何客观地审阅 AI 领域的论文,以及如何确保审阅出来的论文足够公正并使论文作者没有异议呢?对于这个话题,每个研究者想必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在近期举办的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VALSE Webinar)上,IEEE 多媒体汇刊 TMM 总编、CVPR 2012 程序委员会主席、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杰波分享了《如何做一个 AI 领域审稿人》的主题报告。
如何客观地审阅 AI 领域的论文,以及如何确保审阅出来的论文足够公正并使论文作者没有异议呢?对于这个话题,每个研究者想必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方法。
在近期举办的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VALSE Webinar)上,IEEE 多媒体汇刊 TMM 总编、CVPR 2012 程序委员会主席、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杰波分享了《如何做一个 AI 领域审稿人》的主题报告。
机器之心对此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整理。
首先,罗杰波教授分析了当前学术会议在审稿方面的一些普遍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AI 领域目前正在爆炸性地发展,许多会议的论文提交量都接近一万篇,因此需要大量的审稿人。如果一个会议有 7000 篇提交论文,每篇论文需要写 3 个 reviews,假设每个审稿人平均能够写 7 个 reviews,那么将需要 3000 个审稿人。
其次,在审稿人需求量剧增的形势下,许多新的经验不足的审稿人就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比如审稿人缺乏系统的训练,往往都是从个人经验中进行 “无监督学习”,而个人经验(往往是不愉快的论文被拒的经验)与优秀的系统经验相差甚远。
最后,有些研究者对好的 reviews 印象不深,对不好的 reviews 却耿耿于怀且如法炮制。这就造成了社区中公认的一个问题:冤冤相报何时了。而一个领域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高质量的同行评审。
针对学术会议存在的这些审稿问题,罗杰波教授首先列出了一些有经验的研究者,并介绍了他们对于 review 质量的见解。同时,罗杰波教授也给出了他对提高评审质量的建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社区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的。
-
寻找接收论文的理由。
-
论文写作是很重要的。
-
审稿的首要目标是好论文被顶级会议 / 期刊接收。
-
如果你不熟悉该领域要怎么办。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这几方面内容。
审稿人应负起责任,维护社区学术环境
罗杰波教授强调了社区的重要作用,指出审稿人应该遵循的一些理念。
我们都需要保护而不是破坏社区的学术环境,因为每个人都身在其中。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维护良好的社区氛围需要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对于审稿人来说,要及时回复。迟交或不交的 review 会伤害所有参与的人,当然也包括你自己(因为别人也会如此对待你的论文)。
另外,审稿人要负起责任。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资深研究人员应该审查学生做的 reviews。
就论文本身而言,审稿人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不要强迫投稿者引用你自己的论文(如果无关的话)。请勿遗漏重要的引用资料(不夹带私货,但也要杜绝恶意不引用),还要指出抄袭 / 重复提交的情况。
其二,不要强迫作者引用未发表的论文(比如 arXiv),这是因为未发表的论文没有经过同行评审。另外未发表的论文中可能包含一些错误和虚假的信息(有些可能是恶意的, 比如占坑或误导)。
审稿人应坚持哪些原则?
罗杰波教授分析了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应秉持的 7 大原则,只要这样才能力求审稿的客观公正。
首先,准时提交审稿意见,这是审稿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迟交在期刊更为严重(会议有审稿 deadline)。然后在审稿过程中,一定要花费足够的时间来理解论文。对于没有充分阅读并理解论文即给出评审意见的审稿人,想必投稿人会疯吧。还有,提出的评审意见要有建设性。
另外,审稿时要着眼于论文整体思路和创新之处,不要以一些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借口来拒稿。更不要轻易地下结论,武断地称论文缺乏 / 没有创新之处,或者实验不充分。
最后,不要强迫投稿人做大量的新实验。还有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审稿人要保持开放的学术态度,听取其他审稿人的意见,认真对待作者花了大量心血的 rebuttal。
审慎对待论文创新、性能
接着,罗杰波教授指出,审稿人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来决定是否接收论文:论文是否有创新、性能如何、论文新颖的同时是否存在缺陷、论文的实际效用等。但是,这些标准本身是否必须遵循,能不能有所变通呢?他就这些问题展开了具体分析。
正确对待论文的创新
罗教授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论文的创新是否一定成为接收或拒稿的唯一标准?
他表示,「审稿人当然不想看到一味重复、毫无创新点的论文,但需记住:很少有论文是真正、完全创新的。」有些好论文要么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框架创新(比如 MRF, Alex net, GAN),要么是算法创新或其他科研领域的思路、方法迁移(比如 ResNet)。此外,还有些好论文是将已知方法的巧妙工程实现(比如 SIFT, VGG),以及已知技术的全新应用等。
所以,正确意义上的创新按降序应包括:其他研究者未曾提过的新问题、已知问题的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更好的分析和理解、以及更佳的实验结果等。
罗杰波教授列举出了他所理解的论文创新的等级,指出在计算机视觉文献中,基于已知组件进行别出心裁的工程应用本身就很少见了,重大的扩展、算法的创新以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新概念就更加罕见了,那么对世界上所有人来说都是全新的概念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了。
相反,计算机视觉文献中频繁出现的只是有用的小更新、新任务的应用、以及原有方法的改进和相关评估基准的建立等。
所以,审稿人在给评审意见时,最好不要轻易地以「创新不足」为由拒稿。
不要痴迷于性能
除了要审慎对待论文的创新之外,罗杰波教授还分析了论文种的性能问题。他表示,「任务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完善的,可能并没有达到别人的标准,但也许用了更少的样本,计算的速度或许比别人快,所以虽然现在没有达到 SOTA,并不代表以后不会。」一只没见过的小鸟,初展幼翼, 安知将来会飞多高远?
他认为,如果论文本身具备创新点,那么就不要过度地纠结性能。
一方面,仅仅性能良好并不能代表该论文就具备创新之处。性能表现良好或许只是因为采用了一种新方法,或者投入的工程量或数据量大,亦或者是因为过拟合。
另一方面,注意对增量扩展(incremental extension)的偏见。已知技术的整合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 往往需要解决一些技术关键。
顶级会议 / 期刊的作用
顶级会议 / 期刊应该发挥去粕取精的作用,确保优秀的论文能够被发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论文的研究内容非常重要或者非常优秀时,审稿人一定要慧眼识珠,选出应发表的优秀论文。而一些糟糕的论文 “水货”,即使发表也不会得到称赞,会渐渐流失, 不必太在意。
此外,罗教授指出时间才是检验好论文的唯一标准,oral 论文未必比 poster 论文更好。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术会议设立了时间检验奖。获得时间检验奖的论文或许才应该是最佳论文(反之不一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应该发掘出有潜力的论文,让时间进一步检验论文的质量。
不同级别的学术会议 / 期刊等的标准自然也是不同的,审稿人也应该了解各个学术会议的级别,以确定审查论文的标准。
如果对论文涉及的领域不是很了解怎么办
首先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当你对一个领域比较陌生时,恰恰是个学习新知识的好机会。你可能需要学习该领域的相关知识,有时还会收获意外的启发。何乐而不为呢?同时要尽最大努力研读该论文,需要时可以查阅相关引用资料。
要注意的是:不要被个人喜好所影响,例如有些研究者在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二者之间有所偏好,这可能会影响你对论文的判断。一定要仔细研究论文本身,考虑其是否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还要意识到你作为一个非该领域专家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任何涉及利益冲突的情况下,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作为非该领域审稿人的你,应该是最公平的,比基于论文匹配算法选出的审稿人更能保持公平公正(因为匹配算法选出的审稿人常常非友即敌, 都是 conflict of interest)。
最后,罗杰波教授给审稿人提供了一个 review 流程图。审稿人可以遵循下图中的流程来提高审稿质量。
在问答阶段,罗杰波教授回答了一个审稿中切实的问题:如何对待数据或代码不能开源的论文?开源带来了领域的高速发展, 这毋庸置疑。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开源天经地义,否则就是罪过。但是有的情况下,数据集不能公开(医疗,隐私等等原因),这是情有可原的。有时代码也有某种原因不能(马上)公开(比如涉及公司产品)。审稿人不能一概而论, 一概抹杀。审稿人有责任根据对论文的理解做出判断。毕竟我们的研究成果是思路方法,不是代码!复现别人算法也是一个研究者份内工作。很多初入领域的人动不动就索要别人代码,甚至在别人论文正式发表之前。这都是对别人的工作和知识产权不尊重的表现。已经有一些学术不端的案例, 把别人的代码数据拿去之后,稍加改动抢先发表。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负起责任、审慎对待论文创新和性能指数,ACM Fellow罗杰波教授分享他的审稿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从 IJCAL 审稿风波说起,为何顶会总有争议?
- ORM-像对象一样对待数据
- ICML 审稿人怒了,不要论文没写完就投稿!
- 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上大量的 “学习资料”
- 请不要以python思维对待django ORM
- IEEE旗下AI顶会CVPR力挺华为:多位主席联名,支持自由审稿参会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