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最近在分析一个运行Android系统的IoT平台,其中包含设备管控和日志服务(Agent)、升级服务(FOTA)、自定义桌面(Launcher)、端上IDS以及前台的图形界面应用等多个前后台进程。在对其中某个功能进行逆向时发现调用链路跨越了多个应用,因此本文就做个简单记录。熟悉安卓开发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构建IPC的流程,但从逆向工程的角度分析的却比较少见。 说到安卓跨进程通信/调用,就不得不提到AIDL和Binder,在逆向一个东西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它,因此本文也会先对其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AIDL是
最近在分析一个运行Android系统的IoT平台,其中包含设备管控和日志服务(Agent)、升级服务(FOTA)、自定义桌面(Launcher)、端上IDS以及前台的图形界面应用等多个前后台进程。在对其中某个功能进行逆向时发现调用链路跨越了多个应用,因此本文就做个简单记录。
前言
熟悉安卓开发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构建IPC的流程,但从逆向工程的角度分析的却比较少见。 说到安卓跨进程通信/调用,就不得不提到AIDL和Binder,在逆向一个东西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它,因此本文也会先对其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AIDL 101
AIDL是Google定义的一个接口定义语言,即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两个进程(称为客户端和服务端)共享同一份AIDL文件,并在其基础上实现透明的远程调用。
从开发者的角度如何使用AIDL呢?下面参考Android的官方文档以一个实例进行说明。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远程服务FooService,并且提供几个简单的远程调用,首先创建AIDL文件 IFooService.aidl
:
package com.evilpan; interface IFooService { void sayHi(); int add(int lhs, int rhs); }
AIDL作为一种接口语言,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简化创建IPC所需要的IPC代码处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多语言下进行兼容和适配。使用Android内置的SDK开发 工具 可将其转换为目标语言,本文以 Java 为例,命令如下:
aidl --lang=java com/evilpan/IFooService.aidl -o .
生成的文件为 IFooService.java
,文件的内容后面再介绍,其大致结构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FooService extends android.os.IInterface { /** Default implementation for IFooService. */ public static class Default implements com.evilpan.IFooService { // ... } /** Local-side IPC implementation stub class. */ public static abstract class Stub extends android.os.Binder implements com.evilpan.IFooService { // ... } public void sayHi()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public int add(int lhs, int rhs)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在这个文件的基础上,服务端和客户端分别构造远程通信的代码。
Server
服务端要做两件事:
- 实现AIDL生成的的接口
- 创建对应的Service并暴露给调用者
实现接口主要是实现AIDL中的Stub类,如下:
package com.evilpan.server; import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import android.util.Log; import com.evilpan.IFooService; public class IFooServiceImpl extends IFooService.Stub { public static String TAG = "pan_IFooServiceImpl";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Hi()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Log.i(TAG, "Hi from server"); } @Override public int add(int lhs, int rhs)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Log.i(TAG, "add from server"); return lhs + rhs; } }
客户端调用接口需要经过Service,因此我们还要创建对应的服务:
package com.evilpan.server; import android.app.Service; import android.content.Intent; import android.os.IBinder; import android.util.Log; public class Foo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public static String TAG = "pan_FooService"; private IBinder mBinder; public FooService() { Log.i(TAG, "Service init"); mBinder = new IFooServiceImpl(); }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Log.i(TAG, "return IBinder Object"); return mBinder; } }
注意这个服务需要在 AndroidManifest.xml
中导出:
<service android:name=".FooService" android:enabled="true" android:exported="true"/>
这里的服务与常规服务不同, 不需要 通过 startService
之类的操作去进行启动,而是让客户端去绑定并启动,因此也称为 Bound Service 。客户端绑定成功后拿到的 IBinder
对象(远程对象)就相当于上面 onBind
中返回的对象,客户端中操作本地对象可以实现远程调用的效果。
Client
客户端在正常调用远程方法之前也需要做两件事:
- 实现ServiceConnection接口
- bindService
ServiceConnection接口主要是连接远程服务成功的异步回调,示例如下:
private ServiceConnection mConnection = new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 Log.i(TAG, "onServiceConnected"); mService = IFooService.Stub.asInterface(service); Log.i(TAG, "sayHi"); try { mService.sayHi(); Log.i(TAG, "add"); mService.add(3 , 4);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 Log.i(TAG, "onServiceDisconnected"); }
连接成功时会获得一个 IBinder
对象,就是前面说的 IFooService.Stub
实现。我们可以直接通过asInterface将其转换为 IFooService
对象。
bindService
方法用来将Activity绑定到目标Service上,第一个参数为目标Service的Intent,第二个参数为上面的ServiceConnection实例。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Start() { super.onStart(); Log.i(TAG, "onStart");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String pName = "com.evilpan.server"; intent.setClassName(pName, pName + ".FooService"); boolean ret = bindService(intent, mConnection, Context.BIND_AUTO_CREATE); Log.i(TAG, "bindService: " + ret); }
注意这里的包名指定的是服务端的包名,并且类名是服务类而不是AIDL中的接口类。绑定成功后启动客户端进程,可看到ADB日志如下所示:
07-11 06:01:25.767 8492 8492 I pan_Client: onCreate 07-11 06:01:25.768 8492 8492 I pan_Client: onStart 07-11 06:01:25.769 8492 8492 I pan_Client: bindService: true 07-11 06:01:25.770 8451 8451 I pan_FooService: Service init 07-11 06:01:25.770 8451 8451 I pan_FooService: return IBinder Object 07-11 06:01:25.785 8492 8492 I pan_Client: onServiceConnected 07-11 06:01:25.785 8492 8492 I pan_Client: sayHi 07-11 06:01:25.785 8451 8463 I pan_IFooServiceImpl: Hi from server 07-11 06:01:25.786 8492 8492 I pan_Client: add 07-11 06:01:25.786 8451 8508 I pan_IFooServiceImpl: add from server
Server和Client示例文件可见附件。
其他
前面我们简单介绍了AIDL的使用,实际上AIDL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除了int、long、float、String这些常见类型外,还支持在进程间传递 对象
(Parcelable),以及传递 函数
。在AIDL中定义对象如下:
package com.evilpan; parcelable Person { int age; String name; }
也可以在AIDL中只声明parcelable对象,并在Java文件中自己定义。
而函数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类型进行传递,例如:
package com.evilpan; oneway interface IRemoteServiceCallback { void onAsyncResult(String result); }
可以把 IRemoteServiceCallback
当做一个类型,在其他的AIDL中使用:
package com.evilpan; import com.evilpan.IRemoteServiceCallback; interface IRemoteService { void registerCallback(IRemoteServiceCallback cb); }
这种模式可以让服务端去调用客户端实现的函数,通常用来返回一些异步的事件或者响应。
Binder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AIDL实际上只是对boundService接口的一个抽象,而boundService的核心是有一个跨进程的IBinder接口(即上面onBind返回的对象)。实现这个接口有三种方式:
通常实现IPC用得更多的是Messenger,因为其接受的信息是在同一个线程中处理的;直接使用AIDL可能需要多线程的能力从而导致复杂性增加,因此不适合大部分应用。
但不管是AIDL还是Messenger,其本质都是使用了Binder。那么什么是Binder?简单来说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进程间通信(IPC)框架。我们都知道Android是基于 Linux 内核构建的,而Linux中已经有了许多进程间通信的方法,如:
- 管道(半双工/全双工)
- 消息队列
- 信号量
- 共享存储
- socket
理论上Binder可以基于上面的这些机制实现一套IPC的功能,但实际上Binder自己构建了新的进程间通信方法,这意味着其功能必须要侵入到Linux内核中。为满足商业公司需求而提交patch到Linux upstream,所受到的阻力可想而知,为什么Google仍然坚持呢? Brian Swetland 在Linux邮件组中指出,现有的Linux IPC机制无法满足以下两个需求:
- 通过内核将数据直接到目标地址空间的环形缓冲区,从而减少拷贝开销。
- 对可在进程间共享和传递的远程代理对象的生命周期管理。
因此目前Binder在内核中实现为独立的驱动,即 /dev/binder
(后续还进行了细分,如hwbinder、vndbinder)。
除了Binder之外,Android还在Linux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其他驱动,比如 Ashmem
、 Low Memory Killer
等,在内核的 drivers/[staging]/android
目录中。
从驱动的层面看,Binder的使用也很简单:使用 open(2)
系统调用打开 /dev/binder
,然后使用 ioctl(2)
系统调用进行数据传输。以前面的AIDL IPC为例,其底层的实现如下图所示:
图:http://newandroidbook.com/files/Andevcon-Binder.pdf
逆向分析
上面介绍了那么多,但本文不是Binder Internal的文章,不要忘记了我们的目的是逆向。从上面Binder IPC的流程中可以看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Binder使用 transact
发送数据,并且在(另一个进程的) onTransact
回调中接收数据。
大部分逆向工程的工作都是类似的,寻找一种经过编译器处理特定文件后的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还原出原始的操作。比如,对于 C语言 的逆向是通过调用约定以及函数入口/出口对栈的分配/释放来判断函数的调用,对于C++则是通过对vtable的查找/偏移来判断虚函数的调用。
对于我们一开始的目标而言,就是需要分析出系统中存在的进程间调用,更准确地说是需要确定某个进程中函数的交叉引用(xref)。以AIDL为例, .aidl
文件是不包含在release后的apk文件中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生成文件的特征判断这是一个AIDL服务。从生成的代码上来看,主要有这些特点:
- 服务端和客户端生成的接口文件是相同的
- 生成的主类拓展
android.os.IInterface
,包含AIDL中所定义的函数声明 - 主类中包含了自身的 3个 实现,分别是默认实现
Default
、本地实现Stub
以及远程代理实现Proxy
一般而言,本地的实现(Stub)需要服务端继承并实现对应方法,Stub同时也拓展Binder类,并在 onTransact
方法中根据code来选择不同的函数进行处理。比如对于前面的例子,有:
public static abstract class Stub extends android.os.Binder implements com.evilpan.IFooService { public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android.os.Parcel data, android.os.Parcel reply, int flags) { // ... switch (code) { //... case TRANSACTION_sayHi: this.sayHi(); reply.writeNoException(); return true; case TRANSACTION_add: int _arg0 = data.readInt(); int _arg1 = data.readInt(); int _result = this.add(_arg0, _arg1); reply.writeNoException(); reply.writeInt(_result); return true; // ... } } }
Proxy即Client端的实现则通过指定transact的code来调用对应远程代码,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Proxy implements com.evilpan.IFooService { private android.os.IBinder mRemote; // ... public void sayHi()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 boolean _status = mRemote.transact(Stub.TRANSACTION_sayHi, _data, _reply, 0); //... } }
除了生成代码的特征,通常远程调用都会用到 Bound Service,因此在服务端的 AndroidManifest.xml
文件中必然会有导出的服务声明,这也可以作为分析的一个辅助验证。
示例
假设我们正在逆向分析上面编译好的APK,在找到某个关键函数(比如add)后 Find Usage
发现没有任何交叉引用,但实际上这个函数是被调用了的。那么这就有几种可能,比如这个函数是通过反射调用的,或者这个函数是在native代码中调用的。……当然这里实际上是父类中进行多态调用的,本质是Binder唤起的远程调用。
跨进程交叉引用的一个前提是需要知道是在哪个进程调用的。如果有权限在Server中进行调试或者代码注入,我们就可以在触发调用或者绑定时使用 Binder.getCallingUid()
函数获取调用者的UID,从而获取Client的包名。
单纯静态分析的话可以把系统中所有相关的进程pull下来,分别反编译后使用grep进行搜索。因为远程调用的接口是共享的,所以即便使用了proguard等混淆也不会影响到接口函数。
小结
本文主要是记录下最近遇到的一个Android智能设备的逆向,与以往单个APK不同,这类智能设备中通常以系统为整体,其中包含了多个业务部门内置或者安装的应用,在分析时发现许多应用间跳转和通信的场景。由于NDA的原因没有详细介绍,因此使用了我自己创建的Client/Server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但其中的方法都是类似的,即先从正向了解IPC的运行方式,然后通过代码特征去鉴别不同应用间的跳转。对于复杂的系统而言,先理清思路比头铁逆向也更为重要。
参考资料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Android进程间通信与逆向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Google's PageRank and Beyond
Amy N. Langville、Carl D. Meyer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2006-7-23 / USD 57.50
Why doesn't your home page appear on the first page of search results, even when you query your own name? How do other web pages always appear at the top? What creates these powerful rankings? And how......一起来看看 《Google's PageRank and Beyond》 这本书的介绍吧!
JS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JS 代码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