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Tensorflow Python API 翻译(nn)
作者:chen_h
微信号 & QQ:862251340
微信公众号:coderpai
我的博客:请点击这里
计划现将 tensorflow 中的 Python API 做一个学习,这样方便以后的学习。
原文链接该章介绍有关神经网络构建的API
激活函数表示
在神经网络中,我们有很多的非线性函数来作为激活函数,比如连续的平滑非线性函数( sigmoid
, tanh
和 softplus
),连续但不平滑的非线性函数( relu
, relu6
和 relu_x
)和随机正则化函数( dropout
)。
所有的激活函数都是单独应用在每个元素上面的,并且输出张量的维度和输入张量的维度一样。
tf.nn.relu(features, name = 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激活函数 relu
,即 max(features, 0)
。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a = tf.constant([-1.0, 2.0]) with tf.Session() as sess: b = tf.nn.relu(a) print sess.run(b)
输入参数:
-
features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必须是:float32
,float64
,int32
,int64
,uint8
,int16
,int8
。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
Tensor
,数据类型和features
相同。
tf.nn.relu6(features, name = 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激活函数 relu6
,即 min(max(features, 0), 6)
。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a = tf.constant([-1.0, 12.0]) with tf.Session() as sess: b = tf.nn.relu6(a) print sess.run(b)
输入参数:
-
features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必须是:float
,double
,int32
,int64
,uint8
,int16
或者int8
。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
Tensor
,数据类型和features
相同。
tf.nn.softplus(features, name = 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激活函数 softplus
,即 log( exp( features ) + 1)
。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a = tf.constant([-1.0, 12.0]) with tf.Session() as sess: b = tf.nn.softplus(a) print sess.run(b)
输入参数:
-
features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必须是:float32
,float64
,int32
,int64
,uint8
,int16
或者int8
。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
Tensor
,数据类型和features
相同。
tf.nn.dropout(x, keep_prob, noise_shape = None, seed = None, name = 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神经网络层的 dropout
。
一个神经元将以概率 keep_prob
决定是否放电,如果不放电,那么该神经元的输出将是 0
,如果该神经元放电,那么该神经元的输出值将被放大到原来的 1/keep_prob
倍。这里的放大操作是为了保持神经元输出总个数不变。比如,神经元的值为 [1, 2]
, keep_prob
的值是 0.5
,并且是第一个神经元是放电的,第二个神经元不放电,那么神经元输出的结果是 [2, 0]
,也就是相当于,第一个神经元被当做了 1/keep_prob
个输出,即 2
个。这样保证了总和 2
个神经元保持不变。
默认情况下,每个神经元是否放电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如果 noise_shape
被修改了,那么他对于变量 x
就是一个广播形式,而且当且仅当 noise_shape[i] == shape(x)[i]
, x
中的元素是相互独立的。比如,如果 shape(x) = [k, l, m, n], noise_shape = [k, 1, 1, n]
,那么每个批和通道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是每行和每列的数据都是关联的,即要不都为0,要不都还是原来的值。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a = tf.constant([[-1.0, 2.0, 3.0, 4.0]]) with tf.Session() as sess: b = tf.nn.dropout(a, 0.5, noise_shape = [1,4]) print sess.run(b) b = tf.nn.dropout(a, 0.5, noise_shape = [1,1]) print sess.run(b)
输入参数:
-
x
: 一个Tensor
。 -
keep_prob
: 一个 Python 的 float 类型。表示元素是否放电的概率。 -
noise_shape
: 一个一维的Tensor
,数据类型是int32
。代表元素是否独立的标志。 -
seed
: 一个Python的整数类型。设置随机种子。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
Tensor
,数据维度和x
相同。
异常:
-
输入异常
: 如果keep_prob
不是在(0, 1]
区间,那么会提示错误。
tf.nn.bias_add(value, bias, name = 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将偏差项 bias
加到 value
上面。
这个操作你可以看做是 tf.add
的一个特例,其中 bias
必须是一维的。该API支持广播形式,因此 value
可以有任何维度。但是,该API又不像 tf.add
,可以让 bias
的维度和 value
的最后一维不同。具体看使用例子。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a = tf.constant([[1.0, 2.0],[1.0, 2.0],[1.0, 2.0]]) b = tf.constant([2.0,1.0]) c = tf.constant([1.0]) sess = tf.Session() print sess.run(tf.nn.bias_add(a, b)) # 因为 a 最后一维的维度是 2 ,但是 c 的维度是 1,所以以下语句将发生错误 print sess.run(tf.nn.bias_add(a, c)) # 但是 tf.add() 可以正确运行 print sess.run(tf.add(a, c))
输入参数:
-
value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必须是float
,double
,int64
,int32
,uint8
,int16
,int8
或者complex64
。 -
bias
: 一个一维的Tensor
,数据维度和value
的最后一维相同。数据类型必须和value
相同。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
Tensor
,数据类型和value
相同。
tf.sigmoid(x, name = 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 x
的 sigmoid 函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y = 1 / (1 + exp(-x))
。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a = tf.constant([[1.0, 2.0], [1.0, 2.0], [1.0, 2.0]]) sess = tf.Session() print sess.run(tf.sigmoid(a))
输入参数:
-
x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必须是float
,double
,int32
,complex64
,int64
或者qint32
。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
Tensor
,如果x.dtype != qint32
,那么返回的数据类型和x
相同,否则返回的数据类型是quint8
。
tf.tanh(x, name = 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 x
的 tanh 函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 exp(x) - exp(-x) ) / ( exp(x) + exp(-x) )
。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a = tf.constant([[1.0, 2.0],[1.0, 2.0],[1.0, 2.0]]) sess = tf.Session() print sess.run(tf.tanh(a))
输入参数:
-
x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必须是float
,double
,int32
,complex64
,int64
或者qint32
。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
Tensor
,如果x.dtype != qint32
,那么返回的数据类型和x
相同,否则返回的数据类型是quint8
。
卷积层
卷积操作是使用一个二维的卷积核在一个批处理的图片上进行不断扫描。具体操作是将一个卷积核在每张图片上按照一个合适的尺寸在每个通道上面进行扫描。为了达到好的卷积效率,需要在不同的通道和不同的卷积核之间进行权衡。
-
conv2d
: 任意的卷积核,能同时在不同的通道上面进行卷积操作。 -
depthwise_conv2d
: 卷积核能相互独立的在自己的通道上面进行卷积操作。 -
separable_conv2d
: 在纵深卷积depthwise filter
之后进行逐点卷积separable filter
。
注意,虽然这些操作被称之为“卷积”操作,但是严格的说,他们只是互相关,因为卷积核没有做一个逆向的卷积过程。
卷积核的卷积过程是按照 strides
参数来确定的,比如 strides = [1, 1, 1, 1]
表示卷积核对每个像素点进行卷积,即在二维屏幕上面,两个轴方向的步长都是1。 strides = [1, 2, 2, 1]
表示卷积核对每隔一个像素点进行卷积,即在二维屏幕上面,两个轴方向的步长都是2。
如果我们先暂且不考虑通道这个因素,那么卷积操作的空间含义定义如下:如果输入数据是一个四维的 input
,数据维度是 [batch, in_height, in_width, ...]
,卷积核也是一个四维的卷积核,数据维度是 [filter_height, filter_width, ...]
,那么:
shape(output) = [batch, (in_height - filter_height + 1) / strides[1], (in_width - filter_width + 1) / strides[2], ...] output[b, i, j, :] = sum_{di, dj} input[b, strides[1] * i + di, strides[2] * j + dj, ...] * filter[di, dj, ...]
因为, input
数据是一个四维的,每一个通道上面是一个向量 input[b, i, j, :]
。对于 conv2d
,这些向量将会被卷积核 filter[di, dj, :, :]
相乘而产生一个新的向量。对于 depthwise_conv_2d
,每个标量分量 input[b, i, j, k]
将在 k
个通道上面独立的被卷积核 filter[di, dj, k]
进行卷积操作,然后把所有得到的向量进行连接组合成一个新的向量。
对于输出数据的维度 shape(output)
,这取决于填充参数 padding
的设置:
-
padding = 'SAME'
: 向下取舍,仅适用于全尺寸操作,即输入数据维度和输出数据维度相同。 -
padding = 'VALID
: 向上取舍,适用于部分窗口,即输入数据维度和输出数据维度不同。
tf.nn.conv2d(input, filter, strides, padding, use_cudnn_on_gpu=None,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对一个四维的输入数据 input
和四维的卷积核 filter
进行操作,然后对输入数据进行一个二维的卷积操作,最后得到卷积之后的结果。
给定的输入张量的维度是 [batch, in_height, in_width, in_channels]
,卷积核张量的维度是 [filter_height, filter_width, in_channels, out_channels]
,具体卷积操作如下:
-
将卷积核的维度转换成一个二维的矩阵形状
[filter_height * filter_width * in_channels, output_channels]
-
对于每个批处理的图片,我们将输入张量转换成一个临时的数据维度
[batch, out_height, out_width, filter_height * filter_width * in_channels]
。 -
对于每个批处理的图片,我们右乘以卷积核,得到最后的输出结果。
更加具体的表示细节为:
output[b, i, j, k] = sum_{di, dj, q} input[b, strides[1] * i + di, strides[2] * j + dj, q] * filter[di, dj, q, k]
注意,必须有 strides[0] = strides[3] = 1
。在大部分处理过程中,卷积核的水平移动步数和垂直移动步数是相同的,即 strides = [1, stride, stride, 1]
。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10,6,6,3), dtype = np.float32 ) filter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2, 2, 3, 1), dtype = np.float32) y = tf.nn.conv2d(input_data, filter_data, strides = [1, 1, 1, 1], padding = 'SAME')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y) print sess.run(tf.shape(y))
输入参数:
-
input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必须是float32
或者float64
。 -
filter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必须是input
相同。 -
strides
: 一个长度是4的一维整数类型数组,每一维度对应的是input
中每一维的对应移动步数,比如,strides[1]
对应input[1]
的移动步数。 -
padding
: 一个字符串,取值为SAME
或者VALID
。 -
use_cudnn_on_gpu
: 一个可选布尔值,默认情况下是True
。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
Tensor
,数据类型是input
相同。
tf.nn.depthwise_conv2d(input, filter, strides, padding,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也是一个卷积操作。
给定一个输入张量,数据维度是 [batch, in_height, in_width, in_channels]
,一个卷积核的维度是 [filter_height, filter_width, in_channels, channel_multiplier]
,在通道 in_channels
上面的卷积深度是 1 (我的理解是在每个通道上单独进行卷积), depthwise_conv2d
函数将不同的卷积核独立的应用在 in_channels
的每个通道上(从通道 1
到通道 channel_multiplier
),然后把所以的结果进行汇总。最后输出通道的总数是 in_channels * channel_multiplier
。
更加具体公式如下:
output[b, i, j, k * channel_multiplier + q] = sum_{di, dj} input[b, strides[1] * i + di, strides[2] * j + dj, k] * filter[di, dj, k, q]
注意,必须有 strides[0] = strides[3] = 1
。在大部分处理过程中,卷积核的水平移动步数和垂直移动步数是相同的,即 strides = [1, stride, stride,1]
。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10, 6, 6, 3), dtype = np.float32 ) filter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2, 2, 3, 5), dtype = np.float32) y = tf.nn.depthwise_conv2d(input_data, filter_data, strides = [1, 1, 1, 1], padding = 'SAME')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y) print sess.run(tf.shape(y))
输入参数:
-
input
: 一个Tensor
。数据维度是四维[batch, in_height, in_width, in_channels]
。 -
filter
: 一个Tensor
。数据维度是四维[filter_height, filter_width, in_channels, channel_multiplier]
。 -
strides
: 一个长度是4的一维整数类型数组,每一维度对应的是input
中每一维的对应移动步数,比如,strides[1]
对应input[1]
的移动步数。 -
padding
: 一个字符串,取值为SAME
或者VALID
。 -
use_cudnn_on_gpu
: 一个可选布尔值,默认情况下是True
。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四维的
Tensor
,数据维度为[batch, out_height, out_width, in_channels * channel_multiplier]
。
tf.nn.separable_conv2d(input, depthwise_filter, pointwise_filter, strides, padding,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利用几个分离的卷积核去做卷积,可以参考这个解释。
比如下图中,常规卷积和分离卷积的区别:
这个卷积是为了避免卷积核在全通道的情况下进行卷积,这样非常浪费时间。使用这个API,你将应用一个二维的卷积核,在每个通道上,以深度 channel_multiplier
进行卷积。其实如上图 Separable Convolution
中,就是先利用 depthwise_filter
,将 ID
的通道数映射到 ID * DM
的通道数上面,之后从 ID * DM
的通道数映射到 OD
的通道数上面,这也就是上面说的深度 channel_multiplier
对应于 DM
。
具体公式如下:
output[b, i, j, k] = sum_{di, dj, q, r] input[b, strides[1] * i + di, strides[2] * j + dj, q] * depthwise_filter[di, dj, q, r] * pointwise_filter[0, 0, q * channel_multiplier + r, k]
strides
只是仅仅控制 depthwise convolution
的卷积步长,因为 pointwise convolution
的卷积步长是确定的 [1, 1, 1, 1]
。注意,必须有 strides[0] = strides[3] = 1
。在大部分处理过程中,卷积核的水平移动步数和垂直移动步数是相同的,即 strides = [1, stride, stride, 1]
。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10, 6, 6, 3), dtype = np.float32 ) depthwise_filter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2, 2, 3, 5), dtype = np.float32) pointwise_filter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1, 1, 15, 20), dtype = np.float32) # out_channels >= channel_multiplier * in_channels y = tf.nn.separable_conv2d(input_data, depthwise_filter, pointwise_filter, strides = [1, 1, 1, 1], padding = 'SAME')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y) print sess.run(tf.shape(y))
输入参数:
-
input
: 一个Tensor
。数据维度是四维[batch, in_height, in_width, in_channels]
。 -
depthwise_filter
: 一个Tensor
。数据维度是四维[filter_height, filter_width, in_channels, channel_multiplier]
。其中,in_channels
的卷积深度是 1。 -
pointwise_filter
: 一个Tensor
。数据维度是四维[1, 1, channel_multiplier * in_channels, out_channels]
。其中,pointwise_filter
是在depthwise_filter
卷积之后的混合卷积。 -
strides
: 一个长度是4的一维整数类型数组,每一维度对应的是input
中每一维的对应移动步数,比如,strides[1]
对应input[1]
的移动步数。 -
padding
: 一个字符串,取值为SAME
或者VALID
。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四维的
Tensor
,数据维度为[batch, out_height, out_width, out_channels]
。
异常:
-
数值异常
: 如果channel_multiplier * in_channels > out_channels
,那么将报错。
池化层
池化操作是利用一个矩阵窗口在输入张量上进行扫描,并且将每个矩阵窗口中的值通过取最大值,平均值或者XXXX来减少元素个数。每个池化操作的矩阵窗口大小是由 ksize
来指定的,并且根据步长参数 strides
来决定移动步长。比如,如果 strides
中的值都是1,那么每个矩阵窗口都将被使用。如果 strides
中的值都是2,那么每一维度上的矩阵窗口都是每隔一个被使用。以此类推。
更具体的输出结果是:
output[i] = reduce( value[ strides * i: strides * i + ksize ] )
输出数据维度是:
shape(output) = (shape(value) - ksize + 1) / strides
其中,取舍方向取决于参数 padding
:
-
padding = 'SAME'
: 向下取舍,仅适用于全尺寸操作,即输入数据维度和输出数据维度相同。 -
padding = 'VALID
: 向上取舍,适用于部分窗口,即输入数据维度和输出数据维度不同。
tf.nn.avg_pool(value, ksize, strides, padding,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池化区域中元素的平均值。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10,6,6,3), dtype = np.float32 ) filter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2, 2, 3, 10), dtype = np.float32) y = tf.nn.conv2d(input_data, filter_data, strides = [1, 1, 1, 1], padding = 'SAME') output = tf.nn.avg_pool(value = y, ksize = [1, 2, 2, 1], strides = [1, 1, 1, 1], padding = 'SAME')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output) print sess.run(tf.shape(output))
输入参数:
-
value
: 一个四维的Tensor
。数据维度是[batch, height, width, channels]
。数据类型是float32
,float64
,qint8
,quint8
,qint32
。 -
ksize
: 一个长度不小于4的整型数组。每一位上面的值对应于输入数据张量中每一维的窗口对应值。 -
strides
: 一个长度不小于4的整型数组。该参数指定滑动窗口在输入数据张量每一维上面的步长。 -
padding
: 一个字符串,取值为SAME
或者VALID
。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
Tensor
,数据类型和value
相同。
tf.nn.max_pool(value, ksize, strides, padding,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池化区域中元素的最大值。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10,6,6,3), dtype = np.float32 ) filter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2, 2, 3, 10), dtype = np.float32) y = tf.nn.conv2d(input_data, filter_data, strides = [1, 1, 1, 1], padding = 'SAME') output = tf.nn.max_pool(value = y, ksize = [1, 2, 2, 1], strides = [1, 1, 1, 1], padding = 'SAME')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output) print sess.run(tf.shape(output))
输入参数:
-
value
: 一个四维的Tensor
。数据维度是[batch, height, width, channels]
。数据类型是float32
,float64
,qint8
,quint8
,qint32
。 -
ksize
: 一个长度不小于4的整型数组。每一位上面的值对应于输入数据张量中每一维的窗口对应值。 -
strides
: 一个长度不小于4的整型数组。该参数指定滑动窗口在输入数据张量每一维上面的步长。 -
padding
: 一个字符串,取值为SAME
或者VALID
。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
一个
Tensor
,数据类型和value
相同。
tf.nn.max_pool_with_argmax(input, ksize, strides, padding, Targmax = None,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池化区域中元素的最大值和该最大值所在的位置。
因为在计算位置 argmax
的时候,我们将 input
铺平了进行计算,所以,如果 input = [b, y, x, c]
,那么索引位置是 ( ( b * height + y ) * width + x ) * channels + c
。
查看源码,该API只能在GPU环境下使用,所以我没有测试下面的使用例子,如果你可以测试,请告诉我程序是否可以运行。
源码展示:
REGISTER_KERNEL_BUILDER(Name("MaxPoolWithArgmax") .Device(DEVICE_GPU) .TypeConstraint<int64>("Targmax") .TypeConstraint<float>("T"), MaxPoolingWithArgmaxOp<Eigen::GpuDevice, float>); REGISTER_KERNEL_BUILDER(Name("MaxPoolWithArgmax") .Device(DEVICE_GPU) .TypeConstraint<int64>("Targmax") .TypeConstraint<Eigen::half>("T"), MaxPoolingWithArgmaxOp<Eigen::GpuDevice, Eigen::half>);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10,6,6,3), dtype = tf.float32 ) filter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2, 2, 3, 10), dtype = np.float32) y = tf.nn.conv2d(input_data, filter_data, strides = [1, 1, 1, 1], padding = 'SAME') output, argmax = tf.nn.max_pool_with_argmax(input = y, ksize = [1, 2, 2, 1], strides = [1, 1, 1, 1], padding = 'SAME')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output) print sess.run(tf.shape(output))
输入参数:
-
input
: 一个四维的Tensor
。数据维度是[batch, height, width, channels]
。数据类型是float32
。 -
ksize
: 一个长度不小于4的整型数组。每一位上面的值对应于输入数据张量中每一维的窗口对应值。 -
strides
: 一个长度不小于4的整型数组。该参数指定滑动窗口在输入数据张量每一维上面的步长。 -
padding
: 一个字符串,取值为SAME
或者VALID
。 -
Targmax
: 一个可选的数据类型:tf.int32
或者tf.int64
。默认情况下是tf.int64
。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一个元祖张量 (output, argmax)
:
-
output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是float32
。表示池化区域的最大值。 -
argmax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是Targmax
。数据维度是四维的。
标准化
标准化是能防止模型过拟合的好方法。特别是在大数据的情况下。
tf.nn.l2_normalize(x, dim, epsilon=1e-12,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利用 L2 范数对指定维度 dim
进行标准化。
比如,对于一个一维的张量,指定维度 dim = 0
,那么计算结果为:
output = x / sqrt( max( sum( x ** 2 ) , epsilon ) )
假设 x
是多维度的,那么标准化只会独立的对维度 dim
进行,不会影响到别的维度。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2, 3), dtype = tf.float32 ) output = tf.nn.l2_normalize(input_data, dim = 0)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output) print sess.run(tf.shape(output))
输入参数:
-
x
: 一个Tensor
。 -
dim
: 需要标准化的维度。 -
epsilon
: 一个很小的值,确定标准化的下边界。如果norm < sqrt(epsilon)
,那么我们将使用sqrt(epsilon)
进行标准化。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一个 Tensor
,数据维度和 x
相同。
tf.nn.local_response_normalization(input, depth_radius=None, bias=None, alpha=None, beta=None,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局部数据标准化。
输入的数据 input
是一个四维的张量,但该张量被看做是一个一维的向量( input
的最后一维作为向量),向量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三维的数组(对应 input
的前三维)。向量的每一个元素都是独立的被标准化的。具体数学形式如下:
sqr_sum[a, b, c, d] = sum(input[a, b, c, d - depth_radius : d + depth_radius + 1] ** 2) output = input / (bias + alpha * sqr_sum ** beta)
如果你想更加了解这种标准化,可以参考这篇论文。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1, 2, 3, 4), dtype = tf.float32 ) output = tf.nn.local_response_normalization(input_data)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input_data) print sess.run(output) print sess.run(tf.shape(output))
输入参数:
-
input
: 一个Tensor
。数据维度是四维的,数据类型是float32
。 -
depth_radius
: (可选)一个整型,默认情况下是 5 。 -
bias
: (可选)一个浮点型,默认情况下是 1。一个偏移项,为了避免除0,一般情况下我们取正值。 -
alpha
: (可选)一个浮点型,默认情况下是 1。一个比例因子,一般情况下我们取正值。 -
beta
: (可选)一个浮点型,默认情况下是 0.5。一个指数。 -
name
: (可选)为这个操作取一个名字。
输出参数:
一个 Tensor
,数据类型是 float32
。
tf.nn.moments(x, axes,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 x
的均值和方差。
沿着 axes
维度,计算 x
的均值和方差。如果 x
是一维的,并且 axes = [0]
,那么就是计算整个向量的均值和方差。
如果,我们取 axes = [0, 1, 2] (batch, height, width)
,那么我们就是计算卷积的全局标准化。如果只是计算批处理的标准化,那么我们取 axes = [0] (batch)
。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2, 3), dtype = tf.float32 ) mean, variance = tf.nn.moments(input_data, [0])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input_data) print sess.run(mean) print sess.run(tf.shape(mean))
输入参数:
-
x
: 一个Tensor
。 -
axes
: 一个整型的数组,确定计算均值和方差的维度 。 -
name
: 为这个操作取个名字。
输出参数:
两个 Tensor
,分别是均值 mean
和方差 variance
。
误差值
度量两个张量或者一个张量和零之间的损失误差,这个可用于在一个回归任务或者用于正则的目的(权重衰减)。
tf.nn.l2_loss(t,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利用 L2 范数来计算张量的误差值,但是没有开方并且只取 L2 范数的值的一半,具体如下:
output = sum(t ** 2) / 2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2, 3), dtype = tf.float32 ) output = tf.nn.l2_loss(input_data)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input_data) print sess.run(output) print sess.run(tf.shape(output))
输入参数:
-
t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必须是一下之一:float32
,float64
,int64
,int32
,uint8
,int16
,int8
,complex64
,qint8
,quint8
,qint32
。虽然一般情况下,数据维度是二维的。但是,数据维度可以取任意维度。 -
name
: 为这个操作取个名字。
输出参数:
一个 Tensor
,数据类型和 t
相同,是一个标量。
分类操作
Tensorflow提供了操作,能帮助你更好的进行分类操作。
tf.nn.sigmoid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logits, targets,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 logits
经 sigmoid 函数激活之后的交叉熵。
对于一个不相互独立的离散分类任务,这个函数作用是去度量概率误差。比如,比如,在一张图片中,同时包含多个分类目标(大象和狗),那么就可以使用这个函数。
为了描述简洁,我们规定 x = logits
, z = targets
,那么 Logistic 损失值为:
x - x * z + log( 1 + exp(-x) )
为了确保计算稳定,避免溢出,真实的计算实现如下:
max(x, 0) - x * z + log(1 + exp(-abs(x)) )
logits
和 targets
必须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和数据维度。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np.random.rand(1,3), dtype = tf.float32 ) output = tf.nn.sigmoid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input_data, [[1.0,0.0,0.0]])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input_data) print sess.run(output) print sess.run(tf.shape(output))
输入参数:
-
logits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是以下之一:float32
或者float64
。 -
targets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和数据维度都和logits
相同。 -
name
: 为这个操作取个名字。
输出参数:
一个 Tensor
,数据维度和 logits
相同。
tf.nn.softmax(logits,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 softmax 激活函数。
对于每个批 i
和 分类 j
,我们可以得到:
softmax[i, j] = exp(logits[i, j]) / sum(exp(logits[i]))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0.2, 0.1, 0.9]] , dtype = tf.float32 ) output = tf.nn.softmax(input_data)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input_data) print sess.run(output) print sess.run(tf.shape(output))
输入参数:
-
logits
: 一个Tensor
。数据类型是以下之一:float32
或者float64
。数据维度是二维[batch_size, num_classes]
。 -
name
: 为这个操作取个名字。
输出参数:
一个 Tensor
,数据维度和数据类型都和 logits
相同。
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logits, labels,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 logits
经 softmax 函数激活之后的交叉熵。
对于每个独立的分类任务,这个函数是去度量概率误差。比如,在 CIFAR-10 数据集上面,每张图片只有唯一一个分类标签:一张图可能是一只狗或者一辆卡车,但绝对不可能两者都在一张图中。(这也是和 `tf.nn.sigmoid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logits, targets, name=None)
`这个API的区别)
警告:输入API的数据 logits
不能进行缩放,因为在这个API的执行中会进行 softmax 计算,如果 logits
进行了缩放,那么会影响计算正确率。不要调用这个API区计算 softmax 的值,因为这个API最终输出的结果并不是经过 softmax 函数的值。
logits
和 labels
必须有相同的数据维度 [batch_size, num_classes]
,和相同的数据类型 float32
或者 float64
。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nput_data = tf.Variable( [[0.2, 0.1, 0.9]] , dtype = tf.float32 ) output = tf.nn.softmax_cross_entropy_with_logits(input_data, [[1,0,0]]) with tf.Session() as sess: init = tf.initialize_all_variables() sess.run(init) print sess.run(input_data) print sess.run(output) print sess.run(tf.shape(output))
输入参数:
-
logits
: 一个没有缩放的对数张量。 -
labels
: 每一行labels[i]
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概率分布值。 -
name
: 为这个操作取个名字。
输出参数:
一个 Tensor
,数据维度是一维的,长度是 batch_size
,数据类型都和 logits
相同。
嵌入层
Tensorflow 提供了从张量中嵌入查找的库。
tf.nn.embedding_lookup(params, ids,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查询 params
中索引是 ids
的值。
这个操作是tf.gather() 的一个泛化,但它可以被并行计算处理,其中 params
被认为是一个大型的张量库, ids
中的值对应于各个分区。
如果 len(params) > 1
, ids
中每个元素 id
对应于 params
中每个分区 p
,即 p = id % len(params)
。那么,我们得到的每个切片是 params[p][id // len(params), ...]
。
最后得到的切片结果被重新连接成一个稠密张量,最后返回的张量维度是 shape(ids) + shape(params)[1: ]
。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numpy as np params = tf.constant(np.random.rand(3,4)) ids = tf.constant([0,2]) output = tf.nn.embedding_lookup(params, ids) with tf.Session() as sess: print 'params: ', sess.run(params) print '-------------------------------' print '输出第0行和第2行: ', sess.run(output)
输入参数:
-
params
: 一个拥有相同数据维度和数据类型的张量。 -
ids
: 一个张量,数据类型是int32
。 -
name
: 为这个操作取个名字。
输出参数:
一个 Tensor
,数据类型和 params
相同。
异常:
-
数值异常
: 如果params
是空的,那么会抛出这个异常。
评估操作
评估操作对于测量网络的性能是有用的。 由于它们是不可微分的,所以它们通常只是被用在评估阶段。
tf.nn.top_k(input, k,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返回 input
中每行最大的 k
个数,并且返回它们所在位置的索引。
value(i, j)
表示输入数据 input(i)
的第 j
大的元素。
indices(i, j)
给出对应元素的列索引,即 input(i, indices(i, j)) = values(i, j)
。如果遇到两个相等的元素,那么我们先取索引小的值。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numpy as np input = tf.constant(np.random.rand(3,4)) k = 2 output = tf.nn.top_k(input, k) with tf.Session() as sess: print sess.run(input) print '--------------------' print sess.run(output)
输入参数:
-
input
: 一个张量,数据类型必须是以下之一:float32
、float64
、int32
、int64
、uint8
、int16
、int8
。数据维度是batch_size
乘上x
个类别。 -
k
: 一个整型,必须>= 1
。在每行中,查找最大的k
个值。 -
name
: 为这个操作取个名字。
输出参数:
一个元组 Tensor
,数据元素是 (values, indices)
,具体如下:
-
values
: 一个张量,数据类型和input
相同。数据维度是batch_size
乘上k
个最大值。 -
indices
: 一个张量,数据类型是int32
。每个最大值在input
中的索引位置。
tf.nn.in_top_k(predictions, targets, k, name=None)
解释: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返回一个布尔向量,说明目标值是否存在于预测值之中。
输出数据是一个 batch_size
长度的布尔向量,如果目标值存在于预测值之中,那么 out[i] = true
。
注意: targets
是 predictions
中的索引位,并不是 predictions
中具体的值。
使用例子: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numpy as np input = tf.constant(np.random.rand(3,4), tf.float32) k = 2 output = tf.nn.in_top_k(input, [3,3,3], k) with tf.Session() as sess: print sess.run(input) print '--------------------' print sess.run(output)
输入参数:
-
predictions
: 一个张量,数据类型是float32
。数据维度是batch_size
乘上x
个类别。 -
targets
: 一个张量,数据类型是int32
。一个长度是batch_size
的向量,里面的元素是目标class ID
。 -
k
: 一个整型。在每行中,查找最大的k
个值。 -
name
: 为这个操作取个名字。
输出参数:
一个张量,数据类型是 bool
。判断是否预测正确。
Candidate Sampling
这是一些采样的函数,由于目前不是很理解,暂且不学习......
CoderPai 是一个专注于算法实战的平台,从基础的算法到人工智能算法都有设计。如果你对算法实战感兴趣,请快快关注我们吧。加入AI实战微信群,AI实战QQ群,ACM算法微信群,ACM算法QQ群。详情请关注 “CoderPai” 微信号(coderpai)。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Tensorflow Python API 翻译(nn)》,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码农网 的支持!
猜你喜欢:- 基于 Laravel、Lumen 框架集成百度翻译、有道翻译、Google 翻译扩展包
- 腾讯发布人工智能辅助翻译 致敬人工翻译
- golang调用baidu翻译api实现自动翻译
- 监管机器翻译质量?且看阿里如何搭建翻译质量评估模型
- 机器翻译新突破:谷歌实现完全基于attention的翻译架构
- PendingIntent 是个啥?官方文档描述的很到位。我给翻译翻译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计数组合学(第一卷)
斯坦利 / 付梅、侯庆虎、辛国策 / 高等教育 / 2009-6 / 42.00元
《计数组合学(第1卷)》是两卷本计数组合学基础导论中的第一卷,适用于研究生和数学研究人员。《计数组合学(第1卷)》主要介绍生成函数的理论及其应用,生成函数是计数组合学中的基本工具。《计数组合学(第1卷)》共分为四章,分别介绍了计数(适合高年级的本科生),筛法(包括容斥原理),偏序集以及有理生成函数。《计数组合学(第1卷)》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并几乎都给出了解答,它们不仅是对《计数组合学(第1卷)》正......一起来看看 《计数组合学(第一卷)》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