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AOP:利用Aspectj注入代码,无侵入实现各种功能
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不太知道该怎么去写,因为AOP(面向切面编程)在Android上的实践早有人写过,但可能是出于畏难或不了解其应用场景抑或其他什么原因,大家似乎都对它不太感冒。所以今天我以一些Android上的实例,希望能引起大家一些兴趣,适当地使用,真的能减少很多重复工作,而且比手动完成更优质,因为耦合性低,而且几乎是无侵入性的。
简单介绍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AOP),面向切面编程,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AOP主要实现的目的是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切面进行提取,它所面对的是处理过程中的某个步骤或阶段,以获得逻辑过程中各部分之间低耦合性的隔离效果。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似懂非懂?没关系。
简单来说,比方我们现在有一个面包(面向对象里的对象),需要把它做成汉堡,所需要的操作就是把它中间切一刀(这就是切面了),然后向切面里塞入一些肉和菜什么的。
对应的Android中呢,比方我们现在有一个Activity,需要把它变成一个带toolbar的Activity,那思考一下,我们需要的就是在onCreate方法这里切一刀,然后塞入一些toolbar的创建和添加的代码。
大概清楚一些了的话,我们就正式开始了。
Gradle接入
今天我们使用的是Aspectj,Aspectj在Android上的集成是比较复杂的,且存在一些问题,但好在已经有人帮我们解决了。
gradle_plugin_android_aspectjx项目地址
再贴一篇掘金上徐宜生大佬介绍的文章 看AspectJ在Android中的强势插入
根据github上的接入指南很容易就完成,先在根目录的gradle文件引入
dependencies { classpath 'com.hujiang.aspectjx:gradle-android-plugin-aspectjx:1.1.0' }
然后在app项目或library的gradle里应用插件
apply plugin: 'android-aspectjx'
就完成了。我这边使用最新的1.1.1版本报错,使用1.1.0正常。
实例一:为Activity添加Toolbar
话不多说,先看MainActivity代码,很简单,就在onCreate中打印了一个log。
class MainActivity : AppCompatActivity() { private val TAG = "MainActivity" override fun 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Bundl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Log.d(TAG, " --> onCreate") } }
下面开始使用Aspectj了
1、第一次尝试
新建一个MyAspect类,代码如下
@Aspect public class MyAspect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AOPDemo"; @After("execution(* android.app.Activity.onCreate(..))") public void addToolbar(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String signatureStr = joinPoint.getSignature().toString(); Log.d(TAG, signatureStr + " --> addToolbar"); } }
首先,MyAspect类有一个@Aspect注解,它告诉编译器这是一个Aspectj文件,在编译的时候就会去解析这个类里的方法。
下面看addToolbar这个方法,@After注解后有一个挺长的字符串,这个字符串是最关键的地方,它用来指示编译器,我们要在什么地方“切一刀”,我觉得它跟正则表达式很类似,正则表达式是匹配字符串,而它则是匹配切面,即匹配方法或构造函数等。
具体的看一下,首先是execution,字面义:执行,后面一个括号,里面用来指示是哪些方法或构造函数的执行。继续看括号里面,先是一个*,代表返回值,使用*是匹配的方法可以是任意类型的返回值,你也可以指定特定类型;再往后一个空格,后面是类名全路径.方法名(参数),指明我们要“切”的是Activity的onCreate方法,后边的(..)是指定参数数量和类型的,两个点是匹配任意数量、任意类型。
现在切面确定了,还要指明是在切面之前还是之后插入代码,我们想在onCreate之后添加toolbar,所以用的是@After注解,另外还有之前@Before,还有前后都可以处理甚至可以拦截的@Around,这些都是后话,先不深究。
addToolbar方法里的代码就是我们要插入的了,这里并没有真的创建一个toolbar,只是用一个log代替了,但是你创建toolbar用的任何东西,比如所切方法的参数啦,或者所在的对象啦,都可以从JoinPoint中得到的。
现在编写完了,运行一下看是不是我们要的结果吧!
01-06 12:42:06.981 7696-7696/io.github.anotherjack.aopdemo D/AOPDemo: void android.support.v4.app.FragmentActivity.onCreate(Bundle) --> addToolbar 01-06 12:42:06.981 7696-7696/io.github.anotherjack.aopdemo D/AOPDemo: void android.support.v7.app.AppCompatActivity.onCreate(Bundle) --> addToolbar 01-06 12:42:07.007 7696-7696/io.github.anotherjack.aopdemo D/MainActivity: --> onCreate 01-06 12:42:07.008 7696-7696/io.github.anotherjack.aopdemo D/AOPDemo: void io.github.anotherjack.aopdemo.MainActivity.onCreate(Bundle) --> addToolbar
不太对劲,addToolbar的log居然打印了三次,这要是真添加三个toolbar得多匪夷所思。而通过日志里的signature可以发现,这三次分别是FragmentActivity、AppCompatActivity,到最后才是MainActivity。
这里说一下我的理解,aspectj是在编译期插入的代码,注意,编译期,我们的app代码,和library是编译期打包进去的,而手机系统的东西编译期是改不了的,比如android.app.Activity就是存在于Android系统中的。也很好理解,你只是打包了一个apk,怎么能够着把用户的手机系统给改了呢。而aspectj匹配方法的时候也很实在,只要你是Activity,并且有onCreate方法,那我就给你插入代码。我们上边的MainActivity是继承自AppCompatActivity,而AppCompatActivity又继承自FragmentActivity,FragmentActivity才继承自了Activity,归根结底,它们三个都是Activity,所以它们的onCreate方法都被插入了addToolbar方法。而MainActivity的onCreate调用了super.onCreate,另两个同理,所以就出现了addToolbar三次的情况。
这么着肯定不行的,那么该怎么解决呢?
2、进行调整
思考一下,我们上边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匹配的面太广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再给它加限定条件,缩窄匹配的条件,不让它所有的Activity都匹配,只给特定条件的Activity插入代码就行了。
下面我采用注解来限定,创建一个名为ToolbarActivity的注解
@Target(ElementType.TYPE) public @interface ToolbarActivity { }
接着修改addToolbar方法上边的@After注解
@After("execution(* android.app.Activity.onCreate(..)) && within(@io.github.anotherjack.testlib.annotation.ToolbarActivity *)")
可以看到是在execution之后又通过&&增加了一个within条件,within字面义:在……里面,这里是限定所在的类有@ToolbarActivity注解。
最后在MainActivity上增加@ToolbarActivity,再运行一下,你会发现正常了。这样,我们如果希望哪个Activity带toolbar,只需要给它加@ToolbarActivity注解就好了……呃,也不完全是。注意一下,编译器真的真的很实在,它匹配方法就真的只是去你的类里找有没有onCreate这个方法,不会考虑从父类继承到的onCreate方法,而很多人封装BaseActivity的时候选择把onCreate方法封装一下,只暴露给子类一个initView方法,这时候编译器会认为子类Activity没有onCreate方法,自然也就不会给它插入代码了,这点要注意一下。
实例二:拦截并修改toast
1、通过@Before拦截Toast的show方法
下面我们尝试拦截toast。正如之前所说,因为android.widget.Toast是属于系统里的,所以编译期是无法通过execution给Toast的show方法插入代码的。然而“执行”的代码在系统里,可是“调用”的代码是我们自己写的啊。所以就轮到call登场啦!先上代码
MainActivity中,点击按钮弹出toast。
beforeShowToast.setOnClickListener { Toast.makeText(this,"原始的toast",Toast.LENGTH_SHORT).show() }
MyAspect中
@Before("call(* android.widget.Toast.show())") public void changeToast(JoinPoint 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Toast toast = (Toast) joinPoint.getTarget(); toast.setText("修改后的toast"); Log.d(TAG, " --> changeToast"); }
这次使用@Before,与之前最大的不同,是不再使用execution,而是call,字面义:调用。在方法内部我们通过joinPoint.getTarget()获取到了目标toast对象,并通过setText改变了文字,运行一下你会发现弹出来的是“修改后的toast”。完成。这个例子应该能让大家对execution和call的区别有所理解吧。
2、使用@Around处理Toast的setText方法
还是对toast,这次不是show方法了,这次对setText方法操刀。
MainActivity代码,正常应该弹出“没处理的toast”
handleToastText.setOnClickListener { val toast = Toast.makeText(this,"origin",Toast.LENGTH_SHORT) toast.setText("没处理的toast") toast.show() }
MyAspect中代码,记得先把上一个对show方法的拦截注释掉
@Around("call(* android.widget.Toast.setText(java.lang.CharSequence))") public void handleToastText(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Log.d(TAG," start handleToastText");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new Object[]{"处理过的toast"}); //这里把它的参数换了 Log.d(TAG," end handleToastText"); }
注意这个方法的参数不再是JoinPoint了,而是ProceedingJoinPoint,通过它的proceed方法可以调用拦截到的方法,在调用前后都可以插入代码处理,甚至可以不调用proceed方法,直接把这个方法拦截,不让它调用。
这个例子中是在前后各打了一个log,同时proceed方法改变成了新的参数“处理过的toast”。当然你也可以通过getTarget方法得到toast对象,根据toast对象得到文字,并做相应处理。运行一下弹出的是“处理过的toast”,且打印了两行log,是我们预期的结果。
实例三:动态请求权限
相比以上两个例子,这个例子要更具实用性。
这里我们模拟点击按钮拍照的场景,6.0以上系统需要动态请求权限。MainActivity中的代码如下
takePhoto.setOnClickListener { takePhoto() }
takePhoto方法代码如下
//模拟拍照场景 @RequestPermissions(Manifest.permission.CAMERA,Manifest.permission.WRITE_EXTERNAL_STORAGE) private fun takePhoto(){ Toast.makeText(this,"咔嚓!拍了一张照片!",Toast.LENGTH_SHORT).show() }
可以看到我们又定义了一个@RequestPermissions注解,代码如下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RequestPermissions { String[] value() default {}; }
value是个String数组,是我们要请求的权限,比如在takePhoto方法中我们请求了相机和外部存储的权限。
接着来看最重要的地方,MyAspect里面
//任意注解有@RequestPermissions方法的调用 @Around("call(* *..*.*(..)) && @annotation(requestPermissions)") public void requestPermissions(final 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 RequestPermissions requestPermissions) throws Exception{ Log.d(TAG,"----------request permission"); String[] permissions = requestPermissions.value(); //获取到注解里的权限数组 Object target = proceedingJoinPoint.getTarget(); Activity activity = null; if (target instanceof Activity){ activity = (Activity) target; }else if (target instanceof Fragment){ activity = ((Fragment)target).getActivity(); } RxPermissions rxPermissions = new RxPermissions(activity); final Activity finalActivity = activity; rxPermissions.request(permissions) .subscribe(new Consumer<Boolean>(){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Boolean granted) throws Exception { if(granted){ try {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 } catch (Throwable throwable) { throwable.printStackTrace(); } }else { Toast.makeText(finalActivity,"未获取到权限,不能拍照",Toast.LENGTH_LONG).show(); } } }); }
先看这个方法的参数,之前的几个例子中都是只有一个JointPoint参数,而这个多了一个参数,是我们上边定义的那个注解类型,同时在方法上边的@Around注解中有个 @annotation(requestPermissions),仔细看这个括号中本应是个全路径的signature,但这里却是requestPermissions,没错,它就是对应的方法中的参数,这样就相当于是参数类型的全路径放在了那里,而我们也可以在方法中直接使用这个注解了。我们当然也可以从JoinPoint利用反射获取到注解,就像下面这样,但是使用参数的形式很明显要方便多了,而且反射是会影响性能的。同理,target、以及args等也都可以这样转成方法的参数,就不多介绍了。
RequestPermissions requestPermissions1 = ((MethodSignature) proceedingJoinPoint.getSignature()).getMethod().getAnnotation(RequestPermissions.class);
继续看方法内的详细代码,先从注解中得到了要请求的权限,然后获取到了target,根据类型得到activity,然后就是请求权限了,这里我是通过RxPermissions处理的。如果获取到了权限就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让拦截到的方法正常执行,否则就toast提醒用户没获取权限。最后记得在Manifest中增加相机和外部存储的权限,运行项目,测试一下吧。
这样以后我们需要在哪个方法调用前请求一些权限,只需要给该方法加上@RequestPermissions注解并把要请求的权限传进去即可,是不是很方便。
以上算是举了几个例子,主要是让大家对面向切面编程有个初步的认识,在实际开发中也可以试着使用,希望大家能大开脑洞,琢磨出更多用法,让Android开发更加简单且富有乐趣。
最后
可能有些朋友感觉我们实现的效果就像hook到了方法一样,其实我最初也是寻找hook方法的时候才接触到了Aspectj,但慢慢我觉得它不像是一种hook,hook一般是运行时,而Aspectj更倾向于是一种在编译期插入代码的方式,和我们手动插的效果一样,只不过插入代码的行为由编译器帮我们做了。
面向切面编程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而切入点的匹配可不只是文章中用的execution、call和within等,还有很多其他的。我在文章中也没有扯出一些Pointcuts、Advice之类的专业名词,相反是采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这种方式让人容易接受,但缺点就是不够系统,所以,如果这篇文章让你对AOP(面向切面编程)产生了一点点兴趣的话,不妨再去网上找一些“正式”一点的教程学习一下,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有个认知吧!:blush: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无侵入埋点
- Decorators 低侵入性探索
- 如何低侵入的记录调用日志
- StateShot - 无侵入的历史状态管理库
- 从侵入式服务治理到 Service Mesh
- Matrix勒索病毒PRCP变种侵入政企单位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JavaScript RIA开发实战
(英)Dennis Odell / 张立浩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0 / 48.00元
本书介绍如何采用最合理的方式为RIA编写可靠的、易于维护的HTML、CSS和JavaScript代码,以及如何使用Ajax技术在后台实现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动态通信。本书将介绍您在构建Web应用程序时可能遇到的性能限制,以及如何以最佳的方式克服这些限制。此外,本书提供的提示可以使用户界面响应更加灵敏。 本书也将介绍如何通过添加使用自定义字体的印刷标题、多媒体回放组件、自定义窗体控件和动态绘......一起来看看 《JavaScript RIA开发实战》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