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这里是Z哥的个人公众号每周五11:45 按时送达当然了,也会时不时加个餐~
这里是Z哥的个人公众号
每周五11:45 按时送达
当然了,也会时不时加个餐~
我的第「140」篇原创敬上
大家好,我是Z哥,先祝大家节日快乐。不知道这个假期你打算出门吗?Z哥我是打算不出远门了,怕死,哈哈。索性好好宅家里学习,强化一下自己。
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随着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流动速度,知识的更新迭代也在加速。 可能原本靠着一门手艺可以过一辈子,现在可能每5~10年就需要一次大的迭代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不被out。
并且,随着最近几年知识付费的兴起,提倡「终身学习」的声音越来越大了。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在鼓吹「终身学习」,这个观点的价值取向总是正向的。
但是对于学习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大部分人的并不是学什么或者怎么学。 而是,总是学着学着没动力,半途而废了。 甚至是一开始学习就犯困、打瞌睡。
不瞒你说,Z哥我之前也在这种状态困扰过好久,深知这种感受的滋味。
毕竟,再好的美食,吃不下去对你来说就是一场空。
长期以往,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必然大大下降。 这不是杞人忧天,至少在以快速变化著称的互联网行业里,由于技能跟不上时代发展被淘汰的情况正在愈演愈烈。
正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学习这件事上比较容易陷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所以很多人将长时间的高效学习看作是奢望,是学霸专属。 我们普通人肯定得劳逸结合,学一下,玩一下啊。 所以「番茄工作法」之类的概念受到广泛的传播。
但是实际的效果如何?
学霸用起来觉得还不错,我们所谓的“普通人”还是用着没啥效果,说好的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 休息着休息着就超过半小时了~
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我们人性的弱点所致。
像大家最常见的拖延症问题就是。
拖延症这个东西,就像一个病毒,如果你不下狠心去彻底治了它,它会逐渐扩散,会让你进入到所谓的“懒癌晚期”……
芝加哥德波尔大学心理学教授Joseph Ferrari之前做过一项研究,在他的研究报告显示,人群中有20%的人具有慢性拖延症,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慢性拖延者,95%的拖延者感到十分痛苦,希望改变。
怎么办呢?
想要摆脱人性弱点的困扰,最好的一类办法就是同样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反制。
所以Z哥我建议你 带着功利心、带着目的性去学习 。(比如说,我之所以乐于将所学所想在这里分享出来,我的功利心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点赞和分享)
如果你目前正处于这种学习效率低下的状态,但是又没有找到什么可以让你产生功利心、目的性的事情。 那我建议你先别学了,越学越焦虑。
不如先好好静下心来,想清楚自己的下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小目标是什么。
如果实在想不到,可以人为的给自己增加一些“利益点”。 比如,如果某件事我做成了,我就奖励给自己一样什么东西。
这么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首先就是上面提到的, 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 。
举个例子。
比如,你发现公司里某个新业务开展的不错,目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你也想加入分一杯羹。 但是某项技能你还不具备。
那么你试想一下,此时,你学习这项缺失技能的动力,相比你在网上无意间发现某个技能你觉得很牛皮,想学习一下,哪个动力更强?
我想很明显是前者,因为那可以让你多拿不少的奖金。 所以,你自然而然更容易坚持下去。
其次,第二个好处是, 避免学习的深度停留在表面 。
人啊,总是逐渐向已养成的习惯妥协。 然而,如果我们在一开始就带着功利性去考虑做这件事,必然会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用于判断自己的期望是否能兑现。 那么当你在设立这个小目标的时候,由于习惯还没开始介入,所以它相对是客观的、合理的。
因此,在客观、合理的目标驱使下,可以避免自己学习的程度停留在表面,摆脱“差不多就行了”的状况。
像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你学习成果还达不到标准,自然无法通过应聘的面试。 那么便会驱使你继续更深入的学习。
但是这里有一个重点: 不能轻易降低最初的目标,不能轻易降低最初的目标,不能轻易降低最初的目标 。 这是保证「功利性学习」有效的首要要求。
思路清楚了,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做法。
/01 确定目标/
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身边有哪些好机会?
-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你想要什么?
只要是一个“还有救”的人,通过这三个问题的灵魂拷问必然可以至少得到一个客观的、可度量的目标。
这个很简单,就不多说了。
/02 断了拖延症/
把拖延症断了,你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否则,你这会大大影响你自己的信心。
我有一个治疗拖延症的好办法,就是设定一些“信号”。 一旦当你收到这些“信号”就要做出对应的反应。 比如,
-
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要大脑放空。 不要再想之前发生的杂七杂八的事情了。
-
一旦看到一段让你觉得很有道理的话,就要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
一旦……就要……
这里举的例子是看书时的“信号”,其他情况也是类似的。
/03 确定学习内容的覆盖面/
既然在第一步中把目标确定下来了,那么接下去就是分解这个目标,将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的必要条件给罗列出来。
比如,顺着之前提到的例子,你想参与的公司的新项目是一个面向企业服务市场的项目,其中的技术选型用到了Golang。 那么你至少可以确定的学习内容为:
-
所面向的服务企业所属的行业特点,以及该行业里常见的痛点等等。
-
Golang语言的特点、语法、常用的库、编译方式等。 更进一步的话,可以再了解下Golang背后的Actor模型是怎么回事、语言的设计原理等等更深入的概念。
当然了,可能需要具体学习的点有很多。 这个时候要排好优先级,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克制一下不要过度延展,否则就是假勤奋了。
比如,明明当前在学A,你顺带了解一下B还没啥问题,如果你延展到了C、D、E甚至是Z,那就跑偏了。
/04 应用所学内容/
最后一步就是学以致用。
很多人说是说在学习,其实就是看看书、看看资料。 哪怕你很花时间去思考,但是不用起来的话,这些学到的东西最多是你脑海中的记忆而已。 真当你遇到什么事,实操起来可完全不是同一种感觉了。
如果有真实的问题场景让你去应用便最好不过了。 如果没有真实的问题场景的话,你可以选择虚拟一个场景。 (可以是身边随便观察到的某个问题)
比如,你可以假设你现在需要从某些网站上爬取一些数据下来。 那么用Golang去实现一下这个需求试试?
当你自认为学的可以了的时候,去应聘这个新岗位试试?如果没应聘上,说明: 要么自己学习的深度还不够,要么自己罗列的学习内容覆盖面还不够 。继续3和4的循环即可。
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方法分享给你,也能帮助你更高效的学习。
/01 通过「仪式感」摆脱注意力残余现象/
大脑是具有惯性的,在切换到下一件事情时候,注意力并没有完全的收回来。 用术语来说是,这是“注意力残余现象”。
面对这个问题,让学习具备仪式感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比如说,你可以在正式学习之前先冥想几分钟。 当心静下来之后,你就将它视作你的“学习模式”开启了,接下去就只专注于学习这一件事。
很多小事都可以变成一件具有仪式感的事情,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 比如,鲁迅先生的仪式感就是读书之前要洗手,你看一件很小的事也可以给它赋予仪式感的意义。
/02 找到平衡点,进入心流/
「心流」的概念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过。 这个词是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他的著作《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首次提出的。
一旦进入到「心流」状态,就意味着你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整个世界只有眼前的这件事,因此做事的效率会达到极致。
这种感觉虽然可遇而不可求,但是,背后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他的书中将这个规律用下面这张图呈现了出来。

纵轴是挑战,横轴是技巧,在米哈里的理论中,心流的获取,靠的是个人能力水平和接受的任务难度之间的微妙配比。
那么如何进入「心流通道」,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如果感到无聊,就提升挑战,如果感到焦虑,就提升技巧。 逐渐找到那个平衡点,你就能进入到心流状态。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
这篇呢,Z哥先和你聊了一个我们每个人很常见的问题,学东西容易半途而废。 可能你尝试过很多时间管理的方式,但是最终的结果可能都不尽如人意。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相当于你 要解决我们人性的弱点 。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同样利用人性的弱点去反制 。所以,我建议你 带着功利心去学习 。
这么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
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
-
避免学习的深度停留在表面。
具体实践的时候可以分为4步走:
-
确定目标
-
断了拖延症
-
确定学习内容的覆盖面
-
应用所学内容
如果目前还未达成,那么不断地在3和4中进行循环。
最后还分享了2个辅助方法给你:
-
通过「仪式感」摆脱注意力残余现象
-
找到平衡点,进入心流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推荐阅读:
原创不易,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就「 在看 」或者「 分享 」一下吧。鼓励我的创作 :)
如果你有关于软件架构、分布式系统、产品、运营的困惑
可以试试点击「 阅读原文 」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MEC – 我们越来越近了吗?!
- 为何 iOS 越来越偏爱 Swift?
- 越来越稳!Kubernetes 1.8.0 版本发布
- 重新定义“爆款文”,内容价值标尺越来越多元
- 为什么成年人越来越不敢哭了?
- 为什么越来越少的人用jQuery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lgorithms
Melanie Mitchell / MIT Press / 1998-2-6 / USD 45.00
Genetic algorithms have been used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adaptive algorithms for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nd as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natural evolutionary systems. This brief, accessible i......一起来看看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lgorithms》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