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能做什么|它是结算、可交易权益和制度性技术的 DNA 分子

栏目: IT技术 · 发布时间: 4年前

内容简介:万物皆可「上链」吗?在《本文将依然以从「

万物皆可「上链」吗?

受访者:吴为龙、张中南、刘毅
采访与撰文:李画

在《 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可编程货币与全数字化时代公共基础设施的未来 》一文中,程显峰与孙立林着眼于未来,探讨了可编程的钱可能带来的一个区块链网络上的新世界,以及在全数字化时代,区块链为何会是至关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

本文将依然以从「 」到「 」的顺序继续讨论区块链的三种用途,它们更多的是从对当下世界的改变出发。

虽然这些区块链用途看上去各不相同,但它们不是硬币的两面,它们是钻石的不同面。

区块链能做什么|它是结算、可交易权益和制度性技术的 DNA 分子 插画:Ariel Davis,来源:WIRED

区块链是结算

关键词:公开数据库、结算、自定义结算

区块链能做什么|它是结算、可交易权益和制度性技术的 DNA 分子 吴为龙,趣派科技 CTO

问:你之前说「区块链就是结算,那什么有想象力?应该说是一个场景,一个结算场景」。你现在还是这么认为吗?为什么区块链就是结算?

吴为龙:我的观点一直没变,区块链就是 结算 ,需要一个结算场景。

区块链的核心就是一个 公开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能怎么用?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假设广告行业的广告发行商和广告主使用区块链,他们把数据放在这个数据库里,就意味着双方都知道对方的各种数据,而模糊这些数据可能正是这个行业存在的奥义。所以双方都会把除了结算之外的数据存在自己私有的数据库中,最后,这个广告行业的区块链就只是 广告行业 的结算,别的都用不到。

在传统互联网场景里,很多数据都不需要或者不能公开,也就是说大多数场景都不能使用公开数据库,也就是不能使用区块链。只有在 结算 场景下,才需要有一个双方都能看的数据库。

第二个例子,比如一个人想做一个系统让大家共享医疗脑 CT 图像,以方便阿尔茨海默症研究,通过区块链来构建。但由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特性,单一数据会被存到很多节点,这是对存储资源的一种浪费,节点越多,本地的存储压力越大,这个系统最终会因为存储和通信压力面临诸多问题。

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不使用公开数据库的两个原因: 数据私有化和数据量 。能公开的、小数据量的,我能想到的就只有结算数据了。

问:比如溯源数据为什么不适合使用公开数据库?

吴为龙:还是 成本 问题,没人看,维护的人白花钱。数据上链也是一个非常大、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过数据上链问题与是否选择公开数据库无关,它是所有数据库都有的问题。

问: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公开的数据库,但因为很多类数据不能公开以及这种方式下数据的存储成本过高,所以区块链几乎只适合用来存储结算数据,因此区块链的用途是结算」。那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把区块链理解为一个公开的数据库,而不能是其他什么?

吴为龙:这么理解可以。把区块链理解为一个公开的数据库是因为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就是通过特定文件传输协议在多台机器(节点)上存相同数据的数据库,数据在这些机器中都有,也就是公开的数据库。无论区块链采用什么样的准入机制,比如是公有链,联盟链或私有链,链上的节点都是需要存储 相同数据库 的。

当然你可以说区块链是分布式系统,或者任何其他定义,但其核心就是每台机器存一样的东西。

区块链能做什么|它是结算、可交易权益和制度性技术的 DNA 分子

区块链采用的 P2P 协议,是这个数据库从网络上传下载数据的方式;区块链上的交易,是这个数据库添加的主要数据;区块链 共识机制 ,是为了保证数据库能够在全网更新最新的数据,共识的目的是支持一致的数据库;区块链虚拟机,是数据库的公用指令,用来制作自定义指令。

区块链智能合约,是要建立在数据库已经一致的情况下才能用,用智能合约的目的是什么?让区块链建立的这个数据库的指令达到 图灵完备 ,以实现自定义结算。

问:如果不用区块链,能不能实现公开数据库,进而用于结算?

吴为龙:当然可以,只要有人愿意免费维护。关键问题在于你 信任 这个数据库吗?

区块链这种公开数据库好处就是:公链有 奖励 ,可以保证矿工维护该系统;联盟链有准入会员,会员需要维护该系统。说到底就是这个数据库的维护要花钱,看怎么花了。

你说你信任共识,那是因为这个共识现在有用,如果一条链经常分叉,你还信么?其实还是信任该区块链里的矿工好人多。也就是说你信任的不是虚无的共识,而是在共识下的合法矿工。

问:所以奖励机制设计的合理才能带来信任?

吴为龙:对。就是矿工愿意一直在里面。

问:你能从区块链的用途是结算这个角度,分析区块链上的一些应用吗?

吴为龙:BTC 就是结算,别的什么链上来就是加 TPS 的都走不通,因为用你结算的人不多; ETH 之前就是 融资 结算,你看有这个场景和没这个场景时它的表现; Monero 其实就是 匿名 结算,只要有人需要它就会一直存在。区块链就这么简单,制造结算场景。

问:寻找区块链的结算场景,也就是寻找哪一类结算用区块链比较好?

吴为龙:对。结算本身就是找第三方,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以物换物。第三方可以是任何东西,区块链也是一种第三方。在我看来,区块链是提供了一种新的结算方式,让大家多了一个选择。在什么场景,用什么,才是要考虑的问题,找区块链的 结算场景 也就是看做什么的时候用区块链是最好的。

问:我们总是要先明白区块链结算的不同之处,才能去找到它合适的结算场景。你理解的区块链结算的不同之处在哪儿?

吴为龙:对于公有链,首先,建立账号很方便,本地直接建立,不用第三方审批。其次,增加 自定义结算 很方便,也不用受制于第三方。再有就是,交易费自由灵活,只要矿工接受就可以。

智能合约就是在自定义结算。对比来说的话你可以看支付宝这种第三方,它总共也就那么多 API,结算的 自由度 是被限制的,它给你你就有,它不给你你就没有;而区块链就是没有限制你的自由度,开局一个数据库,API 全靠自己定义,你能实现什么样的结算,就可以有什么样的结算。

区块链用于权益的 token 化

关键词:权益的 token 化、面向 token 的开发

区块链能做什么|它是结算、可交易权益和制度性技术的 DNA 分子 张中南,AlphaWallet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以下部分内容来自分布式资本合伙人黄凌波与张中南的讨论。

问:你对于区块链应该用来做什么似乎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张中南:是的。区块链唯一的作用就是 权益 的 token 化, 换句话说,只有在处理可交易的权益时才有必要使用区块链。

值得上链的,值得 token 化的,必须是权益类信息,还得是有转让场景的权益。把区块链用在 权益类信息 的处理上,有效果,有价值;把区块链用在其他类信息的处理上,虽然有效果,但浪费资源,因为有更优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是多个技术的集合,数字签名、分布式系统等等。单独拿它来当作数字签名工具(防伪、防篡改等等),或者单独拿它来当作一个冗余的数据库(超高的可用性、不会当机等等),都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使用专门技术实现这些功能要比使用区块链优秀太多了。只有需要用到 全部 这些特点的时候,才有使用区块链的必要。

问: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区块链是作为 token 的载体而存在的,而这个 token 代表的是可转让的权益」。那么区块链需要做两件事情:1. 支持权益的 token 化;2. 支持 token 的转让。我想问的是,区块链的什么特点决定了它能做好这两件事?

张中南:可以这么理解。区块链能够把 权益 token 化 ,是因为数字签名技术,区块链就是链式结构存储的互相关联的签名信息;区块链能够进行 token 的转让,是因为链式结构(连续的时间线)以及共识机制使得无法「 双花 」token/ 权益。

但更重要的,或者说使用区块链这种方式的更大意义在于,区块链是在不使用 可信第三方 的情况下完成上述这些事情的,有了这个前提,就可以实现权益的最大化集成和最大化市场。

问:如果不使用区块链,我们是如何同与权益相关的事情打交道的?

张中南:数字世界里,在没有 PKI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之前,权益必须通过最少 1-2 个可信第三方的验证才能使用,需要验证权益所有者,也需要验证权益本身。

在有了 PKI 之后,验证权益所有者这个事情被 PKI 解决了,权益必须通过最少 1 个可信第三方的验证才能用,即需要 验证权益 本身。

在有了 attestation (凭证)之后,权益在经过可信第三方一次验证之后,用户可以直接向权益被用方验证自己是谁以及这个权益是什么,不再需要可信第三方的验证。但如果要更换权益所有者的话,还是需要经过最初的可信第三方的验证。

在有了区块链之后,权益在经过可信第三方一次验证(发行)之后,除了可以不经传统可信第三方验证被直接使用外,在更换权益所有者时,也不再需要最初的可信第三方的验证了。你看,区块链能做的「仅此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只有在处理 可交易的权益 时才有必要使用区块链。

问:如果这么理解区块链的用途的话,那么区块链的意义也就在于它能更好地处理与权益相关的事情。为何处理与权益相关的事情如此重要?

张中南:所有的数字经济活动,都是基于权益的使用和流动产生的。你可以看到,就算不用区块链,只用 可信第三方 ,通过集成也可以减少集成范围内的权益在使用和流动中的摩擦,而这种摩擦的减少给经济带来的好处,就是数字时代、 互联网 时代最核心的驱动力,也是我们看到一个个可信第三方(平台)能够不断壮大的真正源动力所在。

区块链能做什么|它是结算、可交易权益和制度性技术的 DNA 分子

使用区块链的意义,一句话来说就是能进一步减少权益在使用和流动中的 摩擦

在使用时,各个参与方都能以 token 作为集成点来集成,而不是互相集成或者向大平台集成,这会减少摩擦增加权益的使用性;在转让时,可以在不需要可信第三方的情况下完成转让,这会 减少摩擦 增加权益的流动性。权益的价值来自于使用性和流动性,区块链把权益 token 化之后,能进一步释放权益的价值,也会重构整个数字经济。

问:权益是什么?

张中南:只要是权益就会包含两部分:权益本身、权益的 所有者 。权益本身可以是各种事物:钱、物、身份……任何你能在它前面加上「我的」的东西,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权益。有些权益只对自己有价值,有些对其他人也有价值,有些权益能转让,有些不能转让。其中对其他人有价值又能转让的,就适合使用区块链来实现数字化。

区块链记录权益类信息,包括权益本身的信息,权益所有者的信息,以及权益变更规则。

问:如果区块链的作用是权益的 token 化,那在构想或设计区块链应用时与之对应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张中南:要以 token 为对象来使用区块链,面向 token 的开发会让整个架构变得清晰、简单。根本不存在所谓的 DApp ,存在的是使用 token 化信息的 App。

一般人的思维出发点是互联网应用,会拿智能合约当应用程序在用,而不是以 权益 /token 为中心。这会带来两个问题,1. 容易放进去与权益登记和交换无关的逻辑;2. 原本应该 token 化的权益没有被抽象成 token。

如果大家理解区块链唯一的作用就是权益的 token 化,那么在设计中用到区块链系统时,就应该把各种 权益 都列出来,考虑是不是应该把这些权益抽象成 token,有没有使用性和流动性增加带来的好处,这样整个系统才是最大化利用了区块链的好处。

区块链是制度性技术的 DNA 分子

关键词:制度性技术、DNA

区块链能做什么|它是结算、可交易权益和制度性技术的 DNA 分子 刘毅,Cdot Network 创始人,Random Capital 合伙人

问:关于区块链是用来做什么的,或者区块链可能带来的新事物,你有一些思考吗?

刘毅:我的想法还不太系统,但是不妨说出来大家讨论。关于你提的问题,通常有两种叙事方式,一种微观叙事,一种宏观叙事。

微观叙事一般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解释这种新的模式能完成之前系统不能够做到的事情。宏观叙事就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去说明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今天我试着以宏观叙事的方式来讨论。

人类的科技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物理性的技术,我们一般说的科学、技术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一类是制度性的技术,组织科学、管理科学等都属于这一类。我认为可以把区块链看成是 制度性技术的 DNA 分子

在生命科学发现 DNA 之后,最令人震惊的事情可能是人们逐渐发现,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生命基础都是 DNA 和 RNA。通常科学家会认为最早的 RNA 大概出现在 10 亿到 20 亿年之前的这个阶段,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地球有 40 多亿年的历史,在 RNA 出现之前以及出现之后,是不是出现过其他的生命形态?我想从概率上来说,出现其他的形态几乎是必然的,但我们不知道那些生命形态,它们没有找到方法记录下来。

地球上的组织形态也一样。人类产生过大量的 组织形态 ,现在我们能够看到公司、行业协会等等,但还有许多组织淹没在历史中,比如听起来很神秘的烧炭党、长老会、圣殿骑士团等等。

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在当时是怎么组织的,因为即便通过文字,也很难对一个组织的运作进行精确的说明,组织结构是很难流传下来的。这些组织就像 DNA 出现之前的生命形态,可能有很多种,但难以被记录。

为什么要把区块链跟 DNA 相比,因为区块链可以记录 组织形态 ,就像 DNA 可以记录生命形态一样。

区块链是用代码书写的,通过协议定义了谁能做什么,交互的条件是什么,交互的规则是什么等等,区块链是对人类的组织技术、制度技术的一个精确建模。而且这个协议是由一个去中心化的共识协议来保证执行的,其执行结果是可验证的,那这样一个组织形态就是能够维系自己秩序的。

DNA 是唯一的用来记录高等生命 遗传密码 的分子形态,为什么是它最后成为了地球之王?因为它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属性。

区块链能做什么|它是结算、可交易权益和制度性技术的 DNA 分子

DNA 能够在通常的条件下保持稳定,但又能够通过解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复制,这也是细胞分裂和生命繁衍的基础。在复制的过程中,DNA 是很少出错的,这样能够保持遗传的 基本稳定 ,但它又有一定的出错概率,所以能够产生变异。

区块链也一样,它可以进行两种形态的繁衍,一种是 分叉 ,就是连同之前的状态与规则产生一个新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对原来的某些规则和状态进行修改,这很像 DNA:它是可以分裂的,分裂的同时是在复制自己,但在复制自己的同时又可以跟原来的不一样。

还有一种是直接把某个区块链代码拿过来,对代码进行 修改 ,产生一个新的经济系统,或者说一个新的组织。这也是一种新生命的诞生,它相当于直接从某个 DNA 的库里去产生生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对原来的遗传密码进行修改。

那么,假如曾经的那些组织形态有被写成区块链代码,我们就能够精确地知道它们是怎么运作的,也可以去复制。比如我们认为圣殿骑士团的组织结构是现在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最佳模板,就可以使用圣殿骑士团的这个协议,并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调整来适应我们的需求。

这样一来,就构成了一个制度性技术的 生物样本库 ,而且我们可以随时把这个样本库中的样本实例化,把样本变成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系统。

这个样本可以在运行的过程中去分裂、去进化,然后不同的物种(协议)可以在互联网上竞争,最后哪些 协议 参与的人多,哪些经济系统能够长大,是通过竞争决定的。这些协议是处在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有进化压力的环境之中的。

这当然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推动。我们知道生命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丰富多彩的阶段,就是由进化的力量驱动的。区块链赋予了制度性技术一种 DNA 分子的结构,使得它成为一个 可进化的系统

我们可以用区块链对制度性技术进行大量的试错。比如说亚里士多德的《 政治学 》里面,记录了大概一百七十多种政体,在物理世界进行制度试错的代价是非常大的,但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敞开了试,你认为哪一种经济制度是合理的、能够更好地解决某类交易的问题或者组织的问题,你就可以去做一个区块链,最终市场会给你反馈。

把制度通过区块链书写,在互联网上 自由竞争 ,那么也许一千年或者两千年之后,那时的人类回望过去,他们看到的是:在区块链技术之前,人类或许产生过很多的制度,但因为没有被编写也就难以被知晓,属于制度的史前时代;在区块链之后,人类一共发展出了可能几亿种的组织技术,都在制度性技术的样本库里,其中的 99% 可能被证明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解决了某一类的人类组织问题,它随着人类需求的变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演进,最后构成了当时人类社会的完整的 制度性基础

问:为什么你认为区块链更多的是制度性技术,而不是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物理性技术?

刘毅:区块链是一个实现加密协议的技术,这个加密协议定义的是 人和人之间 的交互,不管是比特币、以太坊,还是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都是如此。它不像 TCP/IP,TCP/IP 定义的是机器之间的交互。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区块链毫无疑问是一种 制度性技术 ,制度性技术就是发展出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交互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使得人和人之间的交互最终产生一个有正面意义的结果。

在制度性技术里,相当一部分是用来解决 经济问题 的,是为了产生经济增值,我觉得现在可以把区块链看成是一个有经济目标的制度性技术,但它未来会不会超出这个范围?那么它该超出的时候,自然会超出。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Beginning Apache Struts

Beginning Apache Struts

Arnold Doray / Apress / 2006-02-20 / USD 44.99

Beginning Apache Struts will provide you a working knowledge of Apache Struts 1.2. This book is ideal for you Java programmers who have some JSP familiarity, but little or no prior experience with Ser......一起来看看 《Beginning Apache Struts》 这本书的介绍吧!

Base64 编码/解码
Base64 编码/解码

Base64 编码/解码

SHA 加密
SHA 加密

SHA 加密工具

HSV CMYK 转换工具
HSV CMYK 转换工具

HSV CMYK互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