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线程池的总结~续

栏目: IT技术 · 发布时间: 4年前

内容简介:上一讲主要谈了java里的线程池的使用,而主要使用Executors的方式去创建,比如线程池不允许使用 Executors 去创建,而是通过 ThreadPoolExecutor 的方式,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写的同学更加明确线程池的运行规则,规避资源耗尽的风险。阿里巴巴的JAVA开发手册推荐用ThreadPoolExecutor创建线程池。来看看ThreadPoolExecutor创建线程池的api:

上一讲主要谈了 java 里的线程池的使用,而主要使用Executors的方式去创建,比如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等等,而这些方式在 阿里手册 里是不被推荐的,而是推荐使用 ThreadPoolExecutor 的方式,我想应该也是避免资源耗尽的风险吧!

线程池不允许使用 Executors 去创建,而是通过 ThreadPoolExecutor 的方式,这样的处理方式让写的同学更加明确线程池的运行规则,规避资源耗尽的风险。

ThreadPoolExecutor实现的线程池

阿里巴巴的JAVA开发手册推荐用ThreadPoolExecutor创建线程池。来看看ThreadPoolExecutor创建线程池的api: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参数解释

corePoolSize : 线程池核心池的大小。
maximumPoolSize : 线程池的最大线程数。
keepAliveTime : 当线程数大于核心时,此为终止前多余的空闲线程等待新任务的最长时间。
unit : keepAliveTime 的时间单位。
workQueue : 用来储存等待执行任务的队列。
threadFactory : 线程工厂。
handler  拒绝策略。

原理

有请求时,创建线程执行任务,当线程数量等于corePoolSize时,请求加入阻塞队列里,当队列满了时,接着创建线程,线程数等于maximumPoolSize。 当任务处理不过来的时候,线程池开始执行拒绝策略。

阻塞队列

ArrayBlockingQueue :一个由数组结构组成的有界阻塞队列。
LinkedBlockingQueue :一个由链表结构组成的有界阻塞队列。
PriorityBlockingQueue :一个支持优先级 排序 的无界阻塞队列。
DelayQueue: 一个使用优先级队列实现的无界阻塞队列。
SynchronousQueue: 一个不存储元素的阻塞队列。
LinkedTransferQueue: 一个由链表结构组成的无界阻塞队列。
LinkedBlockingDeque: 一个由链表结构组成的双向阻塞队列。

拒绝策略

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 丢弃任务并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 (默认)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Policy:也是丢弃任务,但是不抛出异常。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OldestPolicy:丢弃队列最前面的任务,然后重新尝试执行任务。(重复此过程)
ThreadPoolExecutor.CallerRunsPolicy:由调用线程处理该任务。

Executors的弊端

  1. newFixedThreadPool 和 newSingleThreadExecutor:主要问题是堆积的请求处理队列可能会耗费非常大的内存,甚至 OOM。
  2. newCachedThreadPool 和 newScheduledThreadPool:主要问题是线程数最大数是 Integer.MAX_VALUE,可能会创建数量非常多的线程,甚至 OOM。

合理配置线程池大小

根据任务所需要的cpu和io资源的量可以分为:

  1. CPU密集型任务: 主要是执行计算任务,响应时间很快,cpu一直在运行,这种任务cpu的利用率很高。
  2. IO密集型任务:主要是进行IO操作,执行IO操作的时间较长,这是cpu出于空闲状态,导致cpu的利用率不高。

为了合理最大限度的使用系统资源同时也要保证的程序的高性能,可以给CPU密集型任务和IO密集型任务配置一些线程数。

  1. CPU密集型:线程个数为CPU核数。这几个线程可以并行执行,不存在线程切换到开销,提高了cpu的利用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切换线程导致的性能损耗
  2. IO密集型:线程个数为CPU核数的两倍。到其中的线程在IO操作的时候,其他线程可以继续用cpu,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计算的本质

计算的本质

[英] Tom Stuart / 张伟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4-11 / 69.00元

《计算的本质:深入剖析程序和计算机》借助Ruby全面介绍计算理论和编程语言的设计。作者注重实用性,不仅尽量抛开复杂难懂的数学符号,而且特别选用简单快捷的编程语言Ruby,在读者熟知的背景知识下,以明晰的可工作代码阐明形式语义、自动机理论,以及通过lambda演算进行函数式编程等计算机科学知识,并为让其自行探索做足准备。 本书适合计算机科学系学生,以及熟知现代编程语言,想要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一起来看看 《计算的本质》 这本书的介绍吧!

随机密码生成器
随机密码生成器

多种字符组合密码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