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篇87篇 2020年 第11篇
1. 汽车之家推荐系统
1 .1 概述
汽车之家推荐系统上线已有近5年历史,主要给用户推荐个性化的汽车之家资源。推荐系统的上线是汽车之家APP生态内容以分类体系分发转变为个性化推荐的重要里程碑。汽车之家推荐的资源主要包括专业编辑、汽车大V、论坛用户生产的文章、视频、图片,以及车系物品等,总量上亿。
推荐的目标是给用户推荐他喜爱的内容,做好推荐可以拆解为三个子目标:
-
一是对用户的理解
-
二是对资源的刻画
-
三是用户和资源的最佳匹配
再对上面三个目标进行拆解,用户理解包含用户属性、行为收集及行为的表示,资源的刻画包括自身的属性及外部赋给资源的特征,用户和资源的匹配有非常多的方法或模型,是推荐系统的核心工作,追求更好更优的匹配,是推荐系统不断演进的动力所在。
匹配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召回和排序,召回是尽可能多的找到用户喜欢的资源,排序是对找到的资源再做一次优选,召回和排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1 . 2 架构
推荐系统要从海量的资源库里,快速找到用户潜在感兴趣的资源。主要有四个环节,第一,收集资源,第二,从所有资源中找到用户感兴趣的资源,第三,对用户感兴趣的资源根据用户喜好程度进行排序,第四,输出给用户最感兴趣的n个资源。
基于以上四个环节对推荐系统架构进行设计,一般由如下模块组成。
其中:
资源池: 存储各种类型的海量资源,一般由数据库存储,如 mysql 、hive、 redis 等。
标签生成: 标签是对资源更多维度的结构化刻画。比如:分类标签、关键词、质量分等。
索引: 对资源的各类标签、关键词建立倒排索引,及相似向量检索引擎等。
过滤: 对用户的曝光历史、负反馈等进行过滤。
召回: 使用用户画像标签或用户embedding到索引和向量库中获取相关的候选资源。
用户画像: 用户属性及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给用户打的标签。
排序: 通过模型对召回的每个候选资源进行预测打分。
特征/模型: 排序依赖的用户特征、资源特征及模型。
运营: 业务策略,包括提权、曝光占比控制、打散等业务策略。
输出: 将排序及运营后的topN个资源打包返回给客户端。
2 . 排序模型
2 .1 模型介绍
汽车之家首页推荐排序模型主要经历了LR、XGBoost、FM、DeepFM、DeepFM Online Learning这几个主要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实验了如Wide&Deep、DCN、LSTM、GRU等模型。
LR模型是CTR预估领域早期最成功的模型,大多早期的工业推荐排序系统采取LR这种“线性模型+人工特征组合引入非线性”的模式。LR模型具有训练快、上线快、可解释性强、容易上规模等优点,目前仍然有不少实际系统采取这种模式。同时LR模型也是之家推荐排序系统初期的验证模型和中后期的baseline模型。
Xgboost模型在使用和LR相同的特征,上线后就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之后又增加了user和item的实时特征,实验组CTR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总体上相对提升6%。在和对照组持续观察了3周后,XGBoost的提升效果得到了验证,替换了LR成为线上的全量模型和baseline模型。之后还尝试了XGBoost+LR,效果相比XGBoost没有明显提升。
FM简洁优雅地实现了二阶特征组合。实现特征组合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在LR的基础上加入二阶特征组合即可,即任意两个特征进行组合,将组合出的特征看作新特征,加到LR模型中。组合特征的权重在训练阶段学习获得。但这样对组合特征建模,泛化能力比较弱,尤其是在大规模稀疏特征存在的场景下。FM模型也直接引入任意两个特征的二阶特征组合,但对于每个特征,学习一个大小为k的一维向量,两个特征Xi和Xj的特征组合的权重值,通过特征对应的向量Vi和Vj的内积
Wide&Deep是推荐领域取得较大成功的最早期深度模型,由Google于2016年提出。Wide&Deep模型包括Wide部分和Deep部分,Wide部分为LR,输入为one-hot后的离散型特征和等频分桶后的连续性特征,这部分可以对样本中特征与目标较为明显的关联进行记忆学习;Deep部分为MLP,输入为Embedding后的离散型特征和归一化后的连续型特征,可以泛化学习到样本中多个特征之间与目标看不到的潜在关联。使用Wide&Deep的另一个优势在于Wide部分的存在,可以沿用之前浅层学习的成果,尤其是特征工程部分。Wide&Deep上线后CTR相对提升3%,比同期上线的DeepFM低0.5%,线上主要使用了DeepFM模型。
DeepFM将Wide&Deep的wide部分LR 替换成FM来避免人工特征工程。DeepFM相比 Wide&Deep模型更能捕捉低阶特征信息。同时,Wide&Deep部分的embedding层需要针对deep部分单独设计,而在DeepFM中,FM和deep部分共享embedding层,FM 训练得到的参数既作为 wide 部分的输出,也作为 MLP 部分的输入。DeepFM支持end-end训练,Embedding 和网络权重联合训练,无需预训练和单独训练。DeepFM上线后CTR相对提升3.49%,略好于同期上线的Wide&Deep。在效果得到验证后推全了DeepFM模型,使其成为线上的全量模型和baseline模型。线上效果的提升带来的是推荐排序模型预测耗时的增加,为了保证不超过最大平响,在不明显提高模型loss的前提下,实验优化Deep部分的参数,包括减少Embedding的维度和隐藏层的神经元个数与层数等。通过部署模型上线后观察效果,模型预测的耗时随之减少,而且CTR也没有明显波动,依然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深度学习的泛化能力较强,即便降低模型的神经网络配置,依然能较好地拟合样本。
与Wide&Deep和DeepFM类似,DCN将Wide部分升级为Cross网络,Cross网络一方面通过显式的高阶特征交叉,另一方面通过层与层之间拟合残差,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出非线性特征组合与目标的关系,更快地达到稳定的拟合状态。在和DeepFM采用相同特征的情况下,实验CTR也和DeepFM持平。根据线上的迭代经验和业务特点,尝试优化了DCN的模型结构。在DCN原始的Embedding and Stacking层中,离散型特征在经过Embedding处理后,与连续型特征直接拼接在一起,统一输入进后面的网络,这样带来的不足是:虽然网络可以用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学习特征间的有效交叉,但缺少单个特征内部信息的挖掘,将这部分压力转移到了特征工程,从而增加了人工成本。基于充分利用每个特征,通过排序模型自适应学习到更多信息的考虑,尝试对所有特征分别进行扩展。在DCN的Embedding and Stacking层和网络层之间实验引入特征扩展层,将每个特征从原始的1维扩展到n维,与Embedding只对离散型特征处理不同,维度扩展也会处理连续性特征。扩展后的特征在伴随着维度增加的同时,会将更多自身信息输入到网络层参与高阶计算,与只使用原始特征相比,模型可以更深入利用已有特征,节约了特征工程的人工成本。通过离线实验,在采用相同特征的情况下,相较DCN,基于特征扩展的DCN上线后实验CTR相对提升1%。
在上述模型迭代的同时,还实验了LSTM、GRU等模型,LSTM和GRU都是基于序列的next click模型,模型的结构很简单,对于一个Session中的点击序列X=[X1,X2,X3...Xn-1,Xn],依次将X1、X2,...,Xn-1输入到模型中,预测下一个被点击的是哪一个Item。首先,序列中的每一个物品Xt被转换为one-hot,随后转换成其对应的embedding,经过N层隐含单元后,再经过一个全联接层得到下一次每个物品被点击的概率。这些模型的CTR都暂未明显好的DeepFM,所以都还在实验阶段,没有成为线上主要模型。
在DeepFM和其他深度模型的实践中,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是不考虑特征组成和样本数量,直接暴力增加模型复杂度,从而导致训练时间骤增、模型文件变大和线上的预测时间更久,最终引起推荐系统服务超时。如果特征数量少、特征工程完善和样本选取合理,使用简单的深度学习模型反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2 .1 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利用实时收集的用户反馈,实时更新模型参数进行预测,实时反馈用户行为变化带来的影响。在线学习相对离线学习可以理解为数据集无限大,时间序列无限长,利用样本数据流逐条更新模型,在线学习是DeepFM上线后在模型更新方面做的优化。之前的模型更新从一周到一天,为了模型能更快的学习到用户的实时行为,我们将模型的更新周期做到了分钟级。
这里主要有两部分工作,一是Label及特征的实时获取,二是模型的实时更新。
对于Label及特征的实时获取是通过每次请求的唯一标识id使用服务端dump的特征和客户端的Label(曝光、点击)进行join生成,这里要注意的是Label必须和当次请求的特征join,如果特征数据在Label之后有更新,则会产生特征穿越的问题。
模型的实时更新是将实时获取的样本累积到一个batch后,就进行迭代更新,更新后的模型每隔10分钟往线上推一次。累计10分钟在保证捕获用户实时行为实效性的前提下,既可以降低工程实现难度,又可以降低样本的抖动影响,对样本不均衡的情况可以采取采样策略进行处理。
2 . 2 排序服务
排序服务是以API的形式提供,其中:
输入:
-
Deviceid:用户唯一标识,在服务内部通过此id获取用户的属性及行为特征。
-
Itemid:这是对用户待排序的资源id,在服务内部会获取到这些资源属性、热度、标签等信息。
-
Pvid:当次请求的唯一标识,用于关联客户端和服务端的日志。
-
Model-name:模型名称,指定选用哪个模型进行排序,排序服务提供了多个模型供选择。
-
Model-version:模型版本,和Model-name搭配使用,指定同一个模型的哪个版本,这个参数主要用来进行模型迭代优化。
-
Debug:此参数用来输出排序过程中的一些中间结果。
输出: Itemid及其打分。
排序服务中的多个模型有不同的更新策略,更新同期可配置。排序服务还依赖于特征服务获取用户和资源的特征,对应到不同模型还有不同的特征工程处理。
2.3 模型更新
实验的小流量排序模型经过离线验证,线上可以定时直接热更新。线上的全量排序模型更新除了离线验证外,还要在推全之前有一个预上线实验验证,确保在预上线实验组上CTR等数据没问题,再将模型全部更新。
2.4 AB实验
在机器学习领域中,AB 实验是验证模型最终效果的主要手段。进行AB测试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用户分桶,即将用户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用户施以新模型,对照组的用户施以旧模型。在分桶的过程中,要注意样本的独立性和采样方式的无偏性,确保同一个用户每次只能分到同一个桶中,在分桶过程中选取DeviceId必须是完全随机的,这样才能保证桶中的样本是无偏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划分必须是在相同的约束条件下随机选取DeviceId。如下图a、b、c的划分都不正确,其中a中实际划分的用户超出了实验约束的用户群,b中实验组用户正确,但是把剩余的所有用户作为对照组是不对的,c中实验用户正确,对照组用户有所扩大也是不对的,只有d是正确的。
线上的AB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实验及其分桶的配置,二是分桶对应的代码逻辑,三是实验及分桶的效果数据。实验之间的流量是正交的,每个实验中多个分桶的流量是互斥的。如我们的排序模型设置了一个实验,多个分桶,有2%、5%、10%流量的三个对照组,模型上线时从2%开始逐步扩量进行效果对比验证。
2 . 5 模型训练
推荐排序模型的训练主要基于之家机器学习平台AutoPAI。汽车之家AutoPAI是一个支持可视化拖曳组件建模,支持上百种机器学习算法组件,支持多个深度学习框架,和hadoop、spark打通,支持分布式GPU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的平台,并且支持在线开发、自动部署等功能。
我们的简单模型如LR、XGBoost可以直接在界面上拖动数据源、特征处理组件、模型组件、验证组件进行训练并保存模型,之后进行一键部署线上服务。深度模型支持在线开发、调试,之后将调试好的代码通过深度学习组件进行提交,选择GPU卡数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可一键部署服务。
2 .6 可视化 Debug
对模型或策略单次请求效果的验证,一般上线后通过白名单进行验证,但这还是要进行代码或配置的上线,上线一方面是有风险,另一方面一般上线是多个实验多个功能一起上线,即使一个实验添加了白名单也有可能受到其他实验的影响。对此,我们基于代码debug的思想,把调试放在程序正式发布前,我们做了推荐debug系统,在实验上线前就可以通过debug系统进行效果验证及中间环节验证。
我们的debug平台最主要的推荐效果验证输入有两部,一是推荐接口,二是实验配置。通过更改这两部的参数,就可以模拟线上真实返回渲染,并可以输出这次请求整个链路的中间结果。Debug平台还支持对索引、召回、排序等子模块的直接验证,可以查询资源特征、用户画像,用户曝光点击行为等。Debug平台的上线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上线效率。
3 . 特征及训练样本
3 . 1 特征介绍
模型的输入一般包括:用户画像特征、item特征,上下文特征,交叉特征、位置特征和序列item特征,其中:
用户画像特征有: 用户自身属性,如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等;用户行为,如不同时间窗口的浏览时长、点击、搜索、发贴、收藏、点赞等行为;基于行为所产生的兴趣偏好,如车系、标签偏好等;基于行为的衍生统计指标,如用户ctr、活跃度等。
Item特征有: item自身属性,如标题、正文字数、图片个数等;基于item挖掘的特征,如内容分类、关键词、情感、内容专业度、内容丰富度、作者影响力等;item被用户赋予的行为,如uv、pv、ctr、收藏、点赞、回复等。
交叉特征有: item标签与用户标签的匹配度。
3 . 2 特征处理
直接使用原始特征不易于模型拟合,所以传入模型后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具体包括:异常值处理、归一化和等频分桶。
异常值处理:
训练样本中的特征一般都存在异常值,对于离散型特征,可以将其单独分配到one-hot的一个位置,不会存在全为0的情况,但对于连续型特征,通常会对其赋默认值,如果为0则该特征不会参与到结果计算,如果为平均值则可能不符合各个特征的物理含义。为了得到合理的默认值,排序模型通过在特征处理阶段,对每个连续型特征引入不为0的weight和bias,默认值的计算方式为:,weight和bias通过模型训练学到,当出现异常值时,特征值默认等于bias。通过离线实验,测试集的loss有明显下降,上线后的CTR也优于默认取0值或取平均值。
归一化:
连续型特征的值分布一般不统一,例如曝光量和CTR,曝光量取值都大于1,且最大值可能会是几百万,而CTR的取值区间为0到1,如果直接输入到排序模型,分布不均的统计特征会导致训练波动,不但影响收敛速度,而且最终可能会无法拟合。常规的归一化方法包括:min-max、log和standard等,通过离线实验观察测试集的loss,其中min-max的效果最好。
等频分桶:
对于连续型特征,当线上的特征值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可能会存在泛化性不好或者鲁棒性不足的问题。为此引入了等频分桶,即按样本特征的分布频率,为每个特征规定好多个取值分界线,根据原始特征值分到不同的桶中,再根据桶的编号进行one-hot处理。深度模型的nn部分使用连续特征时因为长尾分布对最大值做了限制,后来实验nn部分使用离散特征效果更好,也使用了离散特征。
3 . 3 特征表达
我们的排序模型不仅引入了大规模的稀疏特征,而且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向量表达。
如基于item内容分类的Bert embedding,基于item图像和视频的embedding,基于行为的Graph embedding、LSTM embedding等
3 . 4 特征生产
用户和资源的特征做到了离线加实时,离线特征存储了用户和资源最近三个月的行为,实时特征做到了秒级别的更新。特征生产系统架构如下:
3 . 5 特征服务
特征服务是支持排序服务的基础服务,主要输出用户和资源的离线及实时特征。
3 . 6 训练样本生成
排序服务在用户每次请求时调用特征服务,获取实时和历史特征,输入模型,并输入到一个dump队列再与客户端的曝光点击进行join生成模型实时训练更新的样本,流程如上图。
4 . 未来计划的优化方向
模型目标: 后续的优化目标不仅仅限于CTR,而是综合点击、互动、时长等多个目标同时优化,这是未来目标优化的趋势。多目标模型的实现既可以每个目标独立建模优化然后进行融合,也可以通过共享参数的多目标网络实现。
模型表达能力: 也就是网络结构的升级,如使用Transformer进行更好的特征抽取,自动化特征工程,AutoML自动设计更好的网络模型,和推荐场景很吻合的强化学习等
特征扩充及信息融合: 主要有用户长短期兴趣更精准的embedding表达,文本、图片、视频、互动行为等多模态信息的融合表达等。
汽车之家的推荐系统紧随前沿持术,在支持内部多个推荐场景的同时,对外也有了一定的输出。未来我们期望汽车之家的推荐系统不只是前沿技术的应用者,更是推动者和创新者。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 汽车之家推荐系统排序算法迭代之路
- 汽车之家推荐系统排序算法迭代之路
- 人脸算法拼杀中,深醒科技的自我迭代
- 迭代器萃取与反向迭代器
- 浅谈python可迭代对象,迭代器
- 可迭代对象,迭代器(对象),生成器(对象)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
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 / 华章图书 / 2015-1-1 / 48.00元
第1本揭秘17个90后精彩创业故事 他们是:脸萌创始人郭列、北大硕士卖米粉的张天一、微博《我只过1%的生活》短时间转发35万多次的伟大的安妮、备受争议的90后总裁余佳文、节操姐CEO陈桦……17位90后的创业家为你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从这些90后孩子的经历中,还可以看到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好处,这又是这一代人的幸运。这些创业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在做自己事业的时候,会经常遇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阻......一起来看看 《我是90后,我是创业家》 这本书的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