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protocol 和 callAsFunction 改进 Delegate

栏目: IT技术 · 发布时间: 4年前

内容简介:2018 年 3 月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在 Swift 中如何简单说,为了避免繁琐老式的在

2018 年 3 月的时候我写过一篇在 Swift 中如何 改进 Delegate Pattern 的文章,主要思想是用遮蔽变量 (shadow variable) 声明的方式,来保证 self 变量可以被常时地标记为 weak 。本文中,为了保证没有看过原文的读者能处在同一频道,我会先 (再次) 简单介绍一下这种方法。然后,结合 Swift 5.2 的新特性提出一些小的改进方式。

Delegate

简单说,为了避免繁琐老式的 protocol 定义和实现,我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提供闭包的方式完成回调。比如在一个收集用户输入的自定义 view 中,提供一个外部可以设置的函数类型变量 onConfirmInput ,并在合适的时候调用它:

class TextInputView: UIView {

    @IBOutlet weak var inputTextField: UITextField!
    var onConfirmInput: ((String?) -> Void)?

    @IBAction func confirmButtonPressed(_ sender: Any) {
        onConfirmInput?(inputTextField.text)
    }
}

TextInputView 的 controller 中,检测 input 确定事件就不需要一堆 textInputView.delegate = selftextInputView(_:didConfirmText:) 之类 的麻烦事了,可以直接设置 onConfirmInput

class ViewController: UIViewController {

    @IBOutlet weak var textLabel: UILabel!

    override func viewDidLoad() {
        super.viewDidLoad()
        let inputView = TextInputView(frame: /*...*/)
        inputView.onConfirmInput = { text in 
            self.textLabel.text = text
        }
        view.addSubview(inputView)
    }
}

但是这引入了一个 retain cycle! TextInputView.onConfirmInput 持有 self ,而 self 通过 view 持有 TextInputView 这个 sub view,内存将会无法释放。

当然,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在设置 onConfirmInput 的时候使用 [weak self] 来将闭包中的 self 换为弱引用即可:

inputView.onConfirmInput = { [weak self] text in
    self?.textLabel.text = text
}

这为使用 onConfirmInput 这样的闭包变量加上了一个前提:你大概率需要将 self 标记为 weak 以避免犯错,否则你将写出一个内存泄漏。这个泄漏无法在编译期间定位,运行时也不会有任何警告或者错误,这类问题也极易带到最终产品中。在开发界有一句话是真理:

如果一个问题可能发生,那么它必然会发生。

一个简单的 Delegate 类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class Delegate<Input, Output> {
    private var block: ((Input) -> Output?)?
    func delegate<T: AnyObject>(on target: T, block: ((T, Input) -> Output)?) {
        self.block = { [weak target] input in
            guard let target = target else { return nil }
            return block?(target, input)
        }
    }

    func call(_ input: Input) -> Output? {
        return block?(input)
    }
}

通过设置 block 时就将 target (通常是 self ) 做 weak 化处理,并且在调用 block 时提供一个 weak 后的 target 的变量,就可以保证在调用侧不会意外地持有 target 。举个例子,上面的 TextInputView 可以重写为:

class TextInputView: UIView {
    //...
    let onConfirmInput = Delegate<String?, Void>()
    
    @IBAction func confirmButtonPressed(_ sender: Any) {
        onConfirmInput.call(inputTextField.text)
    }
}

使用时,通过 delegate(on:) 完成订阅:

inputView.onConfirmInput.delegate(on: self) { (self, text) in
    self.textLabel.text = text
}

闭包的输入参数 (self, text) 和闭包 body self.textLabel.text 中的 self并不是 原来的代表 controller 的 self,而是由 Delegateself 标为 weak 后的参数。因此,直接在闭包中使用这个遮蔽变量 self ,也不会造成循环引用。

到这里为止的原始版本 Delegate 可以在 这个 Gist 里找到,加上空行一共就 21 行代码。

问题和改进

上面的实现有三个小瑕疵,我们对它们进行一些分析和改进。

1. 更自然i的调用

现在,对 delegate 的调用时不如闭包变量那样自然,每次需要去使用 call(_:) 或者 call() 。虽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果能直接使用类似 onConfirmInput(inputTextField.text) 的形式,会更简单。

Swift 5.2 中引入的 callAsFunction ,它可以让我们直接以“调用实例”的方式 call 一个方法。使用起来很简单,只需要创建一个名称为 callAsFunction 的实例方法就可以了:

struct Adder {
    let value: Int
    func callAsFunction(_ input: Int) -> Int {
      return input + value
    }
}

let add2 = Adder(value: 2)
add2(1)
// 3

这个特性非常适合把 Delegate.call 简化,只需要加入对应的 callAsFunction 实现,并调用 block 就行了:

public class Delegate<Input, Output> {
    // ...
    
    func callAsFunction(_ input: Input) -> Output? {
        return block?(input)
    }
}

class TextInputView: UIView {
    @IBAction func confirmButtonPressed(_ sender: Any) {
        onConfirmInput(inputTextField.text)
    }
}

现在, onConfirmInput 的调用看起来就和一个闭包完全一样了。

类似于 callAsFunction 的直接在实例上调用方法的方式,在 Python 中有很多应用。在 Swift 语言中添加这个特性能让习惯于 Python 的开发者更容易地迁移到像是 Swift for TensorFlow 这样的项目。而这个提案的提出和审核相关人员,也基本是 Swift for TensorFlow 的成员。

2. 双层可选值

如果 Delegate<Input, Output> 中的 Output 是一个可选值的话,那么 call 之后的结果将会是双重可选的 Output??

let onReturnOptional = Delegate<Int, Int?>()
let value = onReturnOptional.call(1)
// value : Int??

这可以让我们区分出 block 没有被设置的情况和 Delegate 确实返回 nil 的情况:当 onReturnOptional.delegate(on:block:) 没有被调用过 ( blocknil ) 时, value 是简单的 nil 。但如果 delegate 被设置了,但是闭包返回的是 nil 时, value 的值将为 .some(nil) 。在实际使用上这很容易造成困惑,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希望把 .none.some(.none).some(.some(value)) 这样的返回值展平到单层 Optional.none.some(value)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 Delegate 进行扩展,为那些 OutputOptional 情况提供重载的 call(_:) 实现。不过 Optional 是带有泛型参数的类型,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写出像是 extension Delegate where Output == Optional 这样的条件扩展。一个“取巧”的方式是自定义一个新的 OptionalProtocol ,让 extension 基于 where Output: OptionalProtocol 来做条件扩展:

public protocol OptionalProtocol {
    static var createNil: Self { get }
}

extension Optional : OptionalProtocol {
    public static var createNil: Optional<Wrapped> {
         return nil
    }
}

extension Delegate where Output: OptionalProtocol {
    public func call(_ input: Input) -> Output {
        if let result = block?(input) {
            return result
        } else {
            return .createNil
        }
    }
}

这样,即使 Output 为可选值, block?(input) 调用所得到的结果也可以经过 if let 解包,并返回单层的 result 或是 nil

3. 遮蔽失效

由于使用了遮蔽变量 self ,在闭包中的 self 其实是这个遮蔽变量,而非原本的 self 。这样要求我们比较小心,否则可能造成意外的循环引用。比如下面的例子:

inputView.onConfirmInput.delegate(on: self) { (_, text) in
    self.textLabel.text = text
}

上面的代码编译和使用都没有问题,但是由于我们把 (self, text) 换成了 (_, text) ,这导致闭包内部 self.textLabel.text 中的 self 直接参照了真正的 self ,这是一个强引用,进而内存泄露。

这种错误和 [weak self] 声明一样,没有办法得到编译器的提示,所以也很难完全避免。也许一个可行方案是不要用 (self, text) 这样的隐式遮蔽,而是将参数名明确写成不一样的形式,比如 (weakSelf, text) ,然后在闭包中只使用 weakSelf 。但这么做其实和 self 遮蔽差距不大,依然摆脱不了用“人为规定”来强制统一代码规则。当然,你也可以依靠使用 linter 和添加对应规则来提醒自己,但是这些方式也都不是非常理想。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建议,十分欢迎交流和指教。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查看所有标签

猜你喜欢:

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Design for Hackers

Design for Hackers

David Kadavy / Wiley / 2011-10-18 / USD 39.99

Discover the techniques behind beautiful design?by deconstructing designs to understand them The term ?hacker? has been redefined to consist of anyone who has an insatiable curiosity as to how thin......一起来看看 《Design for Hackers》 这本书的介绍吧!

HTML 压缩/解压工具
HTML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HTML 代码

CSS 压缩/解压工具
CSS 压缩/解压工具

在线压缩/解压 CSS 代码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

HTML 编码/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