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本文分享的Writeup是作者在做Keybase.io的漏洞众测中发现的SOP(同源策略)绕过漏洞,由于Keybase.io在用的多个API端点都启用了CORS(跨域资源共享)机制,这种缓解同源策略的机制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同源策略的严格限制,可以让不同域服务器间实现交互请求。而作者在测试中发现了Keybase的CORS策略错误配置,利用这种缺陷,可以操纵浏览器缓存获取用户敏感数据信息。一起来看看。Keybase 是一个开源的跨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在 PC 设备上支持 macOS、Linux 和 Windows
本文分享的Writeup是作者在做Keybase.io的漏洞众测中发现的SOP(同源策略)绕过漏洞,由于Keybase.io在用的多个API端点都启用了CORS(跨域资源共享)机制,这种缓解同源策略的机制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同源策略的严格限制,可以让不同域服务器间实现交互请求。而作者在测试中发现了Keybase的CORS策略错误配置,利用这种缺陷,可以操纵浏览器缓存获取用户敏感数据信息。一起来看看。
Keybase 是一个开源的跨平台即时通讯工具,在 PC 设备上支持 macOS、 Linux 和 Windows 平台,并提供 Chrome/Firefox 浏览器扩展。此外还提供 iOS 和 Android 版本。和众多 IM 工具相比,Keybase 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免费使用且不会受到任何广告骚扰,最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开源项目。
在安全性和隐私方面,Keybase 采用了端到端的加密方式,承诺会为每个用户的群组、文件和聊天等数据提供安全保护。如果这些数据上传到云中,也会进行加密处理。
漏洞前言
Keybase在当前用户向其他用户发送加密消息时,可以让当前用户通过一个API接口去查找其他Keybase用户,在该接口中提供了加密发送消息时所需的,如公钥等其他Keybase用户公共信息。这听起来貌似是安全的,是吧?
该API接口的CORS(跨域资源共享)策略配置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GET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Content-Type, Authorization, Content-Length, X-Requested-With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false
在了解这个CORS配置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厘清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Access-Control-Allow-Origin中的星号“*”说明,任意外部域名都能与该API进行交互,执行跨域的请求调用; 2、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中的“false”说明, 这里可能出于安全考虑,服务器不允许用户在跨域请求中包含代表身份信息的Cookie。此处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暴露的用户认证头信息和接下来要讲的漏洞关系不大,因为在查询上述API接口中用不到。
漏洞情况
自然地,由于上述那个可查询的API接口是公共的,所以在进行跨域请求时无需携带防御CSRF(跨站请求伪造)的token信息,因为用户在使用Keybase.io时是经过身份验证的,且他的会话信息存储在了Cookie中,只有一些非常敏感的API接口会要求在请求头中携带用户认证头token。
后来我发现,如果在消息加密验证和发送环节,用上述那个查找其他Keybase用户的API来查找我自己,哪怕输入我名字中的一个字母,搜索结果中就会匹配到我的一些账户信息,其中竟然包含了我的一些敏感信息,如:
邮箱地址
我使用和剩余的邀请码数量
计费信息
上一次登录的时间戳、邮件形式的时间/日期验证码
TripleDes加密的PGP私钥
但是,我并没有私钥存储在Keybase上啊,之后我才了解到这是Keybase的在2015到2016年的一个遗留功能,现在已经不再实施。
经测试,一旦我在上述API请求中Cookie信息被删除,我的个人敏感信息也不会再返回显示。但是,我在服务端对该API的响应消息中发现了一个名为 ‘Etag’ 的消息头,这是一个浏览器缓存标记头,代表客户端请求资源未发生变化,那么浏览器就可以从用户的缓存内容中去取出然后响应给用户。
Payload与漏洞利用
我想起Twitter用户@Bitk_ 曾用过一个技巧 ,那就是用javascript的fetch API方法去强制从浏览器缓存中直接发起一个跨域请求,而恰巧 Keybase 在这里未曾对服务端响应头部署过任何缓存控制头(Cache-Control)措施,于是,我就在本地构造了如下的Payload
<html>
<script>
var url = " https://keybase.io/_/api/1.0/user/lookup.json?username= {YOUR_USERNAME}";
fetch(url, {
method: 'GET',
cache: 'force-cache'
});
</script>
</html>
如果上述Payload请求能成功执行,可能就会返回响应一些Keybase的缓存信息,基于此,我执行了一个身份验证请求,最终有效地返回了与我账户相关的一些个人敏感信息。如下:
为了确认Payload是否被成功执行,从下图的浏览器请求信息中可以看到,fetch方法直接从浏览器缓存中读取了我的身份信息。
漏洞上报及处理进程
2019.12.19 漏洞初报 2019.12.19 两小时后,Keybase在响应消息中中加入了‘Cache-Control: no-store’ 2019.12.24 Keybase奖励了$1,500 公布漏洞
*参考来源: enumerated ,clouds 编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自 FreeBuf.COM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码农网
猜你喜欢: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
彭兰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5-7 / 35.00元
此书对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首次进行了全景式、全程式的历史记录,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史宏观研究方面的空白。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以及当代中国媒体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汉奇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投石问路:中国网络媒体萌芽(1994一1995年) 9 第一节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互联网兴起 10 ......一起来看看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 这本书的介绍吧!